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秦岭

作品数:17 被引量:130H指数:6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政治法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建筑科学
  • 3篇医药卫生
  • 3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0篇养老
  • 10篇老年
  • 7篇老年人
  • 5篇住宅
  • 4篇居家
  • 4篇居家养老
  • 3篇建筑
  • 2篇养老服务
  • 2篇居家环境
  • 2篇康复
  • 2篇老龄化
  • 2篇老龄化背景
  • 2篇老年公寓
  • 2篇老年建筑
  • 2篇老年康复
  • 2篇护理
  • 2篇公寓
  • 2篇城市
  • 1篇动线
  • 1篇新建住宅

机构

  • 17篇清华大学
  • 1篇柏林工业大学
  • 1篇重庆大学

作者

  • 17篇秦岭
  • 9篇周燕珉
  • 3篇秦岭

传媒

  • 4篇世界建筑
  • 4篇建筑创作
  • 1篇建筑学报
  • 1篇新建筑
  • 1篇时代建筑
  • 1篇世界建筑导报
  • 1篇国际城市规划
  • 1篇中国社会工作
  • 1篇建筑技艺(中...

年份

  • 4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5篇2020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城市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实施现状与提升策略研究——以上海市236户改造项目调研为例被引量:1
2024年
基于对上海市236户居家适老化改造项目的全过程追踪调查,分别从“环境”和“人”的维度分析了老年人居家环境特征和改造需求,发现当前居家适老化改造服务存在标准化套餐难以满足个性化需求、部分刚需内容并未纳入改造范围、辅具设施产品与老旧住宅适配性差、居家养老相关配套服务缺失等问题,并从提升适老化改造服务效能的角度提出了精准绘制需求画像、改进施工工艺工法、丰富适老辅具品类、培养专业人才队伍、整合相关配套资源的建议。
李世熠秦岭李佳楠杜钰
关键词:居家养老
我国居家适老化改造的现状与趋势展望
2024年
居家养老是绝大多数老年人的现实选择,也符合绝大多数家庭的普遍意愿。居家环境作为老年人居家生活和接受居家养老服务最主要的空间载体,其建设状况直接关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因此,对老年人家庭进行居家适老化改造成为关键。笔者就近年来我国居家适老化改造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进行分析探讨,以期对实务工作有所帮助。
周燕珉秦岭
关键词:居家环境居家生活居家养老实务工作老年人
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需求层次研究与启示——以北京中心城区为例
2024年
针对当前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体系定位不清晰、功能供需不匹配的问题,本研究从需求出发,通过Kano模型问卷对北京中心城区老年人的社区养老服务需求层次进行分类,并结合满意度系数给出优先级排序。结果显示,在21项养老服务中,餐食供应是绝大多数老年人的必备需求,且不同年龄、收入老年人群体的需求也存在显著差异。基于上述结果,研究结合各项服务对空间环境的要求以及常见的设施规模,从体系建设和分类设计两方面总结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启示,将设施分为轻量级、中量级、重量级3类,并提出了相应的功能配置建议。
李佳楠程晓青李世熠秦岭
关键词:KANO模型老年人
日本社区嵌入型养老设施配置发展经验对中国的启示被引量:33
2020年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养老设施的普及配置已刻不容缓。然而由于部分相关概念未能明确统一、设施体系尚不完善、配置标准灵活性不足等问题,导致中国在发展过程中一味追求养老床位数量达标,却忽略了老年人的实际养老需求,造成大量社区存在设施供给与服务需求脱节的现象。世界上率先进入超老龄社会的日本,从2006年开始构建社区统合照料体系。在设施配置规划上,从原有设施体系中独立出小规模的社区嵌入型设施体系,两个体系并存互补,使设施配置更具弹性,有助于灵活应对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在年老人熟悉的社区中实现高质量养老服务的精准配送。通过推动小型化设施的普及配置,实现了设施在既有社区内的渗透发展。本文以日本的官方开放数据为基础,通过梳理其社区嵌入型养老设施的配置和发展状况,揭示了这一规划举措对日本在高度城市化地区实现"在地养老"制度理念的关键意义。在借鉴相关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完善设施体系、因地制宜确定配建指标和设施规模、充分发挥设施区域协同作用等对中国具有现实意义的启示。
