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尹其华

作品数:17 被引量:88H指数:6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冶金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冶金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5篇胰腺
  • 5篇示踪
  • 3篇生物学
  • 3篇生物学分布
  • 3篇腺癌
  • 3篇小鼠
  • 3篇小鼠体内
  • 3篇纳米
  • 3篇纳米微粒
  • 2篇毒性
  • 2篇毒性反应
  • 2篇血管
  • 2篇血小板
  • 2篇胰腺癌
  • 2篇胰腺炎
  • 2篇影像
  • 2篇三氧化二铁
  • 2篇生物分布
  • 2篇体层摄影
  • 2篇体层摄影术

机构

  • 9篇东南大学
  • 6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江苏省血液中...
  • 2篇张家港市第一...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新加坡国立大...
  • 1篇安徽中医药大...
  • 1篇铁道部北京铁...

作者

  • 17篇尹其华
  • 7篇刘璐
  • 5篇缪飞
  • 5篇黄鹰
  • 3篇崔云
  • 2篇刘岚
  • 2篇王自正
  • 2篇黄成垠
  • 2篇赵雪松
  • 2篇王明亮
  • 2篇吴志远
  • 2篇严福华
  • 2篇顾宁
  • 1篇周芳
  • 1篇唐永华
  • 1篇张宇
  • 1篇陈憩
  • 1篇王波
  • 1篇马明
  • 1篇张东生

