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婷婷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3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脊髓
  • 2篇骨折
  • 1篇大转子
  • 1篇蛋白
  • 1篇电刺激
  • 1篇胸骨
  • 1篇压缩性
  • 1篇压缩性骨折
  • 1篇阳极
  • 1篇应激
  • 1篇诱导骨
  • 1篇再灌注
  • 1篇再灌注损伤
  • 1篇疏松性
  • 1篇撕脱
  • 1篇通路
  • 1篇尿流动力学
  • 1篇贫血
  • 1篇缺血
  • 1篇缺血再灌注

机构

  • 5篇吉林大学第二...
  • 1篇吉林大学第四...

作者

  • 5篇侯婷婷
  • 2篇杨小玉
  • 2篇张善勇
  • 2篇夏鹏
  • 1篇方红娟
  • 1篇王春昕
  • 1篇潘肃
  • 1篇曲扬
  • 1篇董荣鹏
  • 1篇康明阳
  • 1篇王明礼
  • 1篇刘继巍
  • 1篇廖少俊
  • 1篇李建安
  • 1篇张恒
  • 1篇张郡
  • 1篇钟磊
  • 1篇李春旭

传媒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国地方病防...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胸骨钢丝捆绑与钢板固定大转子方式在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的应用及疗效比较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观察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采用胸骨钢丝捆绑和钢板固定大转子方式的疗效,为其治疗提供依据。方法:52例高龄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患者,依据大转子处骨折粉碎程度分为胸骨钢丝捆绑组(采用胸骨钢丝捆绑固定大转子,n=28)和钢板固定组(采用钢板固定大转子,n=24)。观察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患者初次下地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出院时和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髋关节功能的Harris评分。结果:胸骨钢丝捆绑组患者手术时间少于钢板固定组(P<0.05);出血量少于钢板固定组(P<0.05);术后引流量,患者初次下地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出院时和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髋关节功能的Harri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钢板固定大转子比较,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采用胸骨钢丝捆绑固定大转子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好的优势,适于临床推广。
钟磊方红娟许猛侯婷婷侯越超王明礼
关键词:钢板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
长期阳极阻滞电刺激对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重建作用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长期阳极阻滞电刺激在重建膀胱功能方面的作用。方法研究纳入新西兰兔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10)、脊髓损伤组(n=40,包含模型组及电刺激组)及解剖学观察组(n=10)。电刺激组兔于电刺激四周后,与对照组、模型组兔再次复查尿流动力学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神经源性膀胱在脊髓损伤后所产生的尿动力学变化及膀胱功能在长期阳极阻滞电刺激后的情况。结果躯体运动神经在电刺激骶神经前根不断加大强度的同时逐渐被阻滞。长期阳极阻滞电刺激后,尿流动力学结果提示电刺激可减少膀胱的残余尿量同时提高膀胱顺应性而使得排尿体积增加,即提高了脊髓损伤后的排尿效率。结论融合骶神经根电刺激的阳极阻滞是一种重建脊髓损伤后膀胱排尿功能的有效方式。
王春昕潘肃张善勇杨小玉侯婷婷李春旭
关键词:脊髓损伤尿流动力学膀胱功能
热激活蛋白70识别蛋白在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表达变化及其意义
2015年
目的:探讨热激活蛋白70识别蛋白(heat shock cognate protein 70,HSC70)在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spinal cord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SCIRI)后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随机将36只新西兰白兔分成6组(每组6只),采用Zivin法建立兔SCIRI模型。A组只显露腹主动脉而不阻断血流,30min后关闭腹腔,取材(L3~L5段脊髓);B组阻断腹主动脉血流30min后关闭腹腔,取材;缺血再灌注组(C、D、E、F组)阻断腹主动脉血流30min后停止夹闭,再灌注6、12、24、48h时采用改良Tarlov评分分别进行运动功能评价后取材。应用差异蛋白质组学技术荧光差异双向凝胶电泳联合质谱分析筛选出应激相关蛋白HSC70,利用免疫印迹对质谱进行印证,结合免疫组化研究其在脊髓内的时空变化特点。结果:成功建立SCIRI兔模型,SCIRI后实验动物后肢功能逐渐好转,C^F组改良Tarlov评分分别为1.167±0.753、1.667±0.516、2.668±0.516和2.167±0.752分,再灌注24h达SCIRI早期最好水平,再灌注48h略有下降。应激相关蛋白HSC70在A组印迹清晰,B组印迹轻微加强,C组和D组印迹再次加强,E组印迹显著减弱至最低,F组印迹灰度回归至再灌注6~12h水平。A组灰质中部体积较小中间神经元胞浆见轻度免疫反应;B组灰质各部位神经元胞浆免疫反应程度与A组相当;C组胶质细胞核免疫反应加重;D组神经元免疫反应减轻,但胶质细胞及雪旺细胞核免疫反应较强烈;E组神经元免疫反应进一步减弱,低于A组水平;F组神经元胞浆免疫反应加重,胶质细胞及雪旺细胞核免疫反应仍强烈。结论:HSC70参与SCIRI发生和发展过程,可作为SCIRI预防、诊断和治疗的靶点。
廖少俊昝春芳夏鹏张善勇侯婷婷杨小玉
关键词: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应激
2例恶性肿瘤患者椎体骨折的诊断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发生椎体骨折的原因,明确诊断及鉴别要点。方法通过对2例恶性肿瘤患者发生椎体骨折的临床资料、诊治经过并结合2例病例查阅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2例患者均有恶性肿瘤病史,经过放化疗等治疗后出现脊柱区疼痛,但均否认明确的外伤史,结合患者的症状、病史及影像学检查倾向于椎体病理性骨折(椎体转移癌),但病理学结果均不支持肿瘤脊柱转移的诊断,最终考虑为单纯的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通过查阅文献,发现椎体骨折的原因有脊柱外伤、脊柱骨质疏松、脊柱肿瘤、脊柱感染等。此外椎体发育畸形所致的形态异常也易误被认为椎体骨折。核磁在椎体骨折的鉴别诊断中作为首选检查,放射性核素骨扫描在明确诊断中起到补充作用,但必要时需取病理明确诊断。结论隐匿性脊柱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在临床中比较常见,但在恶性肿瘤患者中因为肿瘤已发生骨转移、机体免疫力降低等因素,易误诊为肿瘤脊柱转移、脊柱感染等。此类患者就诊时,核磁结合放射性核素骨扫描有利于提高诊断的正确率,同时组织病理学检查有时是必要的。
刘继巍程学良康明阳董荣鹏侯婷婷曲扬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脊柱感染脊柱转移瘤
p53通路抑制FANCD2基因的表达来诱导骨肉瘤MG-63细胞凋亡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研究与骨肉瘤(OS)和范可尼贫血(FA)相关联的通路和分子机制。方法进行范可尼贫血互补群D2(FANCD2)的siRNA构建并转录至骨肉瘤细胞株MG-63细胞中。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MG-63细胞中FANCD2蛋白表达。结果在MG-63细胞中,FANCD2基因表达受到抑制,诱导细胞调亡。p53信号通路介导细胞凋亡。FANCD2基因表达抑制后,TP53INP1基因表达上调,促进p53的磷酸化,p21蛋白被激活,导致依赖半胱天冬酶介导的细胞凋亡。结论抑制FANCD2基因表达可以诱导骨肉瘤细胞凋亡。
夏鹏昝春芳李建安侯婷婷张恒张郡
关键词:范可尼贫血P21蛋白半胱天冬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