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黎明
- 作品数:6 被引量:33H指数:4
- 供职机构:华北煤炭医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 2008年
- 林黎明吴寿岭杨小杰
-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 血压参数与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被引量:18
- 2007年
- 目的探讨血压参数与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开滦集团公司1063名离退休职工进行健康查体,同时进行简易精神状况检查表(MMSE)测试以评价认知功能,资料完整并符合入选标准的共计890例,认知功能障碍者作为病例组222名,非认知功能障碍者为对照组668名。测定血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例组收缩压(SBP)、脉压(PP)、脉压指数(PPI)均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舒张压(DBP)低于对照组(P<0.05)。线性趋势检验分析中随SBP、PP、PPI的增高,认知功能障碍的患病率增加(P<0.05);随DBP的增高,认知功能障碍的患病率下降(P<0.05)。结论SBP、PP、PPI增加,DBP下降与认知功能障碍有关。
- 吴寿岭王玉珍李冬青韩艳华林黎明王丰赵海燕
- 关键词:血压参数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
- 氢氯噻嗪与螺内酯长期联用对高血压患者左室重量指数的影响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探讨氢氯噻嗪(HCTZ)与螺内酯长期联用对高血压患者左室重量指数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双盲研究设计,选择9所开滦矿区医院,筛选出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入选患者经安慰剂洗脱2周,HCTZ(12.5mg,qd)导入6周后加服螺内酯(20mg,qd),共服药36个月。治疗期间每月随访1次,监测血压。洗脱期末和治疗12、24、36个月末行超声心动图测量并计算左室重量指数(LVMI),采静脉血行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12个月末患者血压及LVMI出现明显下降;36个月末与12个月末比较,舒张压、LVMI进一步下降(P<0.05)。结论:HCTZ与螺内酯长期联用有效降低血压的同时,显著降低LVMI,且随治疗时间延长疗效更显著。
- 李东贤邢爱君吴寿岭许继波赵海燕林黎明张冬艳
- 关键词:高血压左室肥厚左室重量指数
- 氢氯噻嗪与螺内酯或卡托普利长期合用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质量参数的影响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探讨氢氯噻嗪(HCTZ)与螺内酯或卡托普利长期联用对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质量参数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研究设计。选择9所开滦矿区医院,筛选出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人选患者经安慰剂洗脱2周后随机分为螺内酯组(HCTZ 12.5 mg,1次/d+螺内酯20 mg,1次/d,n=112)和卡托普利组(HCTZ 12.5mg,1次/d+卡托普利25 mg,2次/d,n=109)。共服药36月。治疗期间每月随访1次,监测血压。洗脱期末和治疗12、24、36月末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 或 LVMIh),采静脉血进行生化检查。结果 1)治疗12个月末,两组患者的 LVMI 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螺内酯组-8.9%,P<0.05;卡托普利组-12.6%,P<0.01);随治疗时间延长,两组患者的 LVMI 进一步下降(36月末与12月末比较,螺内酯组:-8.9%vs-17.5%,P<0.05;卡托普利组:-12.6%vs-19.2%,P>0.05),下降幅度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12、24、36月末两组患者血压均显著下降(P<0.01),下降幅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TZ与螺内酯或卡托普利联用均能有效降低血压和 LVMI 或 LVMIh,且随治疗时间延长疗效更为显著。
- 邢爱君李东贤杜鑫吴寿岭赵海燕林黎明李冬青曹正新王桂玲于青
- 关键词:左室肥厚左室质量指数
- 急进玉树高原地区救援医疗队的后勤保障
- 2010年
- 2010年4月12日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发生了7.1级强烈地震。这是自2008年汶川地震后我国内陆地区遭受的又一次严重的地质灾害,也是继汶川地震后又一次大规模的救援行动。
- 吴寿岭崔永鹏林黎明屈平喜闫秀纵王宏君王建苗林陈伟伊俊辉
- 关键词:后勤保障
- 氢氯噻嗪与螺内酯或卡托普利长期联用对高血压病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研究氢氯噻嗪与螺内酯或卡托普利长期联用对高血压病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双盲研究设计,选择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251例,随机分为螺内酯组(氢氯噻嗪12.5mg+螺内酯20 mg每日1次)和卡托普利组(氢氯噻嗪12.5 mg每日1次+卡托普利25 mg每日2次),共治疗5年。治疗期间每月随访1次,随访时测量血压,收集心脑血管事件的证据材料,定期进行血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最终222例患者完成试验,螺内酯组112例,卡托普利组110例。(1)治疗5年末,2组患者血压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5年末,2组总终点事件、脑卒中事件、心脏事件、总死亡事件发生率螺内酯组为7.1%、4.5%、2.7%、1.8%;卡托普利组为4.6%、3.6%、0.9%、0.9%。卡托普利组各事件发生率低于螺内酯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2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氢氯噻嗪与螺内酯或卡托普利长期联用降压效果及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作用相似。
- 邢爱君刘业强范龙梅赵海燕吴云涛吴寿岭林黎明魏国清魏晓明
- 关键词:高血压病心脑血管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