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艳霞
- 作品数:4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辽宁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降钙素原、D-二聚体水平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对乙酰半胱氨酸雾化治疗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D-D)水平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对乙酰半胱氨酸雾化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该院收治的老年AECOPD患者100例,入院时记录患者的基线资料,测定并记录血清指标(PCT、D-D);接受乙酰半胱氨酸雾化治疗,5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全部患者均于出院后接受为期1年的随访,依据随访结果分为预后不良组[频繁急性加重(即急性加重频次≥1年2次)]和预后良好组(无频繁急性加重),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及血清指标,重点分析老年AECOPD患者治疗前血清PCT、D-D水平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治疗完成后随访1年,100例老年AECOPD患者中有47例频繁急性加重,预后不良发生率为47.00%。预后不良组患者的肺功能Gold分级高于预后良好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动脉血氧分压低于预后良好组,肺动脉收缩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T和D-D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CT、D-D水平与老年AECOPD患者乙酰半胱氨酸雾化治疗预后不良有关(P<0.05),PCT、D-D水平升高是老年AECOPD患者乙酰半胱氨酸雾化治疗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OR>1,P<0.05);ROC曲线图显示,入院时血清PCT、D-D单独及联合预测老年AECOPD患者乙酰半胱氨酸雾化治疗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711、0.708及0.754,均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老年AECOPD患者血清PCT、D-D水平表达能预测乙酰半胱氨酸雾化治疗预后不良,PCT、D-D水平升高增加了老年AECOPD患者乙酰半胱氨酸雾化治疗预后不良风险。
- 姜艳霞刘艳娇崔本科罗义
- 关键词:乙酰半胱氨酸降钙素原D-二聚体
- 孟鲁司特钠辅助治疗成人支气管哮喘的临床价值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分析孟鲁司特钠辅助治疗成人支气管哮喘的临床价值。方法100例成人支气管哮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孟鲁司特钠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流速(PEF)]、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FEV1(2.7±0.6)L、FEV1/FVC(89.5±7.5)%、PEF(358.4±40.9)L/min均高于对照组的(1.5±0.3)L、(64.5±6.5)%、(312.4±40.5)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与对照组的24.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支气管哮喘采用孟鲁司特钠辅助治疗的效果十分显著,能够促进肺功能指标改善,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产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值得积极推广应用。
- 姜艳霞
- 关键词:成人支气管哮喘孟鲁司特钠肺功能临床疗效
- 脑血管病合并吸入性肺炎患者鼻饲间隔时间的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对脑血管病合并吸入性肺炎患者鼻饲间隔时间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收治脑血管病合并吸入性肺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具有相同的日鼻饲总量、鼻饲体位以及鼻饲置管方法,对照组间隔时间3小时进行鼻饲,观察组间隔4小时进行鼻饲。结果:在淋巴细胞总数、总蛋白以及血清白蛋白数量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误吸以及反流方面,相对于观察组而言,对照组明显要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间隔时间3小时鼻饲而言,间隔时间4小时的鼻饲可以有效减少反流的发生几率,实现吸入性肺炎再发率的降低。
- 李晓久姜艳霞
- 关键词:脑血管病
-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价值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 分析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 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50例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盲选法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每组25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体征、肺功能、血气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呼吸频率、心率以及pH值分别为(18.25±3.11)次/min、(85.33±8.76)次/min、(7.29±0.09),均低于常规组的(24.32±5.31)次/min、(98.34±10.35)次/min、(7.39±0.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2.65±0.43)L、氧分压(PaO_(2))(11.18±1.53)kPa高于常规组的(1.67±0.36)L、(7.95±1.56)kPa,二氧化碳分压(PaCO_(2))(6.67±0.76)kPa低于常规组的(7.75±0.98)kP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00%,与常规组的4.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无创呼吸机可以更好的对心率等临床体征指标进行改善,提升肺功能、血气指标,治疗过程中未出现较多不良反应,患者恢复更加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 姜艳霞
- 关键词:无创呼吸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临床体征血气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