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 作品数:28 被引量:87 H指数:6 供职机构: 四川省骨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四川省中医管理局科研基金 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郑氏手法配合电针治疗中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观察郑氏手法配合电针治疗中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5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采用郑氏手法配合电针治疗1周3次,一共治疗2周,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法配合电针治疗,时间频次同观察组,分别在治疗前、2周后对两组进行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定,以对照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在治疗前VAS评分、NDI指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2周后,两组的VAS评分、NDI指数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间VAS评分、NDI指数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的VAS评分、NDI指数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结论:郑氏手法配合电针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郑氏手法疗效优于常规手法。 李胜吾 秦雪飞 王一关键词:电针 中老年 神经根型颈椎病 矢状面平衡参数与脱出腰椎间盘重吸收关系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脱出以及脱出重吸收后腰椎-骨盆矢状面参数相应的改变。方法收集2010年5月-2019年3月按北美脊柱协会(NASS)推荐的诊断标准、诊断为腰椎间盘脱出患者的资料,依据随访时影像检查显示的脱出椎间盘吸收程度,将患者分为吸收组〔突出椎间盘完全消失,或残留的椎间盘局限在按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Michgan State University,MSU)学者提出的影像学分型的1级之内〕和未吸收组(脱出间盘未发生变化,或虽有缩小但突出仍超过1级),站立位照片确定骨盆-脊柱参数〔包括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和腰椎前凸角(LL)〕,通过多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两组前后各参数之间的变化。结果共计67例腰椎间盘脱出症患者纳入本研究,患者症状都得到了满意的缓解。其中吸收组37例,平均年龄42.6岁,男21例,女16例,腰4~5椎间盘脱出13例,腰5骶1椎间盘脱出24例,平均随访22个月;未吸收组30例,平均年龄40.8岁,男19例,女11例,其中腰4~5椎间盘脱出12例,腰5骶1椎间盘脱出18例,平均随访21个月。两组比较,年龄、性别、吸烟史、慢性病史、突出节段、MSU分型、随访时间等基线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访结束时,吸收组矢状面30例移位全部消失,突出间盘从初始的MSU分型2级19例、3级18例变为吸收后残留间盘全部局限在1级以内;未吸收组矢状面移位从20例减少到14例,突出间盘从初始的MSU分型2级21例、3级9例变为2级27例,3级3例。治疗前两组比较,各脊柱-骨盆参数(PI、SS、PT、L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结束时)比较,两组P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收组SS、LL均值大于未吸收组,PT均值小于未吸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吸收组治疗前后PI、SS、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L治疗后变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吸收组治疗前后脊柱-骨盆� 戴国钢 王丰 刘磊 廖仕川 夏姣 王一 黄雷 陈君蓉 王澜洁 尚芳如关键词:腰椎间盘脱出 重吸收 腰椎退行性疾病矢状面失衡及结构因素研究 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研究腰椎矢状面失衡和结构因素与腰椎退行性疾病发病的关系。方法 2012年7月—2015年5月将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按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单纯退变型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退行性滑脱和非特异性下腰痛分组,每组按就诊时间顺序纳入40例,所有患者行腰椎X线片、CT、MRI检查,测定矢状参数和评价结构等级,分析各组间差异。结果 4组间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腰椎前突角(lumbar lordosis,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PI平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退变滑脱组、退变型突出组、非特异性下腰痛组、破裂型突出组;LL平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退变滑脱组、非特异性下腰痛组、退变型突出组、破裂型突出组。4组间骶骨倾斜角、骨盆倾斜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间腰椎间盘退变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特异性下腰痛组退变程度最轻,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余3组间退变程度和退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间关节突关节退变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特异性下腰痛组腰椎关节突关节退变程度最低,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余3组间关节突关节退变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破裂型突出组与退行性滑脱组关节突退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29,P=0.001)。结论腰段脊柱形态越是垂直,越容易发生腰椎间盘破裂型突出,同时腰椎关节突关节退变程度越轻;腰段脊柱形态越是弯曲越容易发生退变性滑脱,同时腰椎关节突关节退变程度也越严重。非特异性下腰痛者腰椎间盘和腰椎关节突关节退变程度均最轻。 王一 戴国钢 黄雷 刘剑伟 周睿 蔚浩 王丰 廖仕川关键词:腰椎退行性疾病 腰椎间盘退变 一种骨科足踝部术后护理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骨科足踝部术后护理装置,属于医疗护理器械领域,包括床体,床体靠近床尾的一端设置有支撑机构,床体的中部设置有辅助翻身机构,支撑机构包括竖向设置在床体上的支撑台和用于驱动支撑台沿竖直方向移动的驱动件,支撑台上... 周茜 廖涛 王一中医综合治疗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1例临床报道 目的 探讨中医治疗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方法及疗效。