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飞 作品数:33 被引量:131 H指数:7 供职机构: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 张家口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Id-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研究DNA结合分化抑制蛋白1(Id-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结直肠癌和正常黏膜组织各50例,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两组中Id-1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情况,并应用免疫组化法(SP)检测Id-1在两组中的表达,分析Id-1在结直肠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Id-1 mRNA的表达水平较正常组织高(0.96±0.03 vs 0.20±0.04,P=0.011);Id-1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亦较正常组织高(0.82±0.04 vs 0.31±0.02,P=0.020)。免疫组化显示Id-1在结直肠癌组织组中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黏膜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2.00%vs 24.00%,χ2=23.431,P=0.000)。Id-1表达与肿瘤浆膜浸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及脉管浸润等密切相关(均P<0.01),而与肿瘤大小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 Id-1的特异性高表达与结直肠腺癌的发生、发展具有较高的相关性,有望成为特异性较高的肿瘤标志物。 武雪亮 王立坤 薛军 杨东东 屈明 郭飞 杨瑞敏 刘博关键词:结直肠肿瘤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WESTERN BLOT 结直肠癌组织中DNA结合分化抑制蛋白1和MMP-9的表达及其与LMVD的相关性 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中DNA结合分化抑制蛋白1(Id-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微淋巴管密度(LMVD)的表达、临床意义及相关性。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50例结直肠癌和50例癌旁结直肠组织中Id-1和MMP-9的表达,并以D-240为标志物,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内LMVD值。结果 Id-1和MMP-9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00%和78.00%,而在结直肠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为24.00%和2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直肠癌中的LMVD值为(15.18±2.16),显著高于结直肠癌旁组织(5.24±1.09)(P<0.01);Id-1和MMP-9的表达及LMVD值与结直肠癌的浸润深度、TNM分期、肝转移、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等均具有相关性(均P<0.01);癌组织中Id-1阳性表达组LMVD值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癌组织中MMP-9阳性组LMVD值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且结直肠癌组织中Id-1与MMP-9呈明显正相关性(P<0.01)。结论Id-1和MMP-9的高表达与结直肠癌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两者表达上调可能是诱导结直肠癌微淋巴管生成及淋巴道转移的重要原因。 武雪亮 王立坤 薛军 杨东东 屈明 郭飞 张鹏程 韩磊 刘博关键词:结直肠癌 ID-1 MMP-9 微淋巴管密度 淋巴结转移 UPA与VEG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2012年 近年来,乳腺癌在女性中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侵袭和转移是导致患者死亡主要原因,而肿瘤侵袭转移有赖于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及肿瘤血管形成。研究表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cultivator,uPA)介导的纤维蛋白溶解作用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介导的血管形成作用,都能促进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播散。 胡晓峰 邢静 王晓寅 聂双发 郭飞 梁峰关键词:乳腺癌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联合检测runt相关转录因子3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在结直肠腺癌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检测结直肠腺癌中runt相关转录因子3(RUNX3)蛋白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RUNX3蛋白及MMP-9在结直肠腺癌及癌旁正常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 结直肠腺癌组织中RUNX3蛋白阳性表达率38.33% (23/60),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的86.67%(2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l);结直肠腺癌组织中MMP-9阳性表达率76.67%(46/60),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26.6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直肠腺癌组织中RUNX3蛋白表达与TNM分期、肠壁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及腹腔微转移负相关(P<0.05);而MMP-9表达与TNM分期、肠壁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及腹腔微转移呈正相关(P<0.05);二者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表达存在明显的相关性(r=-0.0007,P=0.000).结论 RUNX3蛋白及MMP-9表达异常与结直肠腺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检测结直肠腺癌中两者的表达可作为临床早期诊断、监测转移及预后情况的依据. 薛军 武雪亮 王宇 王立坤 郭飞 屈明 张建锋 王贵英关键词:结直肠腺癌 RUNT相关转录因子3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免疫组织化学 结直肠癌组织中Id-1、MMP-9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组织中癌基因DNA结合分化抑制蛋白1(Id-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结直肠癌组织50例份(观察组),正常结直肠组织50例份(对照组),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RT-PCR法、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两组Id-1、MMP-9,分析Id-1、MMP-9阳性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Id-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24%,MMP-9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22%,两组比较,P均<0.05。Id-1、MMP-9阳性表达均与结直肠癌浆膜浸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及脉管浸润相关(P均<0.05)。观察组及对照组Id-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96±0.03、0.20±0.04,MMP-9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8±0.04、0.21±0.03,两组比较,P均<0.05。观察组及对照组Id-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2±0.04、0.31±0.02,MMP-9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6±0.05、0.29±0.03,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Id-1、MMP-9表达升高,二者表达与结直肠癌浆膜浸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及脉管浸润相关。 