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海燕

作品数:12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乳腺
  • 3篇肿瘤
  • 2篇胆管
  • 2篇胆管癌
  • 2篇胆管肿瘤
  • 2篇腋窝
  • 2篇乳腺癌
  • 2篇手术
  • 2篇特需
  • 2篇腺癌
  • 2篇疗效
  • 2篇教学
  • 1篇胆管结扎
  • 1篇胆汁
  • 1篇胆汁淤积
  • 1篇学法
  • 1篇亚硝胺
  • 1篇腋窝淋巴结
  • 1篇腋窝淋巴结清...
  • 1篇腋窝淋巴结清...

机构

  • 10篇中山大学附属...
  • 3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李海燕
  • 3篇张大伟
  • 2篇薛平
  • 2篇蒋小峰
  • 2篇万云乐
  • 2篇吴霞
  • 1篇卢海武
  • 1篇黄艳
  • 1篇李东霞
  • 1篇李华
  • 1篇刘海玲
  • 1篇袁晓鹏

传媒

  • 2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新医学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中华乳腺病杂...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华肝脏外科...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管家式整体护理在特需医疗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2023年
目的 探讨管家式整体护理在特需医疗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雅和医疗中心收治的80例特需病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采用管家式整体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和护理至患者出院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患者SAS、SDS评分分别为(31.21±2.36)分、(30.28±4.1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9.52±2.33)分、(41.32±4.0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总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管家式整体护理在特需医疗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李华吴霞李海燕
腔镜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要点与难点
2024年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是乳腺癌评估临床分期和判断预后中至关重要的步骤。传统开放手术损伤大,容易破坏解剖微结构,增加术后并发症的风险。腔镜技术作为微创手术代表性技术之一,具备精准、微创和保护功能的特点,为解决乳腺癌外科治疗难题提供了新思路,在保证手术安全、根治的前提下保护微结构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由于乳腺外科腔镜技术起步相对较晚,腔镜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操作技术尚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思考。利用CO_(2)的气化作用代替传统拉钩,辨认解剖层面,分离和清扫顺序正确等均为腔镜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需要注意的技术重点与难点。
刘绮雯李宗晏李海燕
关键词: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超声电导仪治疗急性哺乳期乳腺炎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分析超声电导仪治疗急性哺乳期乳腺炎的效果,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20例急性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分为对照组(110例)和治疗组(11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吸奶器排乳-红外线治疗-手法排乳”顺序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吸奶器排乳-红外线治疗-超声电导仪治疗-手法排乳”顺序进行治疗,分析超声电导仪治疗急性哺乳期乳腺炎的效果。结果2组基线特征包括年龄、发病时间、初/经产妇比例、乳房红肿范围、肿块大小、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疗程结束后,治疗组和对照组VAS评分降低绝对值分别为5.67±1.36和4.06±1.32(P<0.01)。相比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更高(97.3%vs.89.1%),疗程更短[(5.13±1.45)d vs.(3.24±1.23)d],哺乳率更高(95.5%vs.85.5%),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采用超声电导仪治疗急性哺乳期乳腺炎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总有效率、缩短治疗时间及有效提高治疗后哺乳率,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李东霞李宗晏黄丽华蒋博李海燕