传媒

  • 2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中华核医学杂...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国外医学(放...
  • 1篇同位素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环境与职业医...
  • 1篇现代医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1篇1900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32)P-磷酸铬间质给药在荷人胰腺癌裸鼠的体内生物学分布及形态学表现被引量:11
2004年
目的 研究32 P 磷酸铬 (32 P胶体 )瘤体间质给药治疗BALB c nu nu裸鼠荷人胰腺癌(Pc 3)移植瘤时在体内相应组织中的分布、药代动力学特点及全身毒性反应。方法  5 1只荷瘤裸鼠 ,经瘤体给予不同剂量32 P胶体或尾静脉给药 ,分批处死 ,动态观察32 P胶体在裸鼠体内放射性分布和组织器官形态学表现 ,观察体重变化和计数WBC和PLT ,测量瘤体表面放射性计数率。结果 32 P胶体瘤体间质注射后其放射性计数率明显高于其他器官组织 ,器官组织放射性计数率瘤体给药明显低于尾静脉给药。瘤体给药有效半减期为 13d。形态学检查显示给药后大部分Pc 3细胞被破坏 ,并出现分化较好的瘤细胞 ;肝、脾、肺及淋巴结等重要器官组织的辐射损伤为可逆性 ,未见明显骨髓抑制现象。结论 32 P胶体瘤体间质给药是治疗胰腺癌安全、简便、有效的核素介入疗法。
高文刘璐尹其华王自正王宇端木浩黄鹰张东生李澄
关键词:胰腺癌体内生物学分布形态学毒性反应
^(59)Fe示踪谷氨酸包被三氧化二铁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在小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被引量:14
2005年
目的:应用59Fe对谷氨酸包被三氧化二铁纳米颗粒(nano Fe2O3Glu)进行示踪标记,研究其在小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方法:采用59Fe标记谷氨酸修饰共沉淀法制备nano59Fe Fe2O3Glu,经肝间质或尾静脉注入小鼠体内,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nano59Fe Fe2O3Glu在血液、心、肝、脾、双肾、肺、脑、眼、性腺等主要组织器官中的放射性,观察其在动物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包括吸收、分布、消除的特点,组织蓄积及可能作用的靶器官。结果:nano59Fe Fe2O3Glu粒径15nm,59Fe标记的nano Fe2O3Glu经尾静脉注射,分别于1h和2天肝和脾达到高峰,峰值分别为48.9%ID/g和22.9%ID/g;肝间质注射后肝8天、脾24h达到高峰,在高、中、低三个剂量组肝脏分别为41.3%ID/g、20.8%ID/g和14.6%ID/g,脾分别为23.6%ID/g、21.2%ID/g和12.5%ID/g。脑、眼、性腺亦含有一定的放射性,表明纳米颗粒Fe2O3可通过血脑、血睾等屏障。经尾静脉和肝间质注射药物后,血液的放射性均在16天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48天仍含有一定的放射性。结论:59Fe示踪nano Fe2O3Glu体内生物学分布灵敏、准确,其在体内主要的靶器官是肝和脾,无血液毒性与细胞毒性。
尹其华刘璐顾宁黄鹰刘岚宋进华崔云
关键词:三氧化二铁纳米微粒生物学分布
^(51)Cr示踪法研究UDP-Gal在血小板储存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04年
用51Cr示踪法对尿嘧啶二磷酸半乳糖(UDP-Gal)在4℃低温储存兔血小板中的保护作用进行了研 究。结果显示在血小板中加入UDP-Gal进行储存,回输体内后在肝脏中的破坏率明显减少,寿命延长。表明 UDP-Ga对低温储存的血小板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崔云刘璐黄成垠尹其华黄鹰
关键词:血小板
^(166)Ho-、^(153)Sm-聚氨基葡糖:理想的内照射治疗药物被引量:1
2003年
聚氨基葡糖作为载体与放射性核素166Ho或者153Sm螯合成复合物,通过间质给药后,主要滞留于注射部位的病变组织,通过辐射损伤达到治疗目的,而其他组织器官分布较少,是一种理想的内照射治疗药物。
尹其华刘璐王学斌
关键词:肿瘤类风湿性膝关节炎
动态增强MRI评价胰腺癌抗血管生成治疗效果的价值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方法评价人胰腺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抗血管生成治疗效果的价值。方法:通过胰腺癌组织块种植法制作人胰腺癌BxPC-3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3周后取20只荷瘤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只),实验组在肿瘤...
王明亮缪飞吴志远唐永华胡胜平赵雪松尹其华严福华王鹤姜前
文献传递
脑结构网络在阿尔茨海默病及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的研究
目的既往报道表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及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在脑网络结构的研究中均表现出局部脑结构的异常和拓扑结构的退...
方嵘严晓晓吴志远孙煜尹其华王瑛汤荟冬孙俊峰缪飞陈生弟
文献传递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影像学表现和特征被引量:5
2017年
1961年法国学者Sarles首次报道一种特殊类型的胰腺炎——慢性硬化性胰腺炎,其临床表现为轻微腹痛、梗阻性黄疸和高免疫球蛋白血症。自1995年日本学者Yoshida首次提出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AIP)概念以来,人们对AIP认知有了很大进步。尽管目前其病因不明,但逐渐公认AIP是一种独特类型的胰腺炎,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
尹其华缪飞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影像学表现梗阻性黄疸病因不明AIP硬化性
^(32)P-胶体局部给药治疗胰腺移植瘤及其在淋巴道的运转被引量:12
2003年
目的 研究^(32)P-磷酸铬(^(32)P-胶体)在裸鼠人胰腺癌Pc-3移植瘤间质注射后的抗癌效应及其在淋巴道的运转。方法 48只荷瘤裸鼠随机分为8组,每组6只。3.7、7.4、14.8、18.5、29.6 MBq组和冷胶体(0 MBq)对照组(1~6组)给药后14 d处死;14.8 MBq组、空白对照组(7组,8组)给药后饲养时间最长达40 d,平均30 d。通过光镜、透射电镜及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观察给药后^(32)P-胶体在瘤体内积聚情况、14 d瘤细胞坏死率及形态学改变,对CD34蛋白质表达阳性进行微血管密度(MVD)计数;动态观察通过淋巴道转运的^(32)P-胶体对腹股沟淋巴结(GLN)的生物学效应。结果 ^(32)P-胶体注射后主要积聚在瘤体内。1~6组瘤细胞坏死率分别为20%、45%、65%、70%、95%和4%(F=4.14~105.36,P<0.01);MVD分别为38.5±4.0、28.0±2.9、17.0±2.9、8.8±1.5、5.7±2.3和65.0±5.2(t=11.9~26.1,P<0.01)。7组瘤体缩小干瘪,结痂脱落。GLN肿大,给药组迟于并小于6组和8组;移植瘤虽包膜完整,但已存在淋巴道转移,受^(32)P射线作用后瘤细胞发生变性死亡,GLN辐射损伤程度与给药剂量呈正相关,4周后组织修复正常。结论 ^(32)P-胶体瘤体内注射抗癌效应明显,能同时治疗胰腺癌及早期淋巴转移。
刘璐王自正高宏李旭东尹其华黄鹰
关键词:^32P-胶体抗癌效应淋巴道放射疗法
肝内胆管囊腺肿瘤的影像诊断及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总结肝内胆管囊腺瘤和囊腺癌的CT、MRI表现及临床特征,评价其影像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011年9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肝内胆管囊腺肿瘤的CT、MRI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手术病理证实有7例囊腺癌,2例囊腺瘤;9例均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2例行MRI平扫及增强。7例位于肝脏左叶,1例位于右叶,1例位于尾叶;病灶直径为1.5~20cm,平均6.7cm;5例囊腺癌及2例囊腺瘤呈分叶状多房分隔,2例病灶呈单房囊性病灶;其中6例见乳头状壁结节,1例囊内合并出血;增强后9例实性成分(包括壁结节)及分隔强化。2例行MRI扫描者1例表现为壁结节呈T1、T2等信号,囊液为短T1、长T2信号,1例为长T1、长T2信号。结论:CT及MRI显示肝内囊性多房分隔或单房囊性肿块,囊内成分混杂,乳头状壁结节突出于囊壁或实性成分漂浮于囊内;增强后实性成分、壁结节、囊壁及分隔不同程度强化,高度提示胆管囊腺瘤/癌的可能,对于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胡胜平尹其华缪飞赵雪松王明亮陈憩
关键词:囊腺瘤囊腺癌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Fe_2O_3-Glu纳米颗粒在小鼠体内的代谢动力学研究被引量:13
2006年
[目的]探讨Fe2O3-Glu纳米颗粒在小鼠体内的代谢动力学过程。[方法]采用湿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以59Fe为示踪剂的Fe2O3-Glu纳米颗粒,将5.12mg/kg体重的Fe2O3-Glu纳米颗粒注入小鼠尾静脉,然后在不同时间采取眼眶后静脉丛血,用放射性核素示踪法检测其在体内的组织分布及代谢动力学过程。[结果]静脉注射后,小鼠体内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为双室模型,方程式为C=29.09e-4.29t+1.13e-0.009673t,T1/2,α=0.16h,T1/2,β=71.65h。Fe2O3-Glu纳米颗粒在各主要器官中均有分布,以肝脏、脾脏中分布最多。其中,1h时肝脏中放射性百分比为48.93%(ID/g),占整体放射性的80.60%。Fe2O3-Glu纳米颗粒在不同组织脏器中达到浓度高峰的时间不同。[结论]Fe2O3-Glu纳米颗粒的体内过程符合双室模型;Fe2O3-Glu纳米颗粒能通过血脑屏障、血睾屏障和血眼屏障;肝脏、脾脏可能为其在体内作用的靶器官。
刘岚唐萌刘璐尹其华王波熊丽林顾宁马明张宇
关键词:示踪剂代谢动力学药-时曲线小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