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小霞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沙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蛋白
  • 2篇幽门螺
  • 2篇幽门螺杆菌
  • 2篇胃癌
  • 2篇连接蛋白
  • 2篇螺杆菌
  • 2篇间隙连接蛋白
  • 2篇间隙连接蛋白...
  • 2篇H.PYLO...
  • 1篇增强子
  • 1篇增强子结合蛋...
  • 1篇沙土鼠
  • 1篇术后
  • 1篇切除
  • 1篇切除术
  • 1篇切除术后
  • 1篇转录
  • 1篇转录因子
  • 1篇转录因子表达
  • 1篇莪术

机构

  • 5篇中南大学湘雅...
  • 2篇湖南省妇幼保...

作者

  • 5篇徐灿霞
  • 5篇刘晓明
  • 5篇蒋小霞
  • 3篇罗玲
  • 2篇肖静
  • 2篇周莉
  • 1篇李明
  • 1篇黄利华
  • 1篇曹丹
  • 1篇陈纪斌
  • 1篇吴岳

传媒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微生物学杂志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中药芪莪合剂联合西药补救治疗H.pylori感染消化道疾病的临床疗效被引量:6
2017年
观察中药芪莪合剂联合西药补救治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感染上消化道疾病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对182例常规抗H.pylori治疗清除失败的上消化道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单用西药组(14 d四联疗法)和中西药联合组(14 d四联疗法+中药芪莪合剂10剂),疗程结束后消化性溃疡患者继服埃索美拉唑14 d,并胃镜观察溃疡及糜烂愈合情况,随访症状缓解及不良反应情况;治疗结束后4周复查^(14)CUBT或^(13)C-UBT,观察H.pylori清除率。结果显示,H.pylori清除率按意向性治疗(ITT)和试验方案(PP)分析在中西药联合组分别为86.8%和89.8%,单用西药组分别为73.6%和78.8%,PP分析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药联合组溃疡和糜烂治愈率分别为90.0%和80.6%,单用西药组分别为64.3%和48.5%(P<0.05);中西药联合组的症状缓解率为97.7%,高于单用西药组(85.7%,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10.2%vs 15.3%,P>0.05)。结果表明,采用中药芪莪合剂联合西药补救治疗能获得较高的H.pylori清除率,并能有效治愈溃疡和糜烂,缓解临床症状,且副反应发生率低。
蒋小霞徐灿霞陈纪斌吴岳罗玲张淋芳刘晓明胡婷姿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莪术
H.pylori感染对胃疾病患者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蒋小霞徐灿霞刘晓明胡婷姿李荣夏秀娟张淋芳池婧姝
H.pylori对MGs胃黏膜Cx32、Cx43及相关转录因子表达的影响
2015年
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对蒙古沙土鼠(Mongolian gerbils,MGs)胃黏膜Cx32、Cx43和转录因子GATA-3、AP-4、PBX-1、C/EBPβ表达的影响及其相关性,探讨H.pylori致癌的机制。方法实验组采用经胃镜及病理确诊的胃癌患者胃黏膜分离的H.pylori对36只MGs灌胃,对照组5只用灭菌PBS灌胃;分批处死,观察H.pylori灌胃后第4、24、48、72周MGs H.pylori定植和胃黏膜病变情况,及Cx32、Cx43和转录因子表达变化。结果实验组H.pylori定植率为80.0%,灌胃后第4、24周MGs胃黏膜肉眼见充血水肿或糜烂、出血,HE染色呈不同程度慢性非萎缩性胃炎(NAG),48周后6例肉眼见胃黏膜变薄、颜色灰暗,HE染色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2例肠化(IM),对照组无H.pylori定植,胃黏膜肉眼及HE染色无明显异常;实验组较对照组MGs胃组织Cx32、Cx43表达显著下降,转录因子GATA-3、AP-4、PBX-1、C/EBPβ表达显著升高(P<0.05),其中有胃癌前病变(CAG和IM)者较NAG者改变明显(P<0.05);Cx32、Cx43与转录因子表达呈负相关(-1
肖静徐灿霞曹丹周莉罗玲刘晓明胡婷姿蒋小霞黄利华
关键词:蒙古沙土鼠间隙连接蛋白43转录因子
幽门螺杆菌对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和Cx43表达的影响及其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CAAT enhancer binding proteinα,C/EBPα)和间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43,Cx43)表达改变在H.pylori致胃癌中的作用。方法:扩大培养不同胃黏膜上皮细胞株(GES-1细胞、AGS细胞、SGC-7901细胞);胃镜下采集H.pylori感染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6例、胃癌前病变和胃癌患者各12例胃黏膜组织;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上述细胞和组织中C/EBPα和Cx43 mRNA的表达;同时将东亚型Cag A+H.pylori与GES-1细胞共培养24和48 h为实验组,以不加H.pylori的GES-1细胞株为对照组,培养24和48 h;采用real-time PCR法和Western印迹检测C/EBPα和Cx43 m 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C/EBPα和Cx43 m RNA在AGS细胞、SGC-7901细胞中的表达均显著低于GES-1细胞(均P<0.05),且两者在SGC-7901细胞中的表达量较AGS细胞更低(均P<0.05);C/EBPα和Cx43 m RNA在胃癌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均P<0.05)和胃癌前病变(均P<0.05),C/EBPα与Cx43表达呈正相关(胃癌前病变:r=0.679;胃癌:r=0.792,均P<0.05);实验组24,48 h的C/EBPα和CX43表达量在转录及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且48 h表达量均低于24 h(均P<0.05)。结论:H.pylori感染可下调胃黏膜上皮细胞C/EBPα和CX43的表达,这可能与胃癌发生有关。
周莉徐灿霞胡婷姿刘晓明肖静罗玲蒋小霞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间隙连接蛋白43胃癌
胃癌患者根治性胃切除术后的并发症和长期生存的影响因素分析
李荣徐灿霞胡婷姿蒋小霞刘晓明张淋芳李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