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伟东
- 作品数:42 被引量:226H指数:7
- 供职机构: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社会发展领域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中医药局建设中医药强省科研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心电图动态改变对不典型胸痛伴ST-T改变的诊断价值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心电图有无动态改变对不典型胸痛伴ST -T改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5 3例不典型胸痛伴ST -T改变患者静息与胸痛发作时心电图与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冠脉造影证实有冠心病者为A组 ,占 77 3 6% ( 4 1/5 3 ) ,胸痛发作时心电图ST段水平型下移加深且有动态改变者占 95 12 % ( 3 9/4 1) ,无动态改变者占 4 88% ( 2 /4 1) ;冠状动脉正常者为B组 ,占 2 2 64 %( 12 /5 3 ) ,胸痛发作时ST段抬高 ,无痛时ST段下降者占 2 5 % ( 3 /12 ) ,均为心肌桥 ;无动态改变占 75 % ( 9/12 ) ,其中 3例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4例为高血压性心脏病 ,2例为老年心律失常患者。结论 :不典型胸痛伴ST -T改变患者误诊率较高 ,确诊应作冠脉造影 ;胸痛时心电图ST段水平型下移加深且有动态改变对诊断冠心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胸痛时ST段抬高 ,无痛时ST段下降者注意鉴别冠脉痉挛或心肌桥。
- 刘锦光申源生马伟东
- 关键词:心电图不典型胸痛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
- 黛力新对高血压伴焦虑抑郁患者治疗效果的观察
- 2012年
- 目的:探讨黛力新与降压药联合应用对高血压伴焦虑、抑郁患者的降压效果。方法:高血压病伴焦虑抑郁患者84例,随机被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降压药联合黛力新治疗,单纯降压药治疗,疗程12周。结果:观察组血压、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在治疗后显著下降(P均0.05)。结论:黛力新联合降压药治疗高血压伴焦虑、抑郁患者效果良好。
- 邹琼辉马伟东新怡康
- 关键词:高血压黛力新焦虑抑郁
- 安体舒通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中的临床应用
- 2004年
- 目的:观察合用安体舒通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的防治效果。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infarction,AMI),Killip泵功能2~4级患者12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观察组使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合用安体舒通20 mg/d,观察其入院初期及出院前的心率(heart rate,HR),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的变化。结果:AMI并心力衰竭治疗后心率更趋向正常范围,LVEF有显著提高,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 结论:安体舒通对AMI并心功能不全患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及改善预后。
- 马伟东申源生朱楚豪廖博厚
- 关键词:安体舒通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二联和三联抗凝治疗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12
- 2019年
- 目的 探讨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术后抗血小板抗凝治疗策略.方法 将某院2016年6月30日-2018年6月30日收治的50例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予以治疗组华法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抗凝治疗,予以对照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抗凝治疗,用药2个月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治疗组PCI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12%低于对照组36%,出血发生率24%高于对照组4.0%.结论 华法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三联方案用于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PCI术后抗血小板抗凝治疗的效果更显著,但出血风险也相对较大.
- 张法宁马伟东朱建发
- 关键词:心房颤动PCI抗血小板抗凝心血管不良事件
- 氯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谷峰比值与平滑指数研究
- 2004年
- 目的 :探讨氯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谷峰比值和平滑指数。方法 :对 3 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 ,口服氯沙坦 5 0mg ,每天 1次 ,疗程 4周 ,于治疗前后进行 2 4h动态血压监测并计算其谷峰比值和平滑指数。结果 :治疗 4周后 ,2 4h收缩压和 2 4h舒张压、白昼收缩压和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以及收缩压血压负荷和舒张压血压负荷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T/P为 78%和 71%。平滑指数为收缩压 1 3 2± 0 61,舒张压 1 2 5± 0 5 8。结论 :氯沙坦钾片降压T/P比值及平滑指数均良好。
- 马伟东朱楚豪施丽芳
- 关键词:氯沙坦原发性高血压谷峰比值
-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98
- 2013年
-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旨在为临床治疗冠心病提供进一步的参考依据。方法将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确诊的7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至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组(A组,35例)和曲美他嗪治疗组(B组,35例);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疗效以及运动持续时间、诱发心绞痛发作时间、ST段下移lmm时间、缺血事件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的总有效率94.3%,明显高于B组(77.1%)(P<0.05);且A组患者治疗后的运动持续时间、诱发心绞痛发作时间、ST段下移1 mm的时间均较B组长,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 侯文振马伟东马松权
- 关键词:冠心病阿托伐他汀曲美他嗪
- 门诊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加个体化治疗的效果观察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门诊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加个体化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门诊收治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258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9例。观察组使用健康教育和个体化治疗,而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对高血压病掌握情况,血压下降率,服药依从性,治疗后达标、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对高血压病掌握情况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对高血压诊断(91.5%)、高血压病因(98.4%)、高血压症状(100.0%)、高血压并发症(92.2%)掌握情况明显比对照组要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服药依从性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压下降率为81.4%,明显高于对照组4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达标率高达7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未达标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5.6%和9.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5.1%和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不同高血压患者采用健康教育加个体化的治疗方法,对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和降低相应并发症的发生率有非常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马松权易海清邓惠群马伟东观晓辉谭小颖
- 关键词:高血压健康教育个体化治疗达标率
- 运动平板心电图在冠脉临界病变PCI术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究平板心电图在冠脉临界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平板心电图显示的结果对80例冠脉临界病变患者患者进行分组,显示为阳性的患者分为PCI组38例和非PCI组20例,显示为阴性的患者作为对照组22例。对PCI组阳性患者采用PCI术治疗,对非PCI组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采用单纯的药物治疗。观察记录临床特诊及不良事件发生率,计算平板心电图对冠脉临界病变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80例冠脉临界病变患者中,平板心电图显示阳性的38例患者均成功进行PCI治疗,20例非PCI组阳性患者和22例阴性患者进行单纯药物治疗。随访2年,结果显示:PCI组患者中发生心因性死亡,心肌梗死,血运重建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26%,非PCI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0.00%,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3.64%。PCI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非PCI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板心电图对前降支病变、回旋支病变和右冠状动脉病变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3%和80.5%、65.4%和85.4%、81.5%和89.8%,总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8%和82.3%,均高于80%以上。结论平板心电图能够对冠脉临界病变患者的冠脉功能进行准确评价,并且能作为冠脉临界病变介入治疗的重要参考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高汉华新怡康马伟东
- 关键词:冠脉临界病变PCI术
-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IABP术在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自2011年1月-2012年12月心内科收治的25例应用IABP支持下行急症PCI治疗的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确诊后,给予全部患者于心导管室行IABP置入术,再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及介入治疗。结果:全部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逐渐消失,血压、心率、尿量等均较治疗前得到明显改善,术前、术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例患者术后合并并发症,经对症治疗后得到好转,2例患者死亡,临床有效率为92%。结论: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应尽量应用IABP治疗。
- 邹琼辉新怡康马伟东
- 关键词:主动脉球囊反搏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
- 实时、分层、关联ICD-10的疾病诊断形成模式及其应用的研究
- 方永平马伟东云凤羽黄建军连晓丹潘志新
- 该项目为医疗行业中对病案学、计算机学、信息技术等相关科学的应用研究。该研究着眼于电子病历,通过计算机智能搜索,自动匹配临床医生的疾病诊断和病案管理软件中相对应的ICD-10编码,来描述一个疾病诊断主体及分层描述这个疾病的...
-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