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学坤

作品数:53 被引量:97H指数:5
供职机构: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7篇文化科学
  • 12篇政治法律
  • 8篇经济管理
  • 8篇哲学宗教
  • 4篇社会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8篇教育
  • 15篇政治
  • 9篇道德
  • 8篇思想政治
  • 6篇社会
  • 6篇主义
  • 5篇政治教育
  • 5篇治教
  • 5篇高等教育
  • 4篇友爱
  • 4篇政治工作
  • 4篇思想政治工作
  • 4篇农民
  • 4篇文化
  • 3篇德育
  • 3篇学术
  • 3篇社会主义
  • 3篇思想政治教育
  • 3篇团结
  • 3篇农村

机构

  • 45篇河海大学
  • 5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江苏科技大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作者

  • 52篇刘学坤
  • 4篇孙其昂
  • 3篇戴锐
  • 2篇崔艳丽
  • 1篇杜宝庚
  • 1篇仲兵
  • 1篇韩聪颖

传媒

  • 3篇河海大学学报...
  • 2篇甘肃理论学刊
  • 2篇煤炭高等教育
  • 2篇胜利油田党校...
  • 2篇现代大学教育
  • 2篇广州大学学报...
  • 2篇安徽水利水电...
  • 2篇现代教育管理
  • 2篇华北水利水电...
  • 1篇中共中央党校...
  • 1篇教育理论与实...
  • 1篇思想政治工作...
  • 1篇江苏社会科学
  • 1篇求实
  • 1篇图书馆理论与...
  • 1篇高等农业教育
  • 1篇黑龙江高教研...
  • 1篇思想教育研究
  • 1篇思想政治教育...
  • 1篇中共成都市委...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8
  • 5篇2017
  • 8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3
  • 13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2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自然道德与社会道德——论卢梭的道德观被引量:1
2009年
以卢梭的著作为基础来考察卢梭的道德观可知:首先,卢梭区分了人的两种道德,一种是出自天然怜悯心的自然状态下的自然道德,一种是社会状态下的社会道德,并认为后者低于前者;其次,卢梭也触及了社会状态下出现的群体、群体的两种道德、群体之间的规则和群体道德问题。自然状态下的群体规则是自然法,社会状态下则依靠基于理性的法律和制度,即人为法。在各自的两种状态下,群体道德均低于个体道德,但群体社会道德高于群体自然道德。文章还尝试对作为群体的国家之间的规则,以及国家内一个个群体所处的状态和规则进行考察与反思,同时对卢梭提出一点批评,并对群体道德低下的原因作了一点思考。
刘学坤
关键词:自然道德社会道德卢梭社会状态群体道德
康德的道德教育思想被引量:1
2012年
康德在其一生的著作中很少把道德与教育放在一起连用,但事实上他曾进行过从道德哲学进入道德教育的尝试。其道德教育思想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进行道德教育的前提,包括肯定一个人类的性状和一个道德感受性;二是道德教育的过程,包括道德感受性的培养和动机的纯粹道德兴趣的激发;三是全人类的道德教育,包括道德的类似化学方法的"解剖式"认识和人类道德教育的"分工"。
刘学坤
西方大学精神的审美现代性反思
2016年
大学具有审美可能,大学之美首先在于其精神之自由、和谐和包容,现代性的强大力量正使西方大学之美面临危机。审美现代性是对启蒙现代性的反思和批判。西方大学陷于社会现代性的困顿中,其未来需要一种审美现代性精神,进而以领先时代的精神自由气质回归其美的规定性。大学的审美化认识,重建适应创新时代的大学学术观,超越大学的惯性,是西方大学的审美救赎之道。反思西方大学精神对我国在深化改革背景下把握高等教育规律,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这一高等教育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刘学坤
关键词:审美现代性大学精神启蒙现代性高等教育治理
