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章翔

作品数:1,134 被引量:5,421H指数:29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军队医学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核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043篇期刊文章
  • 78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65篇医药卫生
  • 18篇生物学
  • 6篇文化科学
  • 3篇核科学技术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245篇细胞
  • 245篇胶质
  • 214篇胶质瘤
  • 200篇脑损伤
  • 199篇手术
  • 197篇肿瘤
  • 183篇外科
  • 135篇颅脑
  • 107篇外科手术
  • 107篇脑胶质瘤
  • 104篇颅脑损伤
  • 104篇基因
  • 96篇颅内
  • 89篇脑肿瘤
  • 88篇蛋白
  • 78篇显微外科
  • 74篇人脑
  • 68篇细胞瘤
  • 66篇血管
  • 63篇凋亡

机构

  • 1,028篇第四军医大学...
  • 110篇第四军医大学
  • 60篇第四军医大学...
  • 28篇南京军区福州...
  • 24篇河南省人民医...
  • 19篇成都军区昆明...
  • 14篇济宁医学院
  • 13篇沈阳军区总医...
  • 13篇中国人民解放...
  • 10篇西北核技术研...
  • 10篇第四军医大学...
  • 7篇武警陕西总队...
  • 6篇中国人民解放...
  • 6篇解放军第21...
  • 5篇爱丁堡大学
  • 5篇济南军区总医...
  • 5篇南方医科大学
  • 5篇兰州军区兰州...
  • 4篇第二军医大学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126篇章翔
  • 456篇费舟
  • 294篇张剑宁
  • 250篇易声禹
  • 236篇刘卫平
  • 180篇付洛安
  • 178篇梁景文
  • 136篇高大宽
  • 119篇贺晓生
  • 116篇张志文
  • 113篇王西玲
  • 102篇吴景文
  • 101篇蒋晓帆
  • 91篇李安民
  • 90篇曹卫东
  • 88篇王占祥
  • 84篇宋少军
  • 84篇李兵
  • 82篇刘先珍
  • 79篇甄海宁

