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若曦 作品数:41 被引量:114 H指数:6 供职机构: 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建筑科学 经济管理 文化科学 社会学 更多>>
VR眼动跟踪下历史地区风貌人群视觉感知研究——以漳州古城为例 2023年 风貌感知是对历史地区综合人文特征的整体场域认知,研究人群背景差异对风貌特色感知的影响,可以更好地为风貌感知研究提供科学性支撑。文章应用可阐释心理认知及空间行为的VR眼动跟踪技术,分析不同背景人群对历史风貌的视觉关注行为,探索多元公众参与下的历史地区风貌特征感知和保护的科学方法。以漳州古城为例,进行历史地区风貌人群视觉感知实验,发现不同专业及文化背景人群对于城市风貌视觉感知存在差异并呈现一定的规律,后基于此进行风貌要素分类,为风貌保护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张若曦 李光凯 张乐敏 张乐敏关键词:眼动跟踪 空间价值匹配下引导路径偏好的环境感知影响研究--以鼓浪屿为例 被引量:2 2020年 行人对街道微观建成环境的空间体验和环境感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路径的选择,而在历史街区中,偏离文化游览价值点的路径偏好更体现了该影响。本文聚焦历史街区微观建成环境对路径偏好行为的影响,以世界文化遗产地鼓浪屿为例,基于层级分析法和GIS分析,对鼓浪屿的文化游览价值点和游客的空间分布进行叠合匹配,基于离散选择模型的构建对差异性数据进行拟合,分析引导路径偏好的核心环境影响因素,为鼓浪屿历史街区微观建成环境在促进路径导向上提出优化建议,增强与文化游览价值的空间匹配度,提高鼓浪屿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地的文化价值传播与认知。 张若曦 殷彪系统性治理下的生态修复探索——以泉州市百崎湖为例 被引量:1 2021年 近年来,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系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加速推进,然而仍面临生态斑块碎片化、土地污染、水污染等严重问题。探索系统性的生态修复策略以推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仍是新时期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泉州市百崎湖为例,提出生态治理的方法与实施步骤,由雨水建模"大数据"入手,进行基于"数量-质量,景观-功能"的多维度、递进式系统治理,重点阐述生态保护和修复的实践与路径,提出生态修复治理的新思考。 张哲源 张若曦 曹磊 王苗 张春权关键词:生态修复 基于数孪混合技术的智慧教学系统建构--以高校未来城市课程教学改革为例 被引量:5 2021年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虚实相融的数字时代即将全面来临,数字孪生作为进行数字虚实相融共生的智慧教育和智慧城市治理的关键技术,成为当今学界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对数字孪生教学的发展历程的系统梳理,找出其在应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数孪混合智慧教学模型体系,对数孪智慧教学的环境系统进行重构,对数孪智慧教学多维信息的组织构架进行融合重组,最后以高校未来城市课程的智慧教学改革为例,对多维信息融合教学进行实例论证。本研究对于推动智慧教育的变革,推进科教互促共进机制的形成,促进社会智慧创新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张乐敏 张若曦基于旅游供需理论的历史建筑再利用及影响研究——以鼓浪屿为例 2020年 由于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的矛盾,历史建筑普遍存在保护力度不足和开发过度的情况。在相关政策的规定下,不同保护等级的历史建筑再利用的难度也不尽相同。文章通过多角度剖析鼓浪屿历史建筑改造利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以旅游供需理论为基础,从历史建筑本身的建造情况、历史建筑的权属关系、业主/经营者态度与游客态度、历史建筑信息传播4个方面,剖析造成历史建筑当前利用方式的原因,最后根据本文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张若曦 殷彪关键词:历史建筑 再利用 基于代际互动的老旧社区更新治理模式探究--以厦门市塘边社区欣华花园为例 被引量:2 2021年 现阶段,城市发展模式由增量扩张转向存量优化,提升旧城片区老旧社区衰败的物质空间环境已成为必然趋势。很多老旧社区因其优越的区位条件及低廉的房租,成为很多外来务工群体的第一落脚点。外来群体聚居地的人口组成冗杂、结构特性明显,整体生育率较高且多数家庭为“多代共居”,更新过程中单纯考虑“儿童友好”或“老年宜居”具有局限性,应构建“全龄共享”社区以实现全龄住户全生命周期舒适居住,达成代际良性互动。以厦门市塘边社区欣华花园更新改造为例,分析设计过程中基于代际融合的更新策略,并系统探究社区内活化培育人文关系的方法与重构治理机制的模式,总结“西部旧城更新提升”的有益经验,为老旧社区的更新治理提供理论依据与案例参考. 张若曦 林怡 张乐敏基于人群置换分析的鼓浪屿申遗后文化重构与社区治理研究 在城市更新中,由于人群置换造成的社会结构变化及文化重构,为城市的传统文化保护和社区治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这也是城市历史地区普遍面临的考验。本文以厦门鼓浪屿国际历史社区为例,对鼓浪屿申遗前后的人群变化、文化构成和社区生活进... 张若曦 林怡 殷彪 黄宇轩关键词:城市更新 文化重构 国外生态城市近十年研究回顾——基于Citespace软件的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3 2018年 低碳生态转型已成为目前我国城市发展的关键,以生态城市建设落实可持续发展也成为引导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文章回顾了国际生态城市研究的发展历程,从文献时间及领域分布、代表人物及文章、研究前沿、研究趋势和主要研究内容5方面入手,将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2008~2017年近10年间关于生态城市的相关研究论文,利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国外生态城市相关研究趋于向实证及数据分析方向发展,可持续发展、绿地空间及气候应对仍是研究热点。文章系统梳理近10年在"城市研究"领域的共2124篇相关文献,详细阐述"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服务""气候变化应对及城市降温""绿地及绿色基础设施""城市规模与土地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下的政府及公众参与"共5个主要研究内容,以期为我国生态城市相关领域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 张若曦 苏腾 黄梦然关键词:生态城市 可视化分析 自然、场域与技艺的共生——伦佐·皮亚诺在世界文化遗产地的当代建筑解答 2018年 文章深入剖析了伦佐·皮亚诺在世界文化遗产地瓦莱塔的城市之门重建设计项目,分析其如何将这个中世纪古城散落的城市历史记忆和遗址充分融合,转化为能够抓住时代精神的功能性场所。在项目设计及实施过程中,由于地处于文化遗产地的核心要素区,设计一度备受批判,但建筑师应用材料、形体及技术创新,实现自然、场域与技艺的共生,用本地的语汇发挥当代的幻想,最终实现场域的象征,在典雅的感官营造和精细的都市化实用主义之间实现了平衡。 张乐敏 张若曦 喻苏婕关键词:伦佐·皮亚诺 世界文化遗产地 当代建筑 高校介入下的社区更新与实践——厦门大学社区规划课程探索 被引量:4 2020年 社区微更新关注空间重构与社区激活、公众参与和社会治理,厦门大学社区规划课程以理论学习结合在地活动策划相结合的方式,实现高校介入社区规划的试验探索。根据城市更新向社区治理转型的大背景,结合高校介入社区更新的探索实践,论述街校合作的重要意义,结合厦港互动日的课程实践,讲述高校走进社区的探索实验操作过程。提出开放式教学实践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系统化能力、促进思维方式的拓展训练并帮助学生形成专业核心价值的判断,同时实现课堂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有效转化。 张若曦 喻苏婕关键词:社区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