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云鹤 作品数:41 被引量:160 H指数:8 供职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与患者预后关系的Meta分析 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系统评价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1(IGF-1R)的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ofScience、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等发表的有关IGF.1R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的研究;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文献方法学评价参照“欧洲肺癌工作组对肺癌预后因子的评价标准”,文献质量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来评价。结果共纳入相关文献4篇,累计病例68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IGF-1R表达与胃癌肿瘤TNM分期(OR=5.20,95%CI:1.12-24.15,P=0.035)、淋巴结转移(oR=8.24,95%CI:2.68~25.34,P=0.000)、远处转移(OR=17.34,95%CI:6.52~46.15,P=0.000)有关;IGF-1R高表达患者预后明显劣于低表达者(nk=2.63,95%CI:1.29~5.40,Z=2.64,P=0.008)。结论IGF-1R高表达胃癌患者的预后更差。 高云鹤 崔建新 郗洪庆 申伟松 张珂诚 李佶阳 梁文全 胡翀 卫勃 陈凛关键词:胃肿瘤 预后 META分析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的机器人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近期与远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比较机器人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接受机器人或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5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选取机器人组和腹腔镜组各70例,采用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采用Kaplan-Meier曲线和Log-rank检验比较总体生存情况,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因素分析。结果机器人组和腹腔镜组患者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两组中转开腹率(5.7%比4.3%,P=1.000),淋巴结清扫数目[(25.5±7.2)枚比(24.5±8.3)枚,t=0.770,P=0.443]相似,机器人组术中出血量更少[(147.0±96.8)ml比(188.0±111.2)ml,t=-2.326,P=0.021],两组术后并发症(χ2=0.233,P=0.629)及其严重程度分级(W=70.500,P=0.053)相似。预后方面,两组3年生存率相似(72.9%比60.0%,P=0.578)。性别(HR=2.529,95% CI:1.042~6.140,P=0.040)、新辅助化疗(HR=0.272,95% CI:0.104~0.710,P=0.008)和脉管癌栓(HR=2.135,95% CI:1.027~4.438,P=0.042)为患者总体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机器人胃癌根治术能获得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相当的近期与远期疗效。 张珂诚 卫勃 郗洪庆 崔建新 李佶阳 高云鹤 梁文全 胡翀 刘怡 黄晓辉 陈凛关键词:胃肿瘤 机器人 胃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沉默circ0000517通过miR-1258/HMGB1对胃癌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索环状RNA(circRNA)circ;000517是否通过miR-1258/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调节胃癌细胞的增殖、周期和迁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接受手术的胃癌患者37例,收集37对胃癌组织标本和相邻的正常组织标本(癌旁组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胃癌组织中circ;000517、miR-1258和HMGB1蛋白表达。在胃癌HGC-27细胞中转染si-NC(si-NC组)、si-circ;000517(si-circ;000517组)、miR-NC(miR-NC组)、miR-1258模拟物(miR-1258组)、anti-miR-NC(anti-miR-NC组)、anti-miR-1258(anti-miR-1258组)、si-circ;000517+anti-miR-1258(si-circ;000517+anti-miR-1258组),另将未转染的HGC-27细胞设为对照组(Con组)。应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集落形成实验和流式细胞术测定HGC-27细胞增殖、周期变化,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测定HGC-27细胞迁移变化。荧光素酶活性检测分析circ;000517和miR-1258、miR-1258和HMGB1的靶向结合。结果胃癌组织中circ;000517和HMGB1蛋白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miR-1258表达水平低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33±0.16)比(0.98±0.12),(0.67±0.05)比(0.12±0.01),(0.25±0.05)比(0.97±0.15),t值分别为101.89、65.61和27.70,P值均<0.05]。在胃癌HGC-27细胞中沉默circ;000517后,与Con组或si-NC组相比较,si-circ;000517组circ;000517和HMGB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miR-1258表达水平及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370.38,141.50,2497.63和26.32,P值均<0.05);si-circ;000517组S期细胞比例、细胞活性和集落形成数均低于Con组或si-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23.72、92.75和600.68,P值均<0.05)。