关键词:超声电导仪
肠系膜侵袭性纤维瘤病1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肠系膜侵袭性纤维瘤病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1例肠系膜侵袭性纤维瘤病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结果11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38岁。既往有腹部手术史者6例,家族性息肉病史者2例。以器官受压症状为首发表现者6例,以腹部包块为首发表现者3例,另2例无特殊表现。病变位于小肠系膜3例,回盲部肠系膜1例,结肠系膜4例,直肠系膜3例。11例患者均行肿瘤广泛切除,切缘均为阴性,肿瘤均未见包膜,其中8例肿瘤局限于肠壁,另3例侵犯周围脂肪组织或腹壁。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示,β-链蛋白(β-catenin)和Ki-67均阳性,CD117均阴性,肌动蛋白(actin)阳性8例。术后中位随访33.4月,无复发病例,无疾病相关死亡,1例死亡病例死于非疾病因素。结论肠系膜侵袭性纤维瘤患者多有既往腹部手术史,多以器官受压症状为首发表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β-catenin和Ki-67阳性并CD117阴性有助于病理诊断。行肿瘤广泛切除并确保阴性切缘可获得确切的治疗效果。
李海燕钟海烽张大伟刘海玲黄艳万云乐
关键词:侵袭性纤维瘤病肠系膜外科手术
乳腺腔镜手术临床应用现状及训练路径被引量:1
2023年
在微创外科理念引领现代外科学发展的今天,乳腺腔镜技术迅速发展,然而腔镜手术技术复杂,学习曲线长,初学者不易掌握。笔者分析中国乳腺腔镜手术临床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回顾并分析多种乳腺腔镜手术的学习曲线,并总结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乳腺外科实施乳腺腔镜手术的经验,旨在为乳腺腔镜手术初学者提供合理的训练路径,激发专科医师的学习兴趣,促进乳腺腔镜手术标准化、流程化。
黄泽张梓榆杨青宇赖声清李海燕
关键词:乳腺肿瘤教学腔镜手术
基于岗位胜任力的“互联网+口袋书”在特需病房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研究基于岗位胜任力的“互联网+口袋书”在特需病房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雅和医疗中心任职的45名护士为研究对象,构建特需病房护理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研发及制作“互联网+口袋书”,并于研究对象中应用。同时随机选择基于岗位胜任力的“互联网+口袋书”护理应用前后90例住院患者,其中,将应用前45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后45例作为研究组。于应用6个月后对比应用前后护士的护理质量评分(包括护理服务、病房环境、护理知识及护理操作技术)和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应用后护士的护理服务、病房环境、护理知识及护理操作技术得分为(93.81±5.98)分、(88.69±8.02)分、(94.68±5.04)分、(94.27±6.11)分,明显高于应用前的(80.52±7.16)分、(77.36±8.61)分、(81.45±7.55)分、(83.53±7.9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岗位胜任力的“互联网+口袋书”应用于特需病房患者的护理中可以显著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同时可以改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吴霞高海杰黄淑霞余泽秋郑筱暄李海燕
关键词:特需病房岗位胜任力
Ⅲ、Ⅳ型肝门部胆管癌局限性切除和扩大肝切除疗效比较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比较Ⅲ、Ⅳ型肝门部胆管癌局限性切除和扩大肝切除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4年10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73例Ⅲ、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47例,女26例;平均年龄(54±6)岁。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局限组和扩大组,局限组采用肝门区域不规则切除,扩大组采用半肝联合尾状叶切除。两组患者肿瘤切除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结果扩大组肿瘤切除率为90%(37/41),明显高于局限组的53%(17/32)(χ~2=2.650,P<0.05)。两组患者出血、感染、胆漏、胸腔积液、肝衰竭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扩大组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2%、38%、15%,明显高于局限组的58%、16%、3%(χ~2=4.869,4.221,4.607;P<0.05)。扩大组中位生存时间为32个月,局限组20个月,扩大组总体生存明显优于局限组(χ~2=2.825,P<0.05)。结论相对于局限性切除术,扩大肝切除术可提高Ⅲ、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肿瘤切除率和生存率,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张大伟李海燕蒋小峰江德灿谢炬平卢海武薛平
