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少云

作品数:42 被引量:73H指数:6
供职机构:山西省肿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山西省卫生厅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8篇医药卫生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3篇细胞
  • 19篇肿瘤
  • 8篇ΓΔT细胞
  • 8篇癌患者
  • 7篇外周
  • 7篇外周血
  • 7篇淋巴
  • 6篇食管
  • 6篇免疫
  • 6篇肺癌
  • 6篇膀胱
  • 5篇膀胱肿瘤
  • 4篇食管癌
  • 4篇树突
  • 4篇外周血ΓΔT...
  • 4篇细胞因子
  • 4篇卵巢
  • 4篇肺癌患者
  • 4篇IL-2
  • 3篇树突状

机构

  • 32篇山西省肿瘤医...
  • 26篇山西省肿瘤研...
  • 3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山西省人民医...

作者

  • 42篇张少云
  • 14篇张素英
  • 12篇米振国
  • 12篇史天良
  • 10篇王春利
  • 6篇郭石平
  • 6篇孙立新
  • 6篇马炎炎
  • 5篇任连生
  • 5篇郑启英
  • 5篇张双平
  • 5篇王毓銮
  • 5篇郭素堂
  • 4篇乔丽娟
  • 4篇张俊萍
  • 4篇刘红耀
  • 4篇李梦强
  • 4篇赵佩
  • 4篇庞东梓
  • 3篇李轲

