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大伟
- 作品数:5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滨州医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防治探讨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早期手术联合抗脑血管痉挛药物防治脑血管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某院经手术治疗的60例aSAH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3个月,应用格拉斯哥预后分级评估预后。结果患者早期手术后有9例出现脑血管痉挛,术后3个月随访56人,脑动脉瘤无复发及再破裂迹象,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生活自理(4~5分)者51例,不能生活自理(2~3分)者4例,死亡(1分)者1例。结论早期手术联合抗血管痉挛药物可有效降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致残率及致死率,可临床推广应用。
- 丛大伟张雪峰王束玫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罂粟碱尼莫地平颅内动脉瘤
- 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的临床意义
- 2024年
- 目的 探究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脊液中的表达及其与脑血管痉挛发生的相关性,并确定其在评估脑血管痉挛严重程度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62例,记录其相关临床资料(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动脉瘤最大直径、手术方式、入院时Hutt-Hess分级和格拉斯哥评分、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钠浓度、血钾浓度)。同时收集这些患者术后48 h内经腰穿或腰大池引流术动态采集的脑脊液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试剂盒测定患者脑脊液内sTREM-1浓度。以术后第5天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经颅多普勒测量的脑血管血液流速将患者分为血管痉挛轻微组和血管痉挛重症组。对上述临床相关资料与脑血管痉挛发生的严重程度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sTREM-1浓度和脑血管血流流速两者的测定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TREM-1、入院时Hunt-Hess分级、高血压病史、白细胞计数、血钠浓度、血钾浓度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致脑血管痉挛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脊液内sTREM-1浓度与MCA血流速度呈显著正相关(r=0.775,P=0.001)。结论 sTREM-1、入院时Hunt-Hess分级、高血压病史、白细胞计数、血钠浓度、血钾浓度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sTREM-1可作为预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发生和评估其严重程度的生物标志物。
- 刘振龙张雪峰时敬国丛大伟丛大伟
- 关键词: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脑血管痉挛经颅多普勒超声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破裂
- 通腑泄浊方治疗老年重症脑出血疗效观察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观察通腑泄浊方治疗老年重症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20例老年急性重症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规范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通腑泄浊方鼻饲治疗,2组均治疗2周。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INF-α)水平及治疗后第3天、第5天脑水肿体积变化情况,治疗前与治疗后2周采用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S)与Barthel指数进行评分,统计2组观察期间卒中相关性肺炎、应激性溃疡、神经源性肺水肿、恶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第7天血清IL-6、INF-α水平均明显下降(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第3天、第5天,观察组脑水肿体积增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c SSS评分均明显下降(P均<0.05),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改善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卒中相关性肺炎、应激性溃疡、神经源性肺水肿、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通腑泄浊方治疗老年重症脑出血患者可以明显减轻出血后周围脑组织水肿,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卒中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其机制可能与减轻出血后炎症反应有关。
- 丛大伟张雪峰
- 关键词:老年人脑出血
- 41例颅内单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体会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总结41例颅内单发破裂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过程,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7月本院经介入栓塞治疗的41例急性出血期颅内单发动脉瘤的治疗经过。结果 41例颅内单发动脉瘤介入栓塞成功40例,成功率为97.56%,41例中28例宽颈动脉瘤采用支架辅助栓塞技术,其中1例支架辅助栓塞术中发生弹簧圈脱逃,改为开颅血管内取圈并动脉瘤夹闭术,无致死病例,术后经过6个月至1年的随访,未发现动脉瘤复发。结论颅内单发动脉瘤介入栓塞技术相对成熟,但作为手术医师,不仅需要掌握介入栓塞技术,更需要熟练掌握开颅动脉瘤夹闭术,作为技术后盾,采取相应措施治疗并发症。
- 丛大伟张雪峰刘英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
- 显微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合并脑内血肿45例疗效分析被引量:12
- 2017年
- 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合并脑内血肿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合并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开颅动脉瘤夹闭并血肿清除手术,术后根据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评价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45例患者中,30例行额颞入路动脉瘤夹闭并血肿清除,15例行经额纵裂入路动脉瘤夹闭并血肿清除。术后随访6个月,根据GOS评分评价,恢复良好30例,中残8例,重残5例,死亡2例。结论早期显微手术,夹闭动脉瘤,清除血肿,可有效避免再出血和降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有效地降低颅内压,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 杨树成郎立峰张雪峰魏国荣田风富丛大伟
- 关键词:前交通动脉瘤脑内血肿显微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