传媒

  • 199篇中华神经外科...
  • 193篇第四军医大学...
  • 51篇中华神经外科...
  • 50篇陕西医学杂志
  • 47篇解放军医学杂...
  • 35篇中华创伤杂志
  • 29篇中国临床神经...
  • 26篇中国临床康复
  • 20篇中华实验外科...
  • 20篇中华神经医学...
  • 19篇中国神经精神...
  • 19篇中国危重病急...
  • 16篇中华医学杂志
  • 15篇肿瘤防治研究
  • 15篇中国微侵袭神...
  • 15篇中华医学会神...
  • 13篇肿瘤
  • 12篇国外医学(神...
  • 12篇中国肿瘤临床
  • 11篇中国耳鼻咽喉...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6篇2017
  • 5篇2016
  • 7篇2015
  • 9篇2014
  • 13篇2013
  • 12篇2012
  • 26篇2011
  • 44篇2010
  • 48篇2009
  • 34篇2008
  • 37篇2007
  • 55篇2006
  • 69篇2005
  • 68篇2004
  • 76篇2003
  • 94篇2002
  • 97篇2001
  • 118篇2000
1,1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鼠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bFGF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探讨大鼠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ies,DAI)后不同时期脑皮层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的表达及意义,为临床治疗脑损伤寻求有效手段。方法 选择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和DAI组(50只),DAI组大鼠接处死时间又分为第6h、12h、24h、72h和第7d组,每组10只大鼠。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脑皮层bFGF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变化特点。bFGF阳性结果判断标准以细胞浆内出现棕黄色染色颗粒为阳性,反之为阴性。结果 DAI后6h,损伤组即出现bFGF表达[(16.4±2.2)个/0.1mm^2],12h表达数量增强[(66.2±5.1)个/0.1mm^2],至72h达高峰[158.7±10.1)个/0.1mm^2],7d后仍维持在较高水平[(92.1±11.2)个/0.1mm^2],各DAI组时限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HE染色结果显示,损伤后12h可见大鼠额顶区皮层神经元胞浆粉红、核浓染,胞体皱缩,神经元细胞突起成屈曲螺旋状变形;脑皮层神经无数量亦明显减少。结论 DAI后bFGF的表达具有时空效应,提示bFGF与脑损伤后神经元的保护及修复作用有密切关系。
章翔李红旗吴景文贺晓生费舟白红民梁景文
关键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神经元保护
内皮素与中枢神经系统
1993年
内皮素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血管活性多肽,本文针对其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分布、生理作用及病理意义等进行简要综述。
李云辉梁瑞奇章翔
关键词:内皮素中枢神经系统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286例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286例面肌痉挛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手术效果和并发症之间的关系,并于术后半年进行电话随访和来院复查,分析其长期的疗效。结果 286例患者起病时均表现为单侧面部肌肉阵发性、不自主、无痛性抽搐,随病程延长呈逐渐加重的趋势。本组术中均能见到有动脉或静脉血管异常而压迫面神经根出脑干处。术后随访6月至1年,230例症状完全缓解,52例明显减轻,4例手术无效。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面肌痉挛的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手术方法。
吴景文章翔李建曲超法邱勇钱春生乔旭徐海龙
关键词: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临床疗效
TGF-β_1基因转染对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表型和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基因转染对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细胞表型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从Wistar大鼠骨髓培养imDC及成熟树突状细胞(mDC),用TGF-β1-pcDNA3质粒转染imDC,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细胞表型,ELISA法检测IL-10、IL-12、TGF-β1水平,观察其对脂多糖(LPS)刺激的反应,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比较其在体外刺激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TGF-β1-imDC在LPS刺激后仍能保持未成熟的细胞形态,表面抗原CD86,CD80,CD40及MHCⅡ表达都有明显下降(P<0.01),分泌TGF-β-1水平为(793.82±206.38)ng/L,明显高于imDC和mDC(P<0.01),分泌IL-10、IL-12明显低于mDC(P<0.01),而与imDC无显著差异(P>0.05),LPS刺激TGF-β1-imDC 24 h后分泌IL-10、IL-12的能力显著低于imDC(P<0.01),在体外刺激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明显低于imDC和mDC(P<0.01)。结论TGF-β1-imDC的表面抗原表达明显下降,抗原递呈能力降低,分泌免疫抑制因子增加,能够维持细胞于未成熟状态。
郭庆东李兵章翔秦卫军王福利田丰郭应禄温中华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树突状细胞转染
巨大蝶骨嵴内侧型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巨大蝶骨嵴内侧型脑膜瘤的临床特征及手术要点,提高该病的显微外科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科近10年间所收治的129例巨大蝶骨嵴内侧型脑膜瘤患者,均经CT和/或MRI确诊。肿瘤最大径平均为5.6cm
付洛安章翔费舟张剑宁刘卫平宋少军高大宽刘恩渝
14—3-3蛋白与星形细胞瘤的预后研究
2007年
14-3-3蛋白是一类高度保守的小分子二聚体蛋白。14-3-3有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凋亡而参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目前,14-3-3蛋白在星形细胞瘤中表达情况的研究尚少。本研究拟对14-3-3蛋白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肿瘤恶性程度和预后间的关系做探讨。
曹卫东章翔张剑宁
关键词:人脑星形细胞瘤预后肿瘤恶性程度二聚体
白藜芦醇对大鼠脑创伤后伤区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大鼠脑创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改良的Feeney自由落体脑损伤模型,对颅脑损伤大鼠用Res(50mg/kg,ip)治疗,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受损脑组织治疗前后TUNEL阳性细胞数、Bcl-2及Bax的表达变化。结果治疗组大鼠脑组织TUNEL及Bax表达阳性细胞数低于创伤组及对照组(P<0.05),Bcl-2表达伤后持续升高,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和创伤组(P<0.05),创伤组和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白藜芦醇具有抗凋亡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促凋亡因素,促进抑凋亡因素表达来减少颅脑损伤后神经细胞的凋亡,发挥脑保护作用,其详细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周杰雷鹏章翔蒋晓帆荔志云武弋黄艳萍
关键词:颅脑损伤白藜芦醇
中颅窝蛛网膜囊肿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 探讨中颅窝蛛网膜囊肿的临床特点及不同术式对其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自2001年5月至2008年5月收治的352例中颅窝蛛网膜囊肿患者(占同期收住的颅内占位性病变患者的2.58%)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及预后情况,其中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男:女为4.1∶1),以左侧居多(左∶右为3.6∶1),324例行囊肿切除术,28例巨大囊肿行囊肿-腹腔分流术.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3个月~3年.头痛就诊患者中75例(58.59%)术后头痛完全消失,41例(32.03%)明显缓解.癫痫发作患者中8例术后发作频率明显减少或程度减轻.行为异常、注意力不集中或学习困难患者中11例术后改善明显.头围增大和颞部局限性隆起就诊者术后头围及局部隆起无明显变化.影像学复查显示囊肿完全消失者46例(13.07%),囊肿部分消失者257例(73.01%),囊肿无明显变化者49例(13.92%).结论 中颅窝蛛网膜囊肿的临床特点为男性、左侧多发,年龄愈小手术效果越好,手术仅部分切除壁层即可;囊肿巨大时行分流手术效果好,分流管以中低压为佳.
姬西团章翔费舟高海锋刘卫平张剑宁贺晓生王彦刚张红英
关键词:蛛网膜囊肿中颅窝神经外科手术
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不同减压方式的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外科治疗无寰枢关节脱位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有效方法。方法:对64例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单纯后路枕下2cm×3cm小骨窗及寰锥后弓减压术,B组采用后路枕下4c...
姬西团费舟章翔刘卫平张剑宁贺晓生王彦刚屈延程光甄海宁张红英
文献传递
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治疗被引量:5
2002年
为探讨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特点 ,作者对 1992年 5月~ 2 0 0 1年 9月的 2 9例鞍结节脑膜瘤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其中男6例 ,女 2 3例 ,年龄 2 7~ 6 8岁 ,平均 4 6岁 ,肿瘤直径 2 0~ 8 5cm ,平均 3 4cm。首发症状为视力障碍 2 1例 (72 4 % )、头痛 7例 (2 4 1% )、癫痫 1例 (3 4 % )。 13例采用翼点或扩大的翼点入路 ,11例采用额下入路 ,3例采用额下眶上联合入路 ,2例采用双侧额下入路。全切 2 6例(89 7% ) (Simpson’sgradeⅠ) ,大部切除 3例 (10 3% ) (Simpson’sgradeII)。本组无手术死亡。作者认为对于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 ,除了要熟悉鞍区的解剖之外 ,还要有娴熟的显微外科技术 ,手术中要注意区分正常的结构和肿瘤的包膜 ,以保护周围的重要血管、视神经和下丘脑等结构。
刘卫平章翔费舟程光宋少军屈延
关键词:鞍结节脑膜瘤手术治疗脑膜瘤神经外科显微外科手术入路
共1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