传媒

  • 14篇肿瘤研究与临...
  • 2篇山西职工医学...
  • 2篇白血病
  • 2篇第九届全国肿...
  • 2篇第八届全国肿...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中国肿瘤
  • 1篇中国医学教育...
  • 1篇实用妇产科杂...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实用妇科...
  • 1篇中国药物与临...
  • 1篇实用医院临床...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首届临床泌尿...
  • 1篇第四届中国肿...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6篇2007
  • 7篇2006
  • 6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1
  • 2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6
  • 1篇1994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特异性免疫细胞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
张少云米振国史天良张素英王毓銮王春利张俊萍裴毅孙立新赵嘉训马文昌赵佩
该技术治疗一个疗程的程序:应用药物体内诱导δT细胞增殖治疗肿瘤程序:在治疗前7~10天,采集患者外周血2mL,做体外扩增实验和δT细胞绝对计数,体外扩增实验阳性患者进行 δT细胞治疗。第1天,给予含氮二磷酸盐(按药物说明...
关键词:
关键词:恶性肿瘤
肺癌细胞MICA/B表达与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2010年
目的探讨肺癌细胞MICA/B分子表达与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采集30例肺癌患者手术切除组织标本,新鲜肺癌组织作为试验组,癌旁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肺癌细胞表面MICA/B分子的表达,全部患者术中系统清扫淋巴结作病理检查,根据有无淋巴结转移分成N0、N1、N23组,比较3组MICA/B分子的表达情况。结果肺癌组织细胞表面MICA/B表达阳性率(0.3788±0.2398)%,与癌旁组织的(0.1908±0.176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0组与N1组、N1组与N2组MICA/B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0组与N2组MICA/B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CA/B高表达于肺癌组织细胞表面。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时,MICA/B表达明显增高,预后较差。MICA/B表达可作为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一个指标。
陈钢王春利郭石平张少云马炎炎马捷胡成广张沛刚
关键词:肺癌淋巴转移纵隔
直肠癌环周切缘组织中CD13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14年
目的检测直肠癌环周切缘组织内是否含有肿瘤干细胞,并观察环周切缘浸润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取直肠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的环周切缘,4%甲醛固定后做成病理切片;根据环周切缘有无浸润分为环周切缘阳性组和环周切缘阴性组,2组均做免疫组织化学标记CD133肿瘤干细胞,观察CD133表达情况;随访2组患者术后1~2年复发情况。结果环周切缘阳性组免疫组织化学标记CD133+,存在CD133+肿瘤干细胞,但与环周切缘阴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环周切缘阳性组患者1~2年复发率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环周切缘浸润是导致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部分环周切缘浸润中存在肿瘤干细胞。
郭江红郗彦凤高宁李亚玲张少云白文启
关键词:直肠肿瘤肿瘤干细胞环周切缘
食管癌患者外周血γδT细胞对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外周血γδT细胞水平及对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测定46例食管癌患者、28例本院健康职工外周血γδT细胞在淋巴细胞中的百分率和血浆中Th1/Th2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两组比较γδT细胞有显著性意义,Th1类因子有显著性意义,Th2类细胞因子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食管癌患者γδT细胞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群,γδT细胞可以通过分泌细胞因子调节和维护机体Th1/Th2的免疫平衡。
王春利张少云马炎炎张素英郭石平郑启英廉建红杨凯峰张双平范兴平
关键词:食管癌ΓΔT细胞TH1/TH2类细胞因子
肺癌患者外周血γδT细胞的检测及意义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群体的γδT细胞的功能状态。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24例手术前肺癌患者(肺癌组)和56名健康职工(健康对照组)外周血γδT细胞。结果γδT细胞健康对照组为(6.54±2.90)%,患者组为(3.76±2.81)%(t=3.568,P〈0.001)。肺癌患者外周血中γδT细胞水平显著低于健康人(P=0.000);肺癌组织学分类、T分期、N分期、M分期、临床分期、大体分型、病变部位各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患者中不同年龄、性别各组患者外周血中γδT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γδT细胞减少对肺癌的发生有重要影响。
马全林马捷王春利张少云张双平
关键词:肺肿瘤T淋巴细胞亚群ΓΔT淋巴细胞
肺癌患者CD28表达水平及对CTL的影响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群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CD28表达水平对免疫杀伤细胞CTL的影响。包括总T淋巴细胞、CD28+T细胞和CTL的测定与分析。方法:研究对象,试验组为本院近期经临床病理确诊、未经任何治疗的手术前肺癌患者30例...
张少云史天良张素英郑启英王毓銮赵嘉训米振国
文献传递
苏木药材及其制剂的HPLC指纹图谱的构建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指纹图谱的建立方法,具体是苏木药材及其制剂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的构建方法,属于药物分析技术领域所述的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供试品溶液的制备;(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3)供试品指纹图...
徐建国阎克里朱秀卿史艳春张少云乔丽娟郭素堂田艳伟李轲徐笑寒
文献传递
脐血T淋巴细胞转化功能的研究被引量:6
2000年
张少云赵晴张素英
关键词:脐血T淋巴细胞
含氮二磷酸盐联合IL-2对肾癌患者外周血γδT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含氮二磷酸盐联合IL-2(N-BPS/IL-2)对肾癌患者外周血γδT细胞体内诱导增殖的作用。方法①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试验组26例未经任何治疗的肾癌患者和对照组42例健康人外周血总T细胞绝对值、γδT细胞绝对值、γδT细胞相对值。②测定26例肾癌患者手术治疗后外周血总T细胞绝对值、γδT细胞绝对值、γδT细胞相对值。③26例肾癌患者行N-BPS/IL-2体内诱导γδT细胞增殖的免疫治疗,测定治疗前后外周血总T细胞绝对值、γδT细胞绝对值、γδT细胞相对值,与对照组比较。结果①肾癌患者和健康人群外周血总T细胞绝对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γδT细胞绝对值、γδT细胞相对值分别比较,低于健康人群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26例肾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外周血总T细胞绝对值、γδT细胞绝对值、γδT细胞相对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26例肾癌患者N-BPS/IL-2体内诱导γδT细胞增殖治疗后外周血总T细胞绝对值、γδT细胞绝对值、γδT细胞相对值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健康人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癌患者外周血γδT细胞计数显著低于健康人群;手术对肾癌患者外周血γδT细胞计数无明显影响;N-BPS/IL-2在体内可诱导肾癌患者外周血γδT细胞显著增殖。
崔嵛米振国陈惠庆宋继文王斌张少云
关键词:ΓΔT细胞肾癌二磷酸盐IL-2
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γδT细胞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机体γδT细胞水平及与临床的关系,为γδT细胞在食管癌综合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食管癌患者外周血中和癌组织中γδT细胞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的关系。结果癌组织中浸润γδT细胞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45);食管癌患者外周血中γδT细胞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P=0.047);食管癌术后患者外周血中γδT细胞水平显著高于术前患者(P=0.037)。食管癌T分期、N分期、M分期、大体分型、病变部位、病变长度(3 ̄5cm组和5cm组)、组织学分级各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癌患者外周血中总T细胞,各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中γδT细胞年龄、性别、病变长度(<3cm),各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γδT细胞在机体抗食管癌中发挥重要作用,手术切除肿瘤后可使患者γδT细胞恢复正常水平。
王春利张少云马炎炎张素英郭石平张双平廉建红
关键词:食管鳞状细胞癌ΓΔT细胞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