沉默circ;000517后,si-circ;000517组HGC-27细胞的划痕愈合率比Con组或si-NC组减少了约51.69%或53.36%,迁移细胞数比Con组或si-NC组降低了约58.29%或57.89%。c 庄紫伟 梁文全 高云鹤 鲁意迅 王闯 范佳琳 陈凛关键词:胃癌 高迁移率族蛋白1 增殖 周期 迁移 腔镜完全乳晕入路术式与开放术式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30 2019年 目的比较腔镜完全乳晕入路术式与开放术式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治疗中的近期疗效、安全性,探索腔镜完全乳晕入路术式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前景。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按纳入排除标准连续收集2016年3月-2018年3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普通外科住院行甲状腺乳头状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倾向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法对开放组和腔镜组按照1∶1进行匹配。比较两组手术准备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清扫淋巴结个数、并发症、出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1年复发情况、切口满意度等。结果经PSM法匹配后开放组及腔镜组各44例纳入研究。两组术前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资料—手术时间、出血量、是否显露喉返神经、清扫淋巴结个数及阳性淋巴结个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腔镜组手术准备时间长于开放组[(24.93±4.91)min vs(22.70±4.67)min,P=0.032]。两组术后资料及随访情况—血钙、血甲状旁腺激素、并发症、拔管时间、出院时间、I131治疗、术后1年随访是否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住院费用多于开放组[(21889.51±1895.25)元vs(20659.51±1789.58)元,P=0.002],在切口满意度上优于开放组(90.9%vs 50.1%,P<0.001)。结论腔镜完全乳晕入路术式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治疗中近期疗效、安全性不劣于传统开放术式,并且具有良好的美容效果,可供有美容需求的人群选择应用。 李少卿 李佶阳 郗洪庆 高云鹤 梁文全 乔治 陈凛关键词:开放手术 甲状腺乳头状癌 甲状腺癌根治术 加速康复外科背景下根治性胃癌手术患者发生超长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通过分析加速康复背景下胃癌手术患者超长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为优化胃癌围手术期管理,降低平均住院时间,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提供参考依据和指导建议。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纳入标准:(1)病理诊断为胃腺癌;(2)进行了胃癌根治性手术;(3)临床病理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既往有上腹部手术史;(2)胃癌远处转移或者同期合并其他正在治疗的肿瘤性疾病;(3)同期进行了放化疗等治疗;(4)术前有梗阻、穿孔等胃癌相关并发症。根据上述标准,纳入285例住院时间≥30 d的病例(超长住院时间组)。以年龄、性别、医疗费别、肿瘤pTNM分期和手术切除范围作为匹配因素,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按照1∶1进行筛选,筛选出同期住院时间<30 d的285例病例作为对照组(非超长住院时间组)。主要观察指标包括两组病例术前、术中、术后等与超长住院时间潜在相关的因素。术后并发症分级采用Clavien-Dindo系统。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合并基础疾病数量多、术前会诊次数多、术前会诊时间≥3 d、转科、手术时间长、开放手术、术中出血量≥200 ml、在重症监护室(ICU)时间长、有手术或非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高以及进行二次手术与住院时间超长有关(均P<0.05)。转科(OR=4.876,95%CI:1.500~16.731,P<0.001)、术前会诊时间≥3 d(OR=1.758,95%CI:1.036~2.733,P=0.034)、术后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OR=6.618,95%CI:2.141~20.459,P=0.01)以及并发症等级更高(Clavien-DindoⅠ级:OR=7.176,95%CI:1.785~28.884,P<0.001;Clavien-DindoⅡ级:OR=18.984,95%CI:6.286~57.312,P<0.001;Clavien-DindoⅢ~Ⅳ级:OR=7.546,95%CI:1.495~37.952,P=0.014)均是住院时间超长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通过减少转科、缩短术前会诊时间、提高手术质量和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可降低平均住院时间延长的风险。 刘怡 陈志达 崔建新 崔昊 梁文全 张珂诚 高云鹤 陈凛 郗洪庆关键词:胃肿瘤 住院时间 术后并发症 单中心501例胃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和治疗策略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胃神经内分泌肿瘤(G-NEN)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治疗模式,并进行预后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经病理检查确诊为G-NEN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包括患者基本信息、肿瘤病理特征、治疗方法,随访并记录患者出院后治疗信息和生存资料等。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来比较分析不同病理类型组间G-NEN患者生存率差异,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G-NEN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共计纳入501例G-NEN患者,其中男355例,女146例;中位年龄为59岁。