雷锋精神的再认识与榜样教育实践方法论创新——基于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思考被引量:1
2012年
群众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的集体性道德焦虑和热情的道德期待并存的道德心态中,雷锋精神的反思和学雷锋活动转型正在这一社会心态中展开。雷锋精神代表着马克思主义伦理的实践高度,代表着阶级友爱的深度,诠释了马克思主义重要理论基点之一的"劳动"。学雷锋实践方法论转型需要推进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坚持政治建设和道德建设双重路径的"社会主义新人"培育方式,重视自我道德反思等教育力量,重视公民对榜样的批判性认同方式。学雷锋等社会性榜样教育正面临需要反思的节点,产生出实践创新的需要,榜样教育具有效用限度,实践中要避免榜样教育过分政治化,要重视榜样教育的促进公民道德发展和生活幸福作用。
刘学坤
关键词:学雷锋活动社会主义新人常态化
现代性视野下大学学术不端问题研究
现代性源于西方,在中国现代性也已经获得了自我理解,现代性与大学的关系的最直接的反映就是大学的排名。大学排名何以可能,现代性的后果,现代性之下大学的合理化使得大学具有了可排性。而大学何以追逐大学排名,它源于大学对现代性的迫...
刘学坤
关键词:高等教育学术不端大学排名道德自律
文献传递
源起和去向:西方大学公共性的现代转型
2012年
大学的公共性包括公益性、政治基础上的公共性、基于大学精神的公共性,以及开放性和公开性。大学正处于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大学的公共性生产阶段中,公共性对意识形态的依附、大学学术研究的商业化和科技推动的大学组织和伦理形态变革使大学正处于公共性危机和转型之中。大学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重建公共性,建立大学质量文化,重视大学的公共宣传,以全球化等资源建设世界主义的公共性。
刘学坤崔艳丽
关键词:大学公共性质量文化伦理形态开放性
我国水利特色高校德育的百年历史考察
2016年
治水利民情怀教育和勤勉耐劳等为内容的品格教育,在实践中磨练,这些是水利高等教育起源和探索时期德育的特点。党委领导、全员参与、系统化德育课程、专门德育队伍和协同化德育体制机制保障等是新中国以来水利特色高校德育的突出特征。"河海"在我国百年水利高等教育和水利人才德育的创立和发展过程中始终发挥着引领和示范作用。
刘学坤孙其昂
西方政治与伦理的分离以及政治教育的产生被引量:1
2012年
西方政治与伦理经历了由合到分的过程,二者的分离带来了严重的政治后果和教育后果,政治不断暴露出伦理缺陷,公民走向政治冷漠。以课程和非课程形式存在的专门的政治教育在这一背景下出现,并成为政治的重要设置,保持适度政治热情成为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政治教育无法挽救西方的政治困境和社会的现代性道德危机,西方教育和政治教育的转向在根本上是其教育救国论的延续。
刘学坤
关键词:政治教育政治冷漠伦理缺陷政治热情
村落中的公民成长:社会转型期农民政治社会化现状与途径创新
2012年
社会转型期我国农民的政治社会化面临时代挑战。农民政治社会化方式单一,村落公民伦理建设滞后,农村生活的政治社会化元素稀薄,农民政治理性发育迟缓,农村政治社会化社会力量缺失。加强农村公民伦理建设,重视农村地方性结社中的政治社会化资源,引领和塑造农民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培育农民的理性和科学精神,以利益激发农民的政治需求和热情是促进农民政治社会化,实现村落中的公民成长的重要途径。
刘学坤
关键词:政治社会化农民工村落
爱情与青年的公民友爱教育
2017年
爱情是生理现象与社会现象的结合,爱情滋养心灵和智慧、培养追求美德的倾向。爱情中的善意会迁移到非爱情生活情景中去并产生友爱效果。主体的爱情生活体验从自我为中心的、非理性、激情高亢的情感状态,到具有理性化的爱情认知是人成为道德成熟的成年公民的基本锻炼过程。从历史的维度看,爱情对象的选择从以门第、声望和社会地位等社会资本为依据,到转向基于双方爱好、兴趣等个性化的特征和主体性品质,体现了爱情对人的解放性潜质。爱情生活是互为良师的生活化的教育,爱情具有友谊之根,它还是政治的重要起点,爱情之中包含的体谅、信任和团结的价值和德性实践要求都是基本的公民美德。青年的爱情教育不能仅依靠社会学习,它应在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爱情观教育是建构青年道德治理体系的重要方面。
刘学坤
关键词:爱情道德治理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