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晓美 作品数:16 被引量:62 H指数:5 供职机构: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CO_(2)激光浅削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面部日光性角化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探析 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研究CO_(2)激光浅削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面部日光性角化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纳入笔者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66例面部日光性角化病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试验组(n=33)、对照组(n=33)。对照组仅给予光动力疗法治疗,而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CO_(2)激光浅削治疗。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并发症和总体满意度情况,并对影响患者疗效的因素行COX回归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00.00%vs 78.79%,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21.21%vs 18.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HR=1.172,95%CI:1.055~2.927,P=0.031)。Olsen分级(HR=2.535,95%CI:4.343~6.790,P=0.008)是影响患者疗效的危险因素,激光+光动力疗法(HR=0.339,95%CI:0.171~0.882,P=0.001)是影响患者疗效的保护因素。结论:相比光动力疗法,CO_(2)激光浅削联合光动力疗法可更有效治疗面部日光性角化病,提高患者总体满意度,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可临床推广应用。 许攀 吴晓琰 姚晓东 崔晓美 朱文艳 徐璀炼 陈晓栋关键词:光动力疗法 瘢痕疙瘩下埋植扩张器治疗大面积瘢痕疙瘩 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瘢痕疙瘩下埋植扩张器治疗大面积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8月—2017年8月,60例瘢痕疙瘩患者共65个部位的瘢痕疙瘩接受瘢痕疙瘩下埋植扩张器治疗。扩张器容量70~600 m L。经50~126 d注水扩张,行瘢痕疙瘩切除或部分切除、扩张器取出和扩张皮瓣转移术,术中即时给予残留瘢痕疙瘩皮损内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以及术后浅层电子束照射联合治疗。术后随访12~50个月不等。采用患者与观察者瘢痕评估量表评价疗效。结果:61个部位顺利完成整个治疗过程,4个胸部扩张器因外露提前取出。随访12个月以上,治愈47个部位(占77%);部分复发14个部位(占23%);完全复发0个部位。术前和术后12月的总POSAS评分分别为(59.31±4.94)分和(18.15±1.51)分(P<0.05)。结论:瘢痕疙瘩下埋植扩张器是治疗大面积瘢痕疙瘩较为理想的选择方法之一。 吴晓琰 陈晓栋 许攀 Ahmed Ali 姚晓东 崔晓美 朱文艳关键词:瘢痕疙瘩 手术切除 糖皮质激素 放射疗法 情境模拟教学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意义 2024年 面对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医患双方对医疗安全的更高需求,临床教育模式也需要进行与之相匹配的改进。情境模拟教学具备目的训练效率高、可重复体验、可提供即时反馈,并且一定程度上能更大程度规避医疗风险等优点。本文通过对情境模拟教学方法的研究,为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医疗质量,建立医患融洽关系,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思路。 崔晓美 张青关键词:情境模拟 医学教育 用于治疗皮肤黑色素瘤的小核酸分子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干扰核酸分子,由如下序列的正义链和反义链组成:正义链是GAUUGUGGUUACUGUUCUANn,反义链是UAGAACAGUAACCACAAUCNn;或者正义链是CGAGUGACACUGAGACCUAN... 沈聪聪 陈晓栋 顾黎雄 王新 崔晓美"类人胶原蛋白疤痕修复硅凝胶"治疗增生期增生性瘢痕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2020年 目的评价"类人胶原蛋白疤痕修复硅凝胶"治疗增生期增生性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分析比较"类人胶原蛋白疤痕修复硅凝胶(可痕®)"与Silicone Gel(芭克硅凝胶软膏)对伤后或手术后4~6个月处于增生期的增生性瘢痕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比较3~18岁未成年人和19~45岁成年人的疗效差别。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北京蔡景龙瘢痕医学研究中心(蔡景龙医疗美容门诊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88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可痕治疗组)、对照组(芭克硅胶治疗组),每组又分成年和未成年2个亚组。试验组58例,其中成年组39例、未成年组19例;对照组30例,其中成年组20例、未成年组10例。观察、统计、分析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8、12、24周各组瘢痕色泽、厚度、血管分布、柔软度、患者自觉症状、临床疗效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指标评分,除试验组中未成年组的柔软度、成年组的厚度评分略高于对照组(P<0.05)外,其余参数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第4、8、12、24周的疗效评分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未成年组与成年组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个时间点各指标评分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评价时间与用药分组和年龄分组均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且不受组别或年龄分组的影响(P>0.05);各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类人胶原蛋白疤痕修复硅凝胶"治疗增生期增生性瘢痕安全有效,临床疗效非劣于对照组芭克硅凝胶软膏。 