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丽娟
- 作品数:5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左房黏液瘤导致心肌梗死及脑梗死1例被引量:1
- 2016年
- 患者,男,55岁,因突发胸痛9h,于2015年7月17日入院。患者9h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前胸部疼痛,性质为压榨性,向后背部放射,持续约30min,伴恶心、呕吐,为求进一步诊治入住我院。既往史:患者5个月前因头晕1d、视物不清9h曾入住我院,诊断为脑梗死。吸烟史30余年,20支/d,未成。体格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 付超张鑫马建飞孙丽娟佟倩
- 关键词:脑梗死左房黏液瘤心肌梗死突发胸痛胸部疼痛视物不清
- 高龄心力衰竭患者抗心力衰竭用药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11
- 2018年
- 目的分析高龄心力衰竭(心衰)患者抗心衰用药情况,为优化抗心衰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NYHA分级为Ⅱ~Ⅳ级),年龄≥80岁,平均(84.69±2.86)岁患者共243例,查阅其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门诊、住院的临床资料。将243例患者分为A、B两组,A组(长期规范化治疗,n=164,)、B组(非规范化治疗,n=79)。分析并比较患者主要抗心衰药物情况,因心衰再住院天数及住院次数及1年后、2年后改善情况。结果高龄心衰患者抗心衰药物使用率由高到低依次为β受体阻滞剂(61.32%)、利尿剂(49.79%),ACEI/ARB类(41.98%)、螺内酯(34.16%)。A组联用三种药物(β受体阻滞剂、ACEI/ARB类、螺内酯)的频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比较,A组因心衰1年后、2年后再住院次数及单次住院天数均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规范化抗心衰治疗,高龄患者临床受益更明显。
- 蒋升华徐秀梅孙丽娟李杰
- 关键词:高龄患者抗心衰药物
- 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评价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效果,为他汀类药物在抗老年人下肢动脉样硬化中的应用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患者90例(年龄≥60岁),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和瑞舒伐他汀组(每组各45例),在其基础疾病常规治疗的同时分别给予辛伐他汀40mg和瑞舒伐他汀10mg治疗。于治疗开始时和32周结束时分别测定2组患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生化指标,同时对2组患者下肢动脉内膜厚度、硬化强度、斑块和动脉狭窄程度进行评分比较。结果:治疗32周时,2组患者TC、LDL-C和hs-CR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32周时瑞舒伐他汀组患者TC、LDL-C和hs-CRP水平均低于辛伐他汀组(P<0.05)。治疗32周时,与用药前比较,2组患者下肢动脉内膜厚度、斑块和狭窄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瑞舒伐他汀组患者内膜厚度、斑块和狭窄评分均低于辛伐他汀组(P<0.05);硬化强度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均可降脂并抗下肢动脉硬化,且瑞舒伐他汀降脂及抗动脉硬化作用优于辛伐他汀。
- 孙丽娟刘婷徐秀梅李杰
-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老年人
- 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合并肺栓塞1例
- 2016年
- 患者,女,41岁,农民,因突发呼吸困难2个月,加重20余天,于2015年6月9日收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呼吸困难症状,约持续2d后好转,此后于活动后出现呼吸困难症状,未系统诊治。20余天前患者上述症状加重,轻微活动后即出现呼吸斟难症状,无胸痛、咯血,为进一步诊治入院。
- 付超孙丽娟张鑫杨硕佟倩
- 关键词: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合并肺栓塞突发呼吸困难症状诊治
- 肌少症的流行病学和诊断评估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5年
- 亚洲对肌少症的研究开展较晚,最初主要集中在体育科学及康复医学领域。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与增龄相关的新的老年综合征——肌少症得到了老年医学学者的充分关注,其流行病学特点、
- 金菊香孙丽娟张丽玲李杰
- 关键词:肌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