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杰

作品数:45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安外国语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2篇艺术
  • 12篇历史地理
  • 4篇文化科学
  • 3篇语言文字
  • 3篇文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8篇艺术
  • 8篇绘画
  • 7篇线刻
  • 6篇唐代
  • 6篇美术
  • 6篇考古
  • 5篇考古学
  • 5篇古学
  • 4篇中国美术
  • 4篇人物画
  • 4篇石椁
  • 4篇美术考古
  • 4篇勒石
  • 3篇中国画
  • 3篇释读
  • 3篇丝绸之路
  • 3篇图像
  • 3篇魏晋
  • 3篇吴道子
  • 3篇西学

机构

  • 37篇西安外国语大...
  • 8篇西安美术学院
  • 1篇加利福尼亚大...

作者

  • 45篇李杰

传媒

  • 4篇荣宝斋
  • 4篇陕西教育(高...
  • 2篇大舞台
  • 2篇美术观察
  • 2篇俄语学习
  • 2篇民族艺术
  • 2篇民族艺术研究
  • 2篇宝鸡文理学院...
  • 2篇艺术教育
  • 2篇浙江艺术职业...
  • 2篇西北美术(西...
  • 2篇新西部(中旬...
  • 1篇山西师大学报...
  • 1篇作家
  • 1篇文艺评论
  • 1篇美术
  • 1篇人文杂志
  • 1篇丝绸之路
  • 1篇理论月刊
  • 1篇唐都学刊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6篇2018
  • 10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唐代人物画审美风尚的转变探析
2016年
本文认为,从唐代墓室壁画上可看出,唐人的审美观念与之前的传统审美观相比,发生了实质的变化。唐代人物画的发展轨迹经历了初唐从南朝秀骨清像和面短而艳的审美形式,逐步过渡到丰肥妍美的中唐典型审美特征。
李杰弓淼
关键词:唐代人物画审美观念
勒石与勾描-唐代石椁人物线刻的绘画风格学研究
在中国绘画史的发展历程中,唐代人物画曾经书写了辉煌的篇章。可是,我们今天籍以了解唐代人物画真实面貌的传世作品不仅很少,而且几乎都有存疑,寺观壁画仅见于文献,遗存的洞窟壁画大多缺少明确的纪年。所幸,随着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唐...
李杰
关键词:绘画风格
文献传递
魏晋南北朝墓室壁画题材配置规制被引量:1
2017年
魏晋南北朝墓室壁画在汉唐之间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其中大多墓室壁画由墓道至前室再到后室具有一定的主题连贯性,而在不同区域环境下,其题材的配置位置也呈现出地域特征。通过将墓葬壁画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观察,根据魏晋南北朝墓葬壁画的分布方式可以总结其壁画配置规制。
李杰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
浅谈唐代石椁人物线刻的创作主体被引量:1
2012年
20世纪中期以来,有关唐代石椁人物线刻作者的研究大多将作者集中于民间画工或领俸工匠之中,并分为两种观点,一为勒石刻工整体完成;二为画工与刻工合作完成。文章则依据所刻人物身份特性及制作过程结合文献,确定样本画家为待诏和高官画家,勒石刻工则为工部甄官署领俸刻工。
李杰
立场与方法:中国美术考古学理论体系纲论
2017年
中国美术考古学的主要目标是解决现有考古学和美术学方法所不能解决的、考古美术遗存的艺术特征、价值标准等定性问题。中国美术考古学的成立,不但要形成一套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独立研究体系,同时也必须找到一条相对独立而又密切相连的技术手段和研究方法,来系统、准确地诠释考古标本的艺术价值和文化特性。
李杰弓淼
关键词:美术考古
丝绸之路显性文化背景下的大明宫IP文创理论模型
2018年
大明宫作为丝绸之路的代表性起始点,具有明确的IP化普适性传播价值,在当下的世界语境下,其文创产品的确立需要通过IP文化效点提纯、形态语言的现代转化提纯、典型产品的形象化提纯对应变量要素与社会认知的关系,来搭建大明宫IP理论文创创新机制的培育模型.
李杰弓淼
关键词:文化背景丝绸之路IP显性
中国美术考古学的建构基础被引量:1
2017年
中国美术考古学是在跨学科研究基础之上生成的,至今尚处在学科定位阶段。它的主要目标是解决现有考古学和美术学方法所不能解决的模糊争议,比如关于美术遗存的艺术价值标准和定位等问题。中国美术考古学的建设,可以进一步细化考古学学科完善美术学学科建设的建构,丰富和完善美术学学科。因此,中国美术考古学不但要形成一套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独立研究体系,同时也必须找到相对独立而又密切相连的技术手段和研究方法,来系统、准确地诠释考古标本的艺术价值和文化特性,来定义考古美术作品的"风格结构"意义,总结出各个时期其风格演变的整体趋势,从而对其各个时期典型持续性风格进行明确定位。
李杰
从“列女图”到“士女画”——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属性转化
2015年
"列女图"原型出自西汉刘向呈汉成帝所作的以多角度对女性行止、德行进行训谏的著录,并制图解性绘画《列女传颂图》。自此,“列女图”成为标准性图本,余本见东晋《列女图》《列女仁智图》(宋摹本,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南宋余氏勤有堂《列女传》等,均是典型绘本。“士女画”一词为晚唐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中提出,唐代遗存多为壁画图例,另有文献记录和绢质摹本多幅。
李杰弓淼
关键词:《列女传》中国传统艺术审美属性故宫博物院摹本
高校优质资源与社会公共艺术服务的转换被引量:1
2018年
在国家层面上倡导的公共文化艺术培育,是提升国民素质的重要手段。目前,公共文化艺术的社会培育大多呈现松散的状态,缺乏系统化和专业化的体系架构。将高校优质文化艺术培育构架和课程体系引导至社会服务机制当中,是具有明确提升效度的手段。在调整好专业与普适的关系之下,此举不但可以解决公共文化艺术服务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也可以通过磨合,逐渐打造出一套更为专业化的社会公共培育机制。
李杰弓淼
关键词:优质资源公共服务文化艺术
李杰作品欣赏
2015年
李杰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