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春燕
- 作品数:21 被引量:57H指数:5
-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成都市科技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12例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10
- 2013年
-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12例FNH病例,对其临床特征、病理形态学特征及免疫组化染色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12例FNH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肿块最大径1~8 cm,平均3 cm;7例可见特征性的放射状瘢痕;镜下肿块由增生性肝细胞构成,呈1~2层肝细胞排列,细胞无异型性,结节之间为杂乱的纤维间隔,典型的星状瘢痕由增生的纤维组织、薄壁小静脉、厚壁肝动脉、增生小胆管和数量不等的淋巴细胞构成,中央瘢痕内的动脉壁不规则增厚;周围肝组织无肝硬化背景。免疫表型:CK19纤维间隔内增生的胆小管(+);12例均无Glypican3、AFP、HBsAg等表达;Ki-67阳性率平均约5%。结论 FNH是肝脏较少见的良性增生性病变,其发生可能与肝内局部血管异常有关,病理诊断需要与肝硬化、肝细胞腺瘤、肝细胞癌等进行鉴别诊断,免疫组化染色尤其是CK19显示纤维分隔内增生的胆小管对FNH鉴别诊断具有参考价值。
- 陈鲜傅静吕春燕
- 关键词: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免疫组织化学
- 大鼠脂肪干细胞分离培养及细胞表型的研究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分离、培养和冻存大鼠脂肪干细胞,并对其相关的细胞表型进行研究,为利用脂肪干细胞治疗梗阻性肾病肾纤维化等实验提供依据。方法取大鼠3只,经消毒麻醉,采集其腹股沟处脂肪组织分离培养其中的脂肪干细胞,用相差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方式及形态变化。取第三代细胞用流式细胞仪作细胞免疫表型的鉴定。冻存复苏后再次检测干细胞生长情况及表型。结果大鼠脂肪组织中含有大量间充质干细胞,原代培养的ASCs呈小圆形或星形,经传代后的脂肪干细胞形态比较均一,呈长梭形,个别略呈多角形、漩涡样生长。其细胞表型为CD29、CD44高表达,CD73、CD105中等程度表达,CD34极低表达。脂肪干细胞经低温冻存3个月,复苏后,生长活力和存活率与冻存前未见明显区别,CD44和CD29检测与冻存前表达率也一致。结论建立了一种脂肪干细胞的有效分离、培养及保存方法,并对其表面标志物进行鉴定,为利用脂肪干细胞进行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提供了依据。
- 吕春燕陈高莉杨玲陈昌金袁慧杨雪梅
- 关键词:脂肪干细胞细胞培养表面标志物冻存
- 聚乙二醇沉淀剂有效分离尿外泌体(英文)
- 2018年
- 尿外泌体是病毒大小的胞外囊泡,是非侵入性获得肾及泌尿生殖道细胞生理病理信息的重要靶标。聚乙二醇沉淀剂可经济高效地分离富集血清等外泌体,但未见用于尿外泌体富集的详细报道。本研究采用聚乙二醇沉淀剂分离鉴定尿外泌体,并对其RNA组分进行检测,以期建立一个经济、高效、简便的尿外泌体分离富集方法。采集10例健康志愿者晨尿20 m L,聚乙二醇沉淀剂分离尿外泌体。透射电镜观察到直径30~100 nm双层膜包绕的囊性小泡,中央有直径5~15 nm高电子密度区。Western印迹检测到外泌体标记蛋白CD63、CD9、TSG101、ADAM10和内标蛋白β-肌动蛋白的表达。纳米粒径仪测定粒子直径介于30~130 nm,并可见25.37 nm和95.07 nm二个粒子峰。qRT-PCR扩增得到β-肌动蛋白和RNU6 RNA产物带。上述结果表明,聚乙二醇沉淀剂可分离富集尿外泌体,该法简单、高效,不需要超速离心机等昂贵设备,且采用该法富集到的外泌体可用于后续蛋白质与核酸分析。该方法可望加速液体活检应用,尤其是肾及泌尿生殖道病变的无创检测。
- 吕春燕汪弋力丁维俊
- 关键词:RNA检测
- 滋养细胞超常反应和子宫肌纤维水肿变性致剖宫产术后大出血原因分析
- 2015年
-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引起子宫收缩乏力、大出血的原因。方法收集2007年3月至2013年3月8例单胎足月孕剖宫产术后大出血切除子宫的病例。分析临床资料,子宫胎盘附着处取材、HE制片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女8例,年龄22-30岁,术前相关术前检查(血常规、胎儿和腹部B超、凝血功能、血压等)无明确异常。剖宫产术后发现子宫突然收缩乏力,柔软,发生迅速大出血,出血量超900mL.经过常规处理,子宫收缩仍然乏力,宫腔内出现了较大范围的出血,其中有3例患者出现了低血压、休克。8例子宫肌壁间显微镜下见到子宫肌纤维水肿变性,增生的滋养细胞浸润在子宫肌纤维间,子宫肌纤维间血管扩张,未见胎盘植入,未见肿瘤性病变。结论子宫胎盘附着处滋养细胞超常反应和子宫肌纤维水肿变性是剖宫产术后子宫大出血的重要原因,通过常规处理无法止血.是导致子宫切除的重要原因。
- 徐华苏旭王晨笛吕春燕冯浩流
- 关键词:剖宫产术后大出血
- 远心型上皮样肉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上皮样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分析5例上皮样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5例均为手术切除标本,均位于四肢。镜下均呈特征性结节性生长。肿瘤细胞有两种形态:一类为大的多角形或卵圆形细胞,胞质丰富,嗜伊红,类似上皮样细胞;另一类为梭形细胞,丰满似纤维母细胞样,两种细胞逐渐移行。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vimentin、CK、EMA、CD34、S-100呈不同程度(+)。结论上皮样肉瘤是一种少见的独特的病变,典型病例诊断不难。对取材较少或镜下表现不典型,尤其是结节中心坏死较小甚至无坏死时,易与滑膜肉瘤、上皮样血管内皮瘤、上皮样恶性神经鞘瘤等混淆,需综合临床资料、镜下特点及免疫组化等特点进行鉴别。
- 吕春燕王毅李进辉李娟
- 关键词:上皮样肉瘤临床病理