武雪亮 王立坤 薛军 杨东东 屈明 郭飞 杨瑞敏 马鹏程 刘博关键词:直肠癌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区域动脉灌注化疗与全身静脉化疗治疗进展期原发性胃癌的效果 2016年 目的探讨区域动脉灌注化疗与全身静脉化疗在进展期原发性胃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进展期胃癌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区域动脉灌注化疗组和全身静脉化疗组,每组60例。均行1个周期EOF新辅助化疗方案(奥沙利铂+表柔比星+氟尿嘧啶)治疗,观察记录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术后并发症等。结果区域动脉灌注化疗组疗效满意率为63.33%,明显高于全身静脉化疗组的4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04,P=0.008);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均集中在0~2级,区域动脉灌注化疗组各类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全身静脉化疗组(P〈0.01)。区域动脉灌注化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全身静脉化疗组(P〈0.05)。治疗前两组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区域动脉灌注化疗组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全身静脉化疗组(P〈0.05)。化疗方式为影响胃癌患者新辅助治疗后疗效满意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可提高进展期原发性胃癌的疗效,具有不良反应小,并发症少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胡晓峰 武雪亮 李磊 聂双发 郭飞 杨东东关键词:新辅助化疗 胃癌 区域动脉灌注 全身静脉化疗 DNA结合分化抑制蛋白1在结直肠癌中的特异性表达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研究DNA结合分化抑制蛋白1(Id-1)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致癌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结直肠癌和正常黏膜组织各50例,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2组中Id-1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情况,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Id-1在2组中的表达。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Id-1mRNA的表达水平(0.96±0.03)较正常组织(0.20±0.04)明显增高(P<0.01);Id-1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0.82±0.04)亦较正常组织(0.31±0.02)明显增高(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Id-1mRNA和蛋白水平呈明显正相关(P<0.01)。Id-1在结直肠癌组织组阳性表达率是72.00%明显高于正常黏膜的24.00%(P<0.01)。结论 Id-1的特异性高表达与结直肠腺癌的发生与发展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武雪亮 王立坤 薛军 杨东东 屈明 郭飞 杨瑞敏 张凡关键词:结直肠癌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免疫印迹法 免疫组化 Id-1和MMP-9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通过研究DNA结合分化抑制蛋白1(inhibitors of DNA binding-1,Id-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在结直肠腺癌中,分析Id-1和MMP-9与结直肠腺癌进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Id-1和MMP-9在50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及50例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Id-1和MMP-9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00%(36/50)和78.00%(39/50),而在正常结直肠组织中的阳性率为24.00%(12/50)和22.00%(11/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d-1和MMP-9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422,P=0.002)。Id-1和MMP-9的表达与结直肠腺癌的浸润深度、TNM分期、肝转移、淋巴结转移和脉管浸润具有相关性(P均<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和分化程度无关(P均>0.05)。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基本一致。生存分析显示Id-1和MMP-9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关系密切,Id-1和MMP-9高表达提示预后不良。结论:Id-1和MMP-9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结直肠腺癌的浸润、转移具有高度相关性,二者联合检测对判断结直肠癌的侵袭、转移及预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武雪亮 王立坤 薛军 杨东东 屈明 郭飞 杨瑞敏 马鹏程 刘博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9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BLOT 腔内激光闭塞联合透光直视刨吸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浅静脉曲张临床疗效 被引量:2 2016年 探讨腔内激光闭塞联合透光直视刨吸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浅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99例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13年5月—2014年7月采用腔内激光闭塞联合透光直视刨吸术治疗42例作为观察组、2011年9月—2013年4月采用传统手术方法治疗57例为传统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平均切口数量、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传统组(P<0.05)。观察组和传统组VPPG检测指标(VFI、EF、RVF)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检测值较术前均显著好转(P<0.05)。术后6个月两组AVVQ、VCSS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观察组手术并发症率(16.67%)显著低于传统组(35.09%,P<0.05)。腔内激光闭塞联合透光直视刨吸术治疗原发性浅静脉曲张较传统手术方法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切口少、住院时间短的优势,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较高,手术并发症率更低。 郭飞 张晓阳DNA结合分化抑制蛋白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微血管生成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9 2016年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组织中DNA结合分化抑制蛋白1(Id-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微血管生成、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50例结直肠癌组织和30例正常结直肠组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Id-1和VEGF的表达及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Id-1和VEGF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为72%,76%,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24.00%,22.00%。结直肠癌组织中MVD为16.15±2.19,明显高于正常组织4.37±2.21(P<0.01);Id-1、VEGF和MVD三者均与肿瘤浆膜浸润、TNM分期、CEA(+)、脉管浸润、淋巴结转移及肝转移相关(均P<0.01)。癌组织中,Id-1和VEGF阳性组表达MVD值显著高于阴性组(P<0.01);结直肠癌组织中,Id-1与VEGF表达呈明显正相关性。结论 Id-1、VEGF高表达能诱导肿瘤微血管的生成,与结直肠癌的浸润及血行转移有关。 武雪亮 王立坤 薛军 杨东东 屈明 郭飞 杨瑞敏 刘博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微血管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