方法 以2014年本科室住院的诊断为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的一名59岁男性患者为观察对象。入院查体:内科查体无特殊,专科查体: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各方向活动均受限伴疼痛(... 王丰 戴国钢 李胜吾 黄雷 王一 夏娇 廖仕川关键词:中医综合治疗 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 “郑氏”中医治疗方案干预神经根型阳虚体质颈椎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观察“郑氏”中医治疗方案干预神经根型阳虚体质颈椎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11月—2020年3月收治的阳虚体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7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观察组36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内服及牵引治疗,观察组给予西药内服、牵引治疗联合“郑氏”中医治疗方案,包括郑氏经穴推拿和益尔力口服液。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疼痛评分、颈椎功能、生活质量、中医证候积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44%(34/36)高于对照组74.29%(26/35)(P<0.05);治疗后观察组主症、次症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D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郑氏”中医治疗方案治疗阳虚体质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可显著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疼痛,改善颈椎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夏姣 戴国钢 黄雷 蔚浩 王一 王丰 廖仕川 杜万里 文江 田国刚关键词:神经根型 阳虚体质 颈椎病 血管破裂导致冈盂窝血性囊肿形成一例 2022年 肩胛上神经卡压常常导致肩部疼痛及肩袖肌肉的萎缩[1],而引起肩胛上神经卡压最常见的病因是冈盂窝囊肿形成[2]。核磁共振能够很好地检测是否存在冈盂囊肿及确认冈盂囊肿的大小和位置,而肌电图可以明确有无肩胛上神经的损害[3,4]。对于无明显症状的冈盂窝囊肿可采用保守治疗。而对于引起症状的冈盂窝囊肿通常需要手术干预[5,6]。 杨金松 秦莱特 王辉辉 王一 陈杭关键词:肩胛上神经 血管破裂 肩部疼痛 肌电图 郑氏中医非手术疗法治疗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观察郑氏中医非手术疗法治疗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ruptured lumbar dis cherniation,RLDH)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7年10月至2020年3月,采用郑氏中医非手术疗法治疗RLDH患者258例。男167例,女91例。年龄18~60岁,中位数43岁。病变部位位于L_(3~4)5例、L_(4~5)94例、L_(5)S_(1)159例。所有患者均表现为严重的腰痛,且伴有严重的下肢根性症状,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影像学检查均显示椎间盘突出明显并在椎管内上移或下移。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腰痛疗效评价量表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问卷表评价临床疗效,在站立位脊柱侧位X线片上测量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和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通过MRI评价突出椎间盘的变化情况,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腰痛VAS评分,治疗前(7.3±0.8)分、治疗结束后(2.4±1.0)分;JOA评分,治疗前(10.2±5.5)分、治疗结束后(23.5±4.0)分;ODI评分,治疗前(30.1±10.6)分、治疗结束后(9.4±6.6)分。5例失访;25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3~25周,中位数24周。治疗结束后6个月,仅有78例患者复诊时行X线和MRI检查。PI,治疗前48.35°±6.46°、治疗结束后6个月49.53°±5.46°;LL,治疗前23.28°±5.79°,治疗结束后6个月29.19°±4.13°;突出椎间盘消失8例、缩小43例、无变化22、增大5例。11例因临床症状加重而接受手术治疗;23例仍有严重腰痛,其中15例再次接受郑氏中医非手术疗法治疗后腰痛缓解;132例有轻微腰痛,继续坚持郑氏运动疗法后腰痛缓解;87例基本无腰痛。均未出现药物过敏等不良反应。结论:采用郑氏中医非手术疗法治疗RLDH,可有效缓解腰痛,促进腰椎生理曲度的恢复、突出椎间盘的重吸收以及腰椎功能的恢复,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王一 戴国钢 夏姣 廖仕川 王丰 李涛 黄雷 田国刚 文江 杜万里关键词:椎间盘移位 腰椎 中医疗法 一种骨科护理助行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骨科护理助行装置,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包括两个立架和设置在两个立架之间的多根连接梁,立架包括底架和设置在底架上方的顶架,底架的底部设置有支撑台和滚轮,底架包括第一支杆、第二支杆和连接杆,支撑台设置在第一支杆... 周茜 廖涛 王一郑氏中医非手术治疗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究郑氏中医非手术治疗粘连性肩关节囊炎(风寒侵袭证)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于该院就诊的101例粘连性肩关节囊炎(风寒侵袭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使用区组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电针),观察组给予郑氏中医疗法(特制中药制剂+电针)进行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4 d后中医证候积分、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活动能力(前屈上举、外展、外旋、后伸摸背)、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血清炎性介质[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结果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ESR、CRP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14 d后,两组肩关节前屈上举、外展、外旋、后伸摸背活动范围、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针对粘连性肩关节囊炎患者,郑氏中医非手术疗法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疼痛情况,对于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有利。 李曰文 戴国钢 王一 黄雷 王丰 夏姣 杜万里关键词:粘连性肩关节囊炎 炎性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