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玲

作品数:7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语言大学图书馆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文化科学
  • 2篇语言文字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图书
  • 2篇大学堂
  • 2篇地方志
  • 2篇学堂
  • 2篇师大
  • 2篇图书馆
  • 2篇图书馆学
  • 2篇京师
  • 2篇京师大学堂
  • 1篇独醒
  • 1篇遗忘
  • 1篇语言
  • 1篇语言材料
  • 1篇语言资料
  • 1篇章程
  • 1篇中国方志
  • 1篇师范
  • 1篇史迹
  • 1篇书楼
  • 1篇图书馆实践

机构

  • 7篇北京语言大学
  • 2篇首都体育学院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南方科技大学

作者

  • 7篇何玲
  • 2篇付俊良
  • 2篇邓亚文
  • 2篇李蓝

传媒

  • 2篇大学图书馆学...
  • 2篇常熟理工学院...
  • 1篇中国典籍与文...
  • 1篇四川图书馆学...
  • 1篇山东图书馆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中国方志所录方言汇编》试析被引量:1
2017年
《中国方志所录方言汇编》是日本著名学者波多野太郎的学术巨著,自《方言》1980年刊载其目录以来,对中国学术界的影响甚为深远。本文简要介绍波多野太郎的学术生涯和成就,重点介绍《汇编》的学术影响,分析了《汇编》的一些不足。虽然《汇编》存在一些不足,但仍不影响其学术价值和学术地位。
李蓝何玲何玲
关键词:地方志
李继先:不该被忽视的图书馆学人
2024年
李继先是文华图专1930届毕业生,在校学习期间即参加中华图书馆协会第一次年会提出并通过与图书馆图书互借和图书馆学术用语相关的法案;在图书馆实务和国外图书馆论文译介方面成绩显著,他关注图书馆杂件和小册,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在这方面作过专门研究和详细论述的图书馆学者,推动了我国图书分类法的进步;其与房兆楹协同创办的《图书馆学周刊》是民国时期为数不多的依托报纸发行的图书馆学期刊之一。文章系统梳理了李继先在民国时期的图书馆活动,对助力当代图书馆业务实践及学术研究发展有一定意义。
付俊良何玲
关键词:文华图专图书馆实践
被人遗忘的关于京师大学堂藏书楼的三个章程被引量:4
2015年
1902年京师大学堂制定的《京师大学堂藏书楼章程》是清末第一个大学图书馆章程,但内容却始终不详。偶然查阅《大公报》时,意外地找到了《京师大学堂藏书楼章程》,同时还发现了1903年《京师大学堂藏书楼新定章程》和《京师大学堂藏书楼增订阅书借书章程》,这些章程的重新发现给京师大学堂和近代图书馆史的研究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史料。
何玲
关键词:京师大学堂藏书楼借书
图书馆学家陈独醒史迹新探
2021年
浙江上虞人陈独醒是民国时期卓有建树的图书馆学家,首次创办了流通图书馆,但他在抗战之后的生活和文化活动情况一直不详。在梳理民国时期的集邮文献时,意外的发现陈独醒同时也是一位集邮家,他不仅藏品丰富,而且广泛的参与邮票会的活动。这些文献的发现为全面研究陈独醒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史料。文章以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对民国时期图书馆学家陈独醒的集邮家身份进行分析,同时梳理了他的集邮活动。
付俊良何玲
关键词:民国时期图书馆学家集邮集邮家
光绪朝石印《古今图书集成》的流传与分布被引量:2
2015年
1890年清廷拟采用石印技术印制《古今图书集成》,历经四年终于印制完成100部及黄绫本一部。此100部石印图书集成学术界多认为遭遇火厄,存世不多。但通过对史料的梳理,发现这100部石印图书集成不仅没被火焚,且散布国内各省,甚至走出国门,传播到世界各地。本文意在澄清学术界对之遭到火灾的不实之说,还原其传播分布的原貌。
何玲
关键词:古今图书集成火灾
地方志中语言材料辑录情况概述被引量:2
2019年
本文分四个部分介绍"方志中方言资料的辑录、整理与数字化工程"项目第一阶段的工作。项目组先确定查找工具、查找对象及资料选取原则,然后以《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8577种方志书目作为检索入口,对"国图数字"中的地方志进行语言资料查找,共在475种地方志中查找到3664张方言资料,在47种地方志中查找到少数民族语言资料。第三部分对已完成的工作做一个初步总结,最后给出查找到语言材料的475种地方志目录。
李蓝李蓝邓亚文
关键词:地方志语言资料
千里追缴 一本不能少——京师大学堂催促师范馆毕业生归还图书事例被引量:2
2013年
1907年,京师大学堂对刚刚毕业离校的师范馆第一届毕业生借而未还的图书进行千里追缴,确保一本也不能少。实际上,第一届毕业生作为国家指派的第一批新式教员,面临无书报可看,无参考可借,筚路蓝缕之时,不得不暂时依仗母校丰富的馆藏来帮助自己度过难关,以期顺利完成义务服务,有所作为。
何玲
关键词:京师大学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