- 女性生殖道移行细胞癌及伴移行细胞癌分化肿瘤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分析女性生殖道移行细胞癌(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TCC)及伴移行细胞癌分化肿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表达特征,探讨TCC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及细胞分化。方法:收集17例发生于女性生殖道的TCC及伴TCC分化肿瘤的存档蜡块以及临床资料,对其进行临床病理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17例患者均为中老年人,肿瘤分别发生于卵巢12例,输卵管2例,子宫内膜2例,左卵巢转移至盆腔1例。临床症状主要为腹胀、腹痛、腹部包块,阴道流血等。随访时间6个月-4年3个月。健在7例,复发或转移2例,死亡4例,失访5例。大体表现为囊实性包块或实性包块,镜下见低级别尿路上皮癌改变,大多数TCC混合有其他组织学类型或为其他恶性肿瘤的伴随成分。免疫组织化学示15例作了CK7和CK20染色,15例均CK7阳性,CK20阴性。结论:女性生殖道的TCC及伴TCC分化肿瘤是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一种少见类型,各个部位都可发生,但以卵巢最多见,均具有独特的病理特征,是一种预后较好的恶性肿瘤。
- 吕春燕杨开选陈鲜蔡建
- 关键词:女性生殖道移行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
- 胃印戒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耐药基因表达特点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胃印戒细胞癌的病理学及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转移酶(GST-π)、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的表达特点,进一步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分析32例胃印戒细胞癌(胃镜活检标本21例,大部切除胃标本11例)的临床病理及GST-π、P-gp、TopoⅡ的表达特点。结果胃镜下以经典型印戒细胞数量最多,弥漫性生长;相关基因检测结果显示,GST-π、P-gp、TopoⅡ阳性表达率与同期32例高—中分化腺癌比较,GST-π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gp阳性率明显升高,TopoⅡ阳性率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胃印戒细胞癌以典型印戒细胞数量最多,且呈弥漫性生长;GST-π、P-gp、TopoⅡ的表达检测有助于胃印戒细胞癌诊断。
- 吕春燕张莉徐华夏仙根斯露马立陈鲜高采平
- 关键词:印戒细胞癌病理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
- PEDF、END在UUO肾组织的表达及ADSCs对其的影响
- 2018年
- 目的动态观察大鼠单侧输尿管梗阻(UUO)肾组织中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及内皮抑素(END)的变化,以及脂肪干细胞(ADSCs)对其的影响。方法复制UUO动物模型,以ADSCs进行干预,选取UUO术后第3、7和14天为时间点,观察大鼠在UUO后肾损伤及纤维化的进程,以及PEDF和END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肾损伤、纤维化程度及PEDF的表达随梗阻时间延长而加重或增加。END在术后先增加后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ADSCs干预在各个时间点均能使END和PEDF的表达降低。结论 UUO后PEDF和END蛋白表达上调可能是梗阻后微血管损伤、血管生成调节异常介导的微血管闭塞产生的重要机制之一。ADSCs干预可通过抑制PEDF和END的表达,促进损伤血管的修复和新生血管的生成。
- 吕春燕杨天林李进辉吴程王丽陈昌金赵梓亦
- 关键词: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内皮抑素
- LCT液基细胞学7600例分析
- 2010年
- 目的:观察LCT对宫颈早期病变的诊断意义。方法:对7 600例宫颈脱落细胞用LCT方法制片后,采用TBS诊断系统作出细胞学诊断。结果:感染性疾病(ACSUS)704例,低度病变和高度病变共111例,总检出率为10.8%。结论:LCT检查对于宫颈病变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具有积极作用。宫颈上皮内病变的高发人群集中在26-40岁之间。
- 蔡建吕春燕王德东
- 关键词:LCT宫颈上皮宫颈上皮内病变发病率
- 干细胞治疗梗阻性肾病: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被引量:6
- 2014年
- 背景:梗阻性肾纤维化的治疗思路主要集中于解除肾结石、肾盂输尿管狭窄等危险因素以及针对上皮-间质转化、肾纤维化发生相关因子及改善肾间质微循环等肾纤维化发生机制进行,目前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以干细胞为基础的再生医学研究有可能为梗阻性肾纤维化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目的:综合分析不同来源干细胞治疗梗阻性肾纤维化的机制及研究进展。方法:检索Pub Med、Ovid medline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并收集关于干细胞治疗梗阻性肾纤维化的文章,中文以"干细胞、梗阻性肾病、肾纤维化"为检索词,英文以"stem cells、obstructive nephropathy、renal fibrosis"为检索词进行检索,最终选择51篇文章进行总结。结果与结论:干细胞治疗梗阻性肾病尚处于实验阶段,大量研究表明干细胞移植对梗阻性肾病肾间质纤维化的治疗具有积极的作用,干细胞可移植定位于肾间质,向肾小管上皮细胞分化,促进肾纤维化的恢复,干细胞还能分泌、上调或下调一些细胞因子抗纤维化,在及时、早期解除梗阻的前提下,干细胞移植有可能为梗阻性肾纤维化恢复提供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案。
- 吕春燕李娟
- 关键词:干细胞尿道梗阻输尿管梗阻梗阻性肾病肾纤维化单侧输尿管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