神经内分泌瘤(NET)G1、NET G2、神经内分泌癌(NEC)、混合性神经内分泌-非神经内分泌肿瘤(MiNEN)分别为130例(25.9%)、54例(10.8%)、215例(42.9%)和102例(20.4%)。NET G1/G2患者治疗方式主要是以内镜下切除为主,包括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和内镜黏膜切除术(EMR),NEC和MiNEN患者主要治疗方式同胃部恶性肿瘤,为根治性胃切除+淋巴结清扫辅以术后化疗。NET、NEC与MiNEN这3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最大径、肿瘤形态、肿瘤个数、肿瘤部位、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肿瘤TNM分期、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物Syn和CgA表达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ET亚组分析结果显示:NET G1与NET G2两组患者在肿瘤最大径、肿瘤形态和肿瘤浸润深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90例(97.8%,490/501)患者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31.2个月。163例患者随访期间发生死亡事件(NET G12例,NET G21例,NEC 114例,MiNEN 46例)。NET G1、NET G2、NEC和MiNEN患者1年生存率分别为100%、100%、80.1%和86.2%;3年生存率分别为98.9%、100%、43.5%和55.1%;其生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肿瘤病理分级、肿瘤形态、肿瘤位置、肿瘤最大径、淋巴结转移、� 张奔龙 鲁意迅 梁文全 高云鹤 郗洪庆 王鑫鑫 张珂诚 陈凛关键词:胃神经内分泌肿瘤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医学科研知识共享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医学科研知识共享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步骤S1~S11,其中,S1为第一用户端获取知识贡献者录入的医学知识信息,并将知识贡献者要共享的医学知识信息发送至服务端进行存储;S2为第二用户端将知识使用者输入的检... 李佶阳 刘晨 郗洪庆 陈凛 蔡爱珍 高云鹤 乔治 梁文全 崔健新 张珂诚胃癌肿瘤干细胞相关信号通路及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17年 胃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在全球所有肿瘤中居第3位.因此,探究胃癌的发病及演变机制,为治疗胃癌提供理论依据尤为必要.过去数十年中,肿瘤干细胞的学说的提出与发展大大深化了人们对胃癌的认识.肿瘤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并能产生异质性肿瘤细胞的细胞,胃癌干细胞(gastric cancer stem cell,GCSC)在发生进展过程中都会伴随干细胞相关信号通路的异常,随着研究的深入,特别是针对GCSC及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阐明和治疗胃癌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本文就干细胞相关的几条信号通路对GCSC影响与机制和靶向抑制信号通路关键靶点的治疗进行了综述. 高云鹤 马连港 蔡爱珍 郗洪庆 陈凛关键词:胃癌 肿瘤干细胞 信号通路 靶向治疗 与胃癌相关的LncRNA标记物及其专用检测引物、检测方法、试剂盒与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与胃癌相关的LncRNA标记物及其专用检测引物、检测方法、试剂盒与应用。该LncRNA标记物命名为LINP1,其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SEQ NO.1所示,用于检测LINP1的引物,其上游引物(LINP1‑... 张珂诚 郗洪庆 高云鹤 胡翀 卫勃 吴晓松 彭正 王宁 陈凛胃癌根治术后肌少症发病状况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肌少症的发病情况及发病的风险因素,以期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纳入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来自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复查的、胃癌根治术后9~12个月患者。病例纳入标准:(1)曾在本院接受胃癌根治术,且术后病理确诊为原发性胃癌;(2)术中或术后证实无邻近器官侵犯、腹膜播散或远处转移;(3)术后9~12个月期间到本院复查,腹部增强CT、血常规检查等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年龄<18岁;(2)残胃癌或既往行胃切除术;(3)5年内曾罹患或现合并其他原发性肿瘤;(4)术前已确诊为肌少症患者[男性骨骼肌指数(SMI)≤52.4 cm^(2)/m^(2),女性SMI≤38.5 cm^(2)/m^(2)]。主要观察本组胃癌患者肌少症发生情况;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筛选胃癌根治术后肌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73例患者,年龄为(57.1±12.3)岁;包括男性292例(78.3%),女性81例(21.7%)。全组术后1年内发生肌少症共81例(21.7%)。全组患者的SMI为(41.79±7.70)cm^(2)/m^(2);其中男性SMI为(46.40±5.03)cm^(2)/m^(2),女性SMI为(33.52±3.63)cm^(2)/m^(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2.170,95%CI:1.175~4.007,P=0.013)、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OR=2.512,95%CI:1.238~5.093,P=0.011)、偶尔运动(OR=3.263,95%CI:1.648~6.458,P=0.001)、罹患低蛋白血症(OR=2.312,95%CI:1.088~4.913,P=0.029)、罹患高血压(OR=2.169,95%CI:1.180~3.984,P=0.013)和全胃切除手术(OR=2.444,95%CI:1.214~4.013,P=0.012)是胃癌根治术后肌少症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后肌少症发病率不低;高龄、高学历、运动少以及合并低蛋白血症和高血压是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发生肌少症的危险因素。 周静 陈雪粉 高云鹤 闫非 郗洪庆关键词:胃肿瘤 胃癌根治术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