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贡欣

作品数:31 被引量:110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子宫
  • 11篇子宫内膜
  • 11篇内膜
  • 11篇宫内
  • 11篇宫内膜
  • 6篇细胞
  • 5篇异位症
  • 5篇子宫内膜异位
  • 5篇子宫内膜异位...
  • 5篇卵巢
  • 5篇内膜异位症
  • 5篇不孕
  • 4篇血瘀
  • 4篇中医
  • 4篇补肾
  • 3篇异病
  • 3篇异病同治
  • 3篇容受性
  • 3篇肾消
  • 3篇肾虚

机构

  • 26篇北京中医药大...
  • 10篇北京中医药大...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广州中医药大...
  • 2篇广东省中医院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作者

  • 30篇贡欣
  • 9篇金哲
  • 8篇陈振振
  • 3篇庄雨龙
  • 2篇鲁秋丹
  • 2篇黄健玲
  • 1篇杜守颖
  • 1篇陆洋
  • 1篇陈颐
  • 1篇韩冉
  • 1篇刘艳霞
  • 1篇陈蓉
  • 1篇吴大嵘
  • 1篇王彤
  • 1篇马子坤
  • 1篇蔡程博
  • 1篇路遥
  • 1篇黄海涛
  • 1篇于妍妍
  • 1篇楼姣英

传媒

  • 6篇北京中医药
  • 3篇医学综述
  • 2篇现代中西医结...
  • 2篇陕西中医
  • 1篇吉林中医药
  • 1篇山东中医杂志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湖南中医杂志
  • 1篇四川中医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性科学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世界中西医结...
  • 1篇世界中医药
  • 1篇现代中医临床
  • 1篇预防医学
  • 1篇第四次全国中...