伊藤增辉周燕珉秦岭
老龄化背景下城市新旧住宅的适老化转型被引量:32
2016年
房地产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中国的住宅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各个相关领域都在积极探索住宅的转型方向。人口老龄化对于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是引发变革与转型的重要原因之一。文章基于这一社会背景,从城市老旧住宅的适老化改造和新建住宅的长生命周期设计两个角度,分析了中国住宅建筑的发展现状和家庭人口的变化特征,并尝试针对其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提出一些改进思路和建议,供读者参考。
周燕珉秦岭
关键词:老龄化
居家适老化改造服务效能的影响机制和提升策略
2024年
1研究背景居家养老是我国绝大多数老年人的现实选择,然而我国“老人住老房”的现象十分普遍,既有住宅居家环境不适老问题突出,严重影响着居家养老的安全和健康。居家适老化改造是老年人改善居家养老环境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通过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已在全国各地推广开来,累计服务老年人家庭数百万户。尽管如此,调研发现,当前我居家适老化改造的服务效能仍较为低下,远未能发挥预期作用:一方面服务能力有限,在数量上不足以覆盖量大面广的需求人群;另一方面专业性不足,在质量上难以提供精准适配的改造方案。大量过往经验教训并未得到有效的积累、总结、传递和应用,导致服务水平仍停留在初级阶段。如何让居家适老化改造服务更加专业、可及,已成为我国居家养老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秦岭
关键词:居家养老居家环境覆盖量既有住宅
新型人因技术在居家适老化改造中的应用场景展望被引量:2
2023年
居家适老化改造是改善居家养老环境的重要方式。受限于专业背景和技术手段,建筑学领域的既往研究更多聚焦环境因素,而对人的因素关注不足。新型人因技术的发展为描述和分析设计中人的因素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和方法,本文结合日常生活行为观察、居家环境风险识别、改造方案合理性论证和改造作用机理探究等应用场景,针对居家适老化改造研究与实践所面临的瓶颈问题,展望了新型人因技术的应用潜力,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思路和方向。
秦岭
关键词:老年人
服务型老年公寓的空间模式探析被引量:4
2020年
服务型老年公寓是发达国家常见的老年居住建筑类型之一,在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进程中得到了大量建设,并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现阶段,我国的服务型老年公寓还面临概念定义不清、规范标准空白、政策引导缺失、配套服务滞后等诸多问题。什么是服务型老年公寓?我国是否有必要发展这类设施?其建筑空间模式呈现哪些特征?如何推动其发展建设?针对以上问题,本文首先梳理了发达国家对服务型老年公寓的概念定义,根据其发展历程论证了这类设施存在的合理性与必要性,然后结合实际案例从建筑形态布局、功能空间配置、公共空间共享和混合用途开发等方面分析了这类设施的空间模式特征,最后为我国服务型老年公寓的发展提出了明确概念界定、制定设计标准、完善支持政策、健全居家服务的发展建议。
秦岭
关键词:老年公寓养老老年人
荷兰 贝亨奥普佐姆 老年康复护理中心
2020年
这家老年康复护理中心通过精心设计康复空间和充分应用智能设备,很好地满足了恢复期老年人的康复需求,有效实现了"帮助老年人早日恢复身体机能、回归家庭生活"的服务目标。一、项目概况贝亨奥普佐姆老年康复护理中心坐落于荷兰北布拉邦省贝亨奥普佐姆市的BravisZiekenhuis综合医院园区内(图5),设置在场地西南角建筑的顶层(即三层)区域,由当地知名养老服务商Tante Louise运营。入住康复护理中心的人群主要为85-95岁的高龄老人,他们大多因疾病或意外事故导致身体机能受损,需要通过康复训练恢复身体机能,平均入住时间为6-8周。每年大约有600位老年人在这里接受康复护理服务,康复期结束后,除少量老年人需要继续入住其他医疗护理机构外,80%的老年人都能够重返家庭生活。
秦岭梁效绯
关键词:康复需求高龄老人回归家庭身体机能
德国 卡尔斯鲁厄 圣安娜综合养老项目被引量:1
2020年
圣安娜(St. Anna)综合养老项目包含了组团护理、日间照料、自理老年公寓等多种功能,通过灵活自由的空间设计,保证了不同功能空间既分区明确,又相互联系。项目内还设置了教堂、咖啡店等面向社区开放的公共空间,为设施内外人员产生社交联系创造了多种机遇。在空间层面和运营层面,该设施均实现了较高的社区融合度。
武昊文秦岭
关键词:老年公寓公共空间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