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春丽

作品数:2 被引量:10H指数:1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蛋白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心理
  • 1篇行为学
  • 1篇行为学实验
  • 1篇乙酰化
  • 1篇乙酰化酶
  • 1篇抑制剂
  • 1篇制剂
  • 1篇社会
  • 1篇社会心理
  • 1篇社会行为
  • 1篇痛敏
  • 1篇亲社会
  • 1篇亲社会行为
  • 1篇情绪
  • 1篇去乙酰化
  • 1篇去乙酰化酶
  • 1篇去乙酰化酶抑...

机构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脑重大疾...

作者

  • 2篇陈军
  • 2篇李震
  • 2篇李春丽
  • 2篇王燕
  • 1篇王蕊蕊
  • 1篇吕云飞
  • 1篇杨菲
  • 1篇王晓亮
  • 1篇何婷
  • 1篇耿凯文
  • 1篇杨帆
  • 1篇杨艳

传媒

  • 2篇生理学报

年份

  • 2篇201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疼痛共情:一个新的生物-社会心理-行为学实验动物模型被引量:9
2015年
疼痛共情是一种亲社会行为,是一种能够理解和分享他人情绪状态的能力。从广义上讲,共情也是利他主义的社会行为学基础。共情发育受损可能与自闭症、自恋症、人格障碍、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等发生密切相关。研究共情的脑机理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和临床意义,还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然而,由于共情一直被认为是人之所以区别于其它动物的主要特征,所以长期以来很少有学者触及,致使这个领域一直处于空白状态。2006年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一个研究组首先发现一只处于疼痛状态的小鼠可以在社交时通过情绪传染把疼痛传染给它的同笼伴侣,使其痛阈下降,痛反应增强,但陌生者间无此现象。2014年我们实验室又发现一只大鼠在与处于疼痛状态的同笼大鼠社交30 min后,痛阈仍下降,痛反应仍增强,提示疼痛共情可长时间持续(共情记忆)。我们还探查出内侧前额叶(包括前扣带回、前边缘皮质、下边缘皮质)参与大鼠的疼痛共情持续,提示中枢神经系统内存在一个与疼痛共情有关的神经网络环路。本文将简要介绍人和啮齿类动物疼痛共情的研究现状和挑战,旨在为研究疼痛及其情绪共病提供一个新的模型和研究思路,更为认识脑功能提供一个生物-社会心理-行为学研究范式。
陈军李震吕云飞李春丽王燕王蕊蕊耿凯文何婷
关键词:共情亲社会行为情绪
选择性Ⅰ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对蜜蜂毒诱致的大鼠自发痛和热痛敏的抑制作用(英文)被引量:1
2015年
为了明确I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HDAC)抑制剂对外周炎性痛的减轻是否有效,本实验采用对大鼠足底皮下注射蜜蜂毒的方法研究了两种选择性I型HDAC抑制剂MS-275和MGCD0103的镇痛作用。蜜蜂毒模型能够呈现多种疼痛表现型,包括持续性自发痛相关行为,原发性热和机械痛敏,以及镜像热痛敏。鞘内提前给予剂量为60 nmol/20μL的MS-275和MGCD0103能够显著抑制蜜蜂毒诱致的持续性自发痛和原发性热痛敏,而对原发性机械痛敏和镜像热痛敏无显著影响;而且,由皮下注射蜜蜂毒诱致的HDAC1和HDAC2的高表达通过鞘内提前给予MS-275得到了完全抑制。本研究为证明由HDAC1/2介导的组蛋白低乙酰化染色质结构的表观遗传学调控参与介导蜜蜂毒诱致的持续性自发痛和热痛敏提供了新的证据,并表明I型HDAC抑制剂对外周炎性痛的发生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
杨帆杨艳王燕杨菲李春丽王晓亮李震陈军
关键词:蜜蜂毒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热痛敏机械痛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