年份

  • 6篇2024
  • 4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子宫内膜癌与乳腺癌的双向孟德尔随机化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采用双向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研究方法分析子宫内膜癌与乳腺癌的因果关联。方法子宫内膜癌的遗传关联数据来自一项Meta分析,包括54884人和9464330个SNP;乳腺癌的遗传关联数据来自乳腺癌协会联盟,包括228951人和10680257个SNP。采用逆方差加权法(IVW),以子宫内膜癌相关的8个SNP为工具变量,乳腺癌为研究结局进行正向MR分析;以乳腺癌相关的112个SNP为工具变量,子宫内膜癌为研究结局进行反向MR分析。采用Cochran Q检验评估异质性,采用MR-PRESSO检验和MR-Egger回归法检验水平多效性,采用留一法检验结果的稳健性。结果正向MR分析结果显示,与未患子宫内膜癌者相比,遗传学预测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乳腺癌风险升高(OR=1.083,95%CI:1.037~1.132);反向MR分析结果显示,与未患乳腺癌者相比,遗传学预测的乳腺癌患者的子宫内膜癌风险升高(OR=1.070,95%CI:1.010~1.134)。Cochran Q检验显示不存在异质性(P>0.05);MR-PRESSO检验和MR-Egger回归法均未发现工具变量的水平多效性(均P>0.05);留一法显示逐一剔除SNP后,MR分析结果稳健。结论子宫内膜癌与乳腺癌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联。
梁伟贡欣张晓晓李树苗
关键词: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因果关系
补肾养血法对超促排卵未孕大鼠子宫内膜微环境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中医补肾养血法对超促排卵未孕大鼠子宫内膜微环境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超促排卵模型,以补肾养血方干预未孕大鼠,分析其子宫内膜形态、微血管密度、子宫容受性分子标志物的改变。结果超促排卵可减小子宫内膜厚度,增加腺上皮高度使腺体密集,降低白血病抑制因子(LIF)蛋白及整合素α4蛋白的表达,改变子宫内膜微环境;补肾养血法可改善未孕超促排卵大鼠子宫内膜形态,升高整合素α4和LIF表达水平。结论补肾养血法可以改善子宫内膜微环境,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从而保证早期的妊娠稳定。
于妍妍贡欣金哲刘艳霞
关键词:不孕症超促排卵补肾养血法子宫内膜容受性
不孕症患者卵巢储备功能低下辨治浅释被引量:4
2015年
卵巢储备功能低下(DOR)导致女性生殖能力减弱和性激素缺乏,可发展为卵巢早衰,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殖健康。以"肾-天癸-心(脑)-冲任-胞宫"生殖轴主线为基础,探讨DOR的病因病机,认为DOR辨证需审脏腑,辨气血、经络、寒热、虚实的变化,并对临床遣方用药规律进行总结,为临证辨治提供思路。
贡欣庄雨龙金哲
关键词:不孕症卵巢储备功能低下中医药疗法
中医药阻断“3A模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6年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是一种以盆腔疼痛和不孕为特点的持续性病变。对于EM的研究存在许多分歧。首先,传统定义指有功能的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腔被覆黏膜外,但据此会将一些因其他疾病进行手术的无子宫内膜异位症状患者包括在内,因此有专家建议EM的定义应指微观具有细胞水平上的活性或宏观影响了正常生理功能的病变。
陈振振贡欣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黏附分子细胞因子血管生成因子
金哲辨治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经验
2024年
总结金哲教授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经验。根据B超下卵泡大小,LUFS可分为小卵泡型、卵泡滞留型和卵泡持续增大型,其中卵泡滞留型多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同分型的LUFS各有其特点,金教授认为应分型辨证。治疗上,需总体把握种子调经这一核心思想辨证论治,并根据月经周期的阴阳消长规律进行分期论治。创立“育卵三法”分期论治小卵泡型LUFS;卵泡滞留型LUFS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者,以化瘀为首,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者,以利湿化痰、散瘀调经为主;对于持续增长型LUFS,则以化痰消癥为法,分期治疗。
贡欣张晓晓李树苗
关键词: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论治不孕
基于“异病同治”思想探析桂枝茯苓丸加减在妇科癥瘕病中的应用
2024年
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卵巢囊肿是临床常见的妇科疾病,临床症状各有不同,中医学认为血瘀是其共同的病因病机,同属于“癥瘕”范畴。这与“异病同治”的思想内涵高度契合,即“疾病不同,病机相同”。桂枝茯苓丸出自《金匮要略》,功专活血散瘀消癥,为治疗妇科癥瘕病的代表方剂,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治疗原则,即“疾病不同,治法相同”。从现代药理学研究与中医病因病机角度入手,揭示“异病同治”思想的科学内涵,并以“辨证论治”为指导,结合“异病同治”思想,探究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癥瘕病的可行性,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梁伟贡欣李树苗张晓晓
关键词:异病同治桂枝茯苓丸子宫腺肌病
针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相关文献的系统评价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评价针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8~2010.10)、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1989~2010.10),MEDLINE(1966~2010.10)。由两名评价者独立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资料,如遇分歧,通过讨论解决。对纳入文献用RevMen 4.2进行Meta分析。结果:89篇随机对照试验(RCT),共595例病人符合纳入标准,其中高质量研究5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在治疗结束时有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 3.12,95%CI(1.07,5.64),P=0.0002]。结论:说明针药(外治)组与单纯中药(针刺)组在治疗结束时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更为有效,但尚需更多设计严谨,方法科学的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
陈蓉黄健玲贡欣
从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探讨中医药促排卵的理论及应用被引量:30
2015年
不孕症是21世纪危害人类生殖健康的主要疾病,也是影响家庭和睦与幸福的主要原因。中医药治疗不孕症历史悠久,对生殖内分泌疑难性疾病有较好的疗效。文章首次从理论方面深入探讨中医与现代医学促排卵治疗的异同,并基于中医学传统理论,探讨中医学"肾-天癸-心(脑)-冲任-胞宫轴"排卵机制;结合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探讨中医促排卵方案——"调经促孕法"理论基础及临床应用;通过辨证论治、辨病论治、分层论治3个方面,探讨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诊疗与用药思路。
金哲贡欣
关键词:不孕症排卵障碍
子宫内膜异位症体外模型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6年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治疗效果仍不理想,复发率高达50%,是育龄期妇女盆腔痛和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体外模型的建立和应用为探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平台。体外模型主要有细胞培养和组织培养两种形式,已从传统的单一模型、二维模型发展为新型的复合模型、三维模型。近年来子宫内膜异位症体外模型的建立和发展,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提供了更为仿真的研究模型。
陈振振贡欣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细胞模型
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探讨益肾消癥颗粒治疗肾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机制
2024年
目的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从脑功能层面探讨益肾消癥颗粒治疗肾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EM)痛经的中枢作用机制。方法将2020年9月—2022年9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妇科门诊招募的15例肾虚血瘀型EM痛经患者作为痛经组,同期招募的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受试者15例作为健康组。痛经组给予益肾消癥颗粒治疗1个月经周期,健康组不给予任何干预。观察痛经组患者治疗前后痛经持续时间、单次月经最痛时NRS评分、经期疼痛NRS评分、COX痛经症状评分量表(CMSS)评分(包括症状持续时间评分和症状严重程度评分);采集健康组受试者和痛经组患者治疗前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数据,结合低频振幅(ALFF)和全脑功能连接(FC)分析方法比较治疗前痛经组患者与健康组受试者差异脑区、痛经组患者治疗前后差异脑区,同时分析痛经组患者治疗前后FC差值与NRS评分差值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痛经组患者痛经持续时间较治疗前明显缩短(P<0.05),单次月经最痛时NRS评分、经期疼痛NRS评分、症状持续时间评分、症状严重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rs-fMRI分析显示,治疗前痛经组患者左侧梭状回、海马旁回,左侧小脑8区,左侧颞中回、颞下回,左侧中央沟盖,左侧三角部额下回、岛盖部额下回,左侧中央前回,左侧额中回的ALFF值均明显升高(P均<0.05),右侧颞下回,右侧枕中回,左侧距状裂及其周围皮质,右侧颞中回,右侧枕上回和右侧楔叶,右侧中央前回、中央后回、额中回,右侧楔前叶,左侧中央后回的ALFF值均明显降低(P均<0.05),右侧小脑6区、右侧梭状回、右侧小脑脚1区、右侧舌回、左侧枕上回、枕中回、右侧颞上回的FC值均明显升高(P均<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痛经组患者左侧中央后回、左侧距状裂及其周围皮质、右侧楔前叶的ALFF值均明显升高(P均<0.05),�
李树苗张晓晓贡欣徐道立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经行腹痛静息态功能磁共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