关键词:肝切除术胆管肿瘤存活率
腋窝入路腔镜下双侧乳房皮下切除Ⅰ期假体重建术的临床效果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总结腋窝入路腔镜下双侧乳房皮下切除Ⅰ期假体重建术的相关经验,并探讨其优越性及患者满意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行腋窝入路腔镜下双侧乳房皮下切除Ⅰ期假体重建术的23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相关的手术流程、手术安全性和术后患者满意度。结果23例患者均成功行腔镜下双侧乳房皮下切除Ⅰ期假体重建术,无乳头重建,其中9例患者行双主刀手术,14例行单主刀手术。手术时间3.5~7.0 h,平均4.76 h,且双主刀模式的平均手术时间短于单主刀模式;术中出血量20~150 mL,平均45.7 mL;术后住院时间0~24 d,平均10.7 d。术后发生并发症4例:1例患者假体上移,2例乳头乳晕部分缺血坏死,1例皮下气肿。本组患者术后均获访,随访时间均为3个月。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无复发、转移、死亡等事件发生。与术前相比,术后1个月时性生活满意度、社会心理状况及胸部功能有所下降,但是术后3个月均有明显回升,且乳房满意度在术后3个月较术前大大提高。结论双侧乳房切除的患者行腔镜下Ⅰ期乳房重建可以获得很好的美容效果和手术安全性。双主刀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手术时间,进而降低患者麻醉风险。
刘子腾李宗晏付晓燕李海燕
关键词:乳腺癌
肝左、中叶胆管结扎联合二乙基亚硝胺构建胆管癌小鼠模型的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运用二乙基亚硝胺(DEN)联合肝左、中叶胆管结扎方法,制作可供研究、重复性高、模拟人胆管癌发生过程的小鼠模型。方法将120只6~7周龄Balb/c雄性小鼠制作成动物实验模型:DLD组(n=30,DEN+胆管结扎)、BLANK组(n=20,空白对照)、DEN组(n=20,仅DEN处理)、LMBDL组(n=30,胆管结扎)、DSO组(n=20,DEN+假手术)。分别于造模后0、2、4、8、12、16、20、24周时,记录和比较各组小鼠体质量、肝脏外观差异、存活率、成瘤率;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成瘤结节或未成瘤小鼠肝脏组织中胆管上皮标志物AQP-1、CK19的表达,明确成瘤结节的细胞来源。结果 (1)BLANK组与LMBDL组小鼠的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72,P=0.611),DEN组体质量显著低于BLANK组(t=3.382,P=0.002),DLD组体质量均低于DEN组及DSO组(t=2.022、2.331,P=0.019、0.021),单纯胆管结扎对小鼠体质量变化无显著影响,而DEN给药以及联合部分胆管结扎均对小鼠体质量产生影响。(2)DEN、DLD、DSO、LMBDL组的存活率与BLANK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0.013、0.025、0.692),胆管结扎手术与DEN不会增加小鼠死亡率。(3)BLANK、DEN、LMBDL组小鼠均未成瘤,DSO、DLD组的成瘤率分别为8.3%(1/12)和47.1%(9/17),DLD组的成瘤率高于其他四组(均P<0.01),各组均未见远处转移瘤,胆管结扎联合DEN可提高小鼠成瘤率。(4)CK19及AQP-1在DLD组小鼠成瘤结节中表达均为强阳性,结节为胆管细胞来源。结论低剂量DEN联合肝左、中叶胆管结扎可成功构建胆管癌模型,该模型具有操作简单、成瘤率及存活率高、符合人胆管癌发生发展过程等特点。
张大伟袁晓鹏李海燕李宗晏梁浩黄镇辉蒋小峰薛平
关键词:胆汁淤积二乙基亚硝胺胆管肿瘤
住培医师参与的改良PBL教学法在医学生见习阶段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住培医师参与的改良PBL教学法在医学生见习阶段的应用。方法:将住培医生10名及医学见习生90名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改良PBL教学法及经典PBL教学法进行教学,通过专业笔试和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结果:在兴趣、协作精神、深刻印象、临床思维培养、关爱患者的同理心和临床病例分析能力方面,改良PBL教学组较经典PBL教学组具有显著优势(P <0. 05)。结论:住培医生参与的改良PBL教学法应用于医学生见习阶段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李海燕孙家琛钟海峰万云乐
关键词:改良PBL教学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