蔡景龙 陈晓栋 李雪莉 许攀 崔晓美 张春阳 吴华娟 李云飞关键词:增生性瘢痕 光动力治疗病理性瘢痕的进展 被引量:1 2015年 病理性瘢痕是皮肤受损伤后的异常愈合,以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蛋白沉积为特征。临床多采用综合疗法治疗瘢痕,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由于某些治疗手段不良反应较大,患者已存在排斥心理。光动力疗法广泛应用于治疗体表的病变,同时其对体内肿瘤的干预疗效也被进行了较多研究。由于光动力疗法低毒性,国内外学者们对其治疗瘢痕的疗效已进行了大量研究。研究表明,光动力疗法能够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诱导凋亡,抑制胞外基质的形成,改善瘢痕外观,对治疗瘢痕有确切疗效。 崔晓美 朱晶 陈晓栋关键词:瘢痕 病理过程 光化学疗法 光敏感药 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脂溢性角化107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观察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脂溢性角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9月自我院医学美容科门诊就诊的脂溢性角化患者107例,均实施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观察伤口恢复时间及3个月后患者皮损消退情况以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本组107例脂溢性角化患者,治疗后3个月随访,痊愈99例(92.5%),显效5例(4.7%),有效3例(2.8%),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00%。伤口愈合时间5-22天,平均伤口愈合时间(10.3±2.8)天,其中≤7天69例,8-14天32例,≥14天6例;随访3个月,未发现瘢痕增生及创面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脂溢性角化临床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 姚晓东 崔晓美 许攀 朱文艳关键词:脂溢性角化 临床疗效 窄谱强脉冲光与双波长脉冲染料激光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的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窄谱强脉冲光与双波长脉冲染料激光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至2019年至7月收治的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共5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25例患者采用窄谱强脉冲光进行治疗,设为研究A组;另一组25例患者采用双波长脉冲染料激光治疗,设为研究B组。在治疗前、疗程结束后(六个月)对患者斑点、毛孔、紫外线光斑、红色区的特征采用VISIA皮肤检测仪分析并计数值,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的差异;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研究A组与研究B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00%和96.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A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观察指标中斑点、毛孔、紫外线光斑指标变化显著优于研究B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之间红色区这一项指标差异不显著;此外,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窄谱强脉冲光或双波长脉冲染料激光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临床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而窄谱强脉冲光对患者治疗区域的斑点、毛孔、紫外线光斑的改善更为明显。 朱红云 姚晓东 崔晓美关键词: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 微针疗法联合PRP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探讨微针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在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评价。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7年10月笔者科室就诊的57例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其中27例接受微针联合RPR治疗,15例接受单纯微针治疗,另外15例接受单纯RPR治疗。微针联合RPR治疗组,先行微针治疗瘢痕区,后涂抹PRP于治疗区;单纯微针治疗组予以瘢痕处单纯微针治疗;单纯RPR组予以瘢痕处直接涂抹RPR。三组治疗均1个月1次,6次为1个疗程,分别在治疗3次后、6次后和疗程结束后3个月对患者的瘢痕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与单纯微针治疗和单纯RPR治疗组相比,27例接受微针联合RPR治疗患者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得到明显改善,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多,总有效率越高。结论:微针疗法联合PRP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辅以规范的术后护理,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崔晓美 丁晓东 陈晓明 姚晓东 许攀 朱文艳关键词:微针疗法 富血小板血浆 痤疮 凹陷性瘢痕 多种教学模式在淋巴造血系统疾病病理诊断教学中的应用 2024年 探索适合淋巴造血系统疾病病理诊断教学的新方法。方法 选择本科室病理专业研究生、住培学员、进修学员共34人,按照年级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7人,实验组17人。实验组采用微课嵌入的LBL和PBL联合授课模式;对照组采用LBL和PBL联合的授课模式。结果 实验组病理阅片能力(87.12±1.529)显著优于对照组(82.00±1.553)(P=0.0252);问卷调查显示学员对实验组的教学方式认可度高;教师对实验组学员的课堂反馈更满意。结论 采用微课嵌入的LBL和PBL多种教学模式联合的授课方式,能有效地调动学员的学习热情,提升学员对淋巴造血系统疾病的病理诊断能力。 张青 崔晓美关键词: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