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细胞
  • 3篇细胞免疫
  • 3篇免疫
  • 2篇移植后
  • 2篇造血
  • 2篇造血重建
  • 2篇细胞因子
  • 2篇促进造血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生成
  • 1篇血清
  • 1篇血清学
  • 1篇血清学检测
  • 1篇亚群
  • 1篇预后
  • 1篇预后分析
  • 1篇造血干
  • 1篇造血干细胞
  • 1篇造血干细胞移...
  • 1篇增殖

机构

  • 6篇济宁市第一人...
  • 2篇济宁医学院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周凌
  • 3篇刘瑞娟
  • 3篇林勇
  • 2篇肖跃来
  • 2篇郝云良
  • 2篇黄翠敏
  • 2篇葛善义
  • 2篇孙道萍
  • 2篇杨允玲
  • 1篇王景霞
  • 1篇孙逢国
  • 1篇孙忠亮
  • 1篇李玉华
  • 1篇陈继英

传媒

  • 2篇临床血液学杂...
  • 2篇济宁医学院学...
  • 1篇山东中医杂志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8
  • 3篇2004
  • 1篇200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复方黄金合剂对人体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
2004年
SARS流行期间,我院生产中药汤剂黄金合剂提供一线医护人员预防用药.2003年5-7月我们探讨了其对人体细胞因子的影响.
刘瑞娟林勇周凌黄翠敏肖跃来葛善义孙逢国
关键词:细胞因子SARSABC-ELISA法细胞免疫功能血清学检测
黄芪注射液促进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重建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研究黄芪注射液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重建的影响。方法:选取26例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恶性血液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移植后采用黄芪注射液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白细胞介素-11(IL-11)促造血治疗,对照组则只采用G-CSF、IL-11治疗。在移植后不同时期监测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计数及骨髓常规的变化,计算移植后3月内血小板输注量及感染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移植后60d治疗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小板≥50×109/L所需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移植后60d、90d治疗组外周血网织红细胞计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骨髓常规巨核细胞计数达到2~5个/片的时间及≥10个/片的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移植后2~3月治疗组血小板输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重建的后期具有促造血作用,黄芪与G-CSF、IL-11三药联用促进移植后造血重建疗效明显。
周凌郝云良孙道萍杨允玲
关键词:黄芪注射液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细胞介素-11造血重建
黄芪、G-CSF、IL-11联合促进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重建的研究
郝云良周凌杨允玲孙忠亮孙道萍王景霞
我们选择恶性血液病自体或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通过观察黄芪注射液与G-CSF、IL-11分别或联合应用对造血重建各项指标的影响,揭示药物作用及造血恢复规律,旨在总结两药联合应用的疗效和优势,探讨减少风险、降低医疗费用...
关键词: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造血重建
黄芪金银花合剂对人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4
2004年
目的:探讨黄芪金银花合剂对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机制。方法:所有研究对象抽取空腹血样测定T细胞亚群(CD4+细胞、CD8+细胞、CD4+/CD8+)、血清IL-2、IL-10、IFN-γ(干扰素γ)。第2天开始服用黄芪金银花合剂1个疗程,停药后2 d再次抽取空腹血样测定上述指标。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结果:服药后CD4+细胞、CD4+/CD8+、IL-2、IFN-γ升高,与服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服药后CD8+细胞低于服药前,但差异没有显著性,服药前后血清IL-10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黄芪金银花合剂能够升高人体杀伤性T细胞及IL-2、IFN-γ水平,能够提高人体细胞免疫水平。
林勇周凌刘瑞娟
关键词:细胞因子细胞免疫疗效观察
黄金合剂对人T细胞亚群的影响
2003年
目的 探讨黄金合剂对人体T细胞亚群的影响 ,揭示其预防病毒成果机理。方法 选择易感人群 ,服药 5d ,服药前后分别测定其T细胞亚群比例 :CD+ 4 、CD+ 8及CD+ 4 /CD+ 8,采用配对计量资料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研究对象服药前后CD+ 4 比例及CD+ 4 /CD+ 8差异有显著性 ,CD+ 8比例服药前后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服用黄金合剂能提高人体T细胞水平 。
葛善义刘瑞娟林勇周凌黄翠敏肖跃来
关键词:T细胞亚群细胞免疫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血管生成的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周凌陈继英
关键词:白血病髓细胞急性血管生成
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预后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特征、治疗与预后。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12年7月收治有完整临床资料的NHL 85例,所有病例按WHO 2001分类标准进行病例分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85例患者中男性51例,女性34例,中位年龄52(8~80)岁,中位生存期27.7个月,3年总生存率(OS)44%。IPI分组低危组17例、中低危组15例、中高危组20例、高危组8例,其3年OS率分别为77%、33%、2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14例使用标准CHOP化疗方案,71例使用强化方案,其3年OS率分别为69%、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8)。单纯化疗组(69例)、放化疗结合组(6例)、移植组(10例)的3年OS率分别为40%、0、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0)。血清LDH升高组与正常组的3年OS率分别为9%、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结论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长期生存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合理检测、调控相关因素可延长患者生存期。不同IPI风险组、血清LDH水平、脾脏浸润可影响患者的预后,强化方案尚未显示明确的治疗优势,尚须探索新的NHL治疗方案。
周凌马驫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预后回顾性分析总生存率
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JAK2V617F和TET2基因突变的检测和临床意义
2012年
目的:对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进行JAK2V617F及TET2突变检测,探讨其在MPN患者中的发生率及临床意义。方法: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PCR)检测37例MPD患者的JAK2V617F点突变,并用AS-PCR扩增产物后测序的方法检测这些患者的TET2突变,分析突变状态与MPN临床及实验室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MPN患者中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率为59.5%(22/37),TET2基因缺失或突变阳性率为21.6%(8/37),JAK2V617F基因突变与TET2基因突变同时阳性的发生率为16.2%(6/37)。MPN各型之间JAK2V617F突变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JAK2V617F基因突变及TET2基因突变可能是两种不同的克隆途径,TET2有可能成为MPN的分子诊断标准之一。。
周凌李玉华
关键词:骨髓增殖性肿瘤JAK2V617F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