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英

作品数:22 被引量:90H指数:5
供职机构:宿迁市宿城区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南医学院科研基金资助学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康复
  • 3篇心病
  • 3篇阻塞性
  • 3篇慢性
  • 3篇慢性阻塞性
  • 3篇康复治疗
  • 3篇老年
  • 3篇冠心病
  • 3篇病患
  • 2篇心肌
  • 2篇心绞痛
  • 2篇血压
  • 2篇失语
  • 2篇失语症
  • 2篇他汀
  • 2篇他汀治疗
  • 2篇中医
  • 2篇综合康复
  • 2篇综合康复治疗
  • 2篇卒中

机构

  • 18篇宿迁市宿城区...
  • 2篇徐州医学院附...
  • 2篇江苏师范大学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作者

  • 18篇张英
  • 7篇武士勇
  • 5篇张费
  • 4篇张腊梅
  • 4篇胡昌亮
  • 3篇徐丰
  • 3篇李军
  • 2篇梁高勇
  • 2篇沈慧
  • 1篇周秋敏
  • 1篇王军升
  • 1篇朱祖德
  • 1篇朱铁兵
  • 1篇李红云
  • 1篇李红云

传媒

  • 2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双足与保健
  • 1篇河北医学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湖南中医杂志
  • 1篇肝脏
  • 1篇湖北民族学院...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世界中医药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心血管病防治...
  • 1篇临床医学研究...
  • 1篇反射疗法与康...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0
  • 1篇2018
  • 5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5
  • 1篇2004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经络穴位温度热成像采集拟合方法
本发明一种经络穴位温度热成像采集拟合方法公开了一种利用热成像采集,形成温度三维点云图,进行穴位拟合,确定穴位位置和温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标准的人体经络穴位图以及人体温度场数据导入计算机,并在计算机内形成三...
武士勇张英王浩张费
文献传递
一种中医调理药茶冲泡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一种中医调理药茶冲泡装置公开了一种通过将药茶各组分先进行浸泡,然后逐步进行升温加热的药茶冲泡装置。其特征在于上箱体可拆卸的置于下箱体上,所述下箱体顶部为敞口结构,所述上箱体和下箱体之间置有密封环,内套筒置于下箱体内...
武士勇张英赵粒杞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文献传递
联用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观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99例确诊为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 :常规治疗组 4 9例 ,接受硝酸酯类、钙离子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和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曲美他嗪组 5 0例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两组治疗时间均为 (2 8± 3)d。观察两组症状、心率、血压、动态心电图的变化及副作用。结果 与常规治疗组比较 ,曲美他嗪组缺血发作次数、ST段最大下降幅度、总缺血时间的减少更为明显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曲美他嗪对心率、血压和率压乘积无影响。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能更有效地改善不稳定性心绞痛症状 ,明显减少缺血发作次数、ST段最大下降幅度和总缺血时间 ,对血流动力学无影响 ,不良反应轻 ,是安全、有效、更完善的治疗方案。
张英梁高勇
关键词:曲美他嗪心绞痛
综合康复治疗与稳定型心绞痛预后的关系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稳定型心绞痛冠心病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治疗的效果及其预后与治疗方案之间关系。方法:选出85例稳定型心绞痛作为本研究主要对象,前期均予以抗血小板聚集、抗缺血、调脂、ACEI制剂、改善心功能等常规药物治疗,并根据情况调整血糖、血压。后期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45例后期给予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40例未给予综合康复治疗。随访1年,观察1年内患者出现心肌梗死症状、心绞痛症状、心律失常症状以及心力衰竭症状的情况,同时观察患者死亡情况及其再次入院情况。结果:研究组45例中,有10例(22.2%)再次入院,对照组40例中有18例(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对于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于后期配合落实综合康复治疗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病情,防止心肌梗死症状、心绞痛症状、心律失常症状以及心力衰竭症状出现,同时还能降低再次入院率,对于提升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张英胡昌亮武士勇张费李红云王从阳
关键词:稳定型心绞痛冠心病康复治疗心肌梗死
甲泼尼龙联合多索茶碱治疗老年性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研究甲泼尼龙联合多索茶碱应用于老年性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抗生素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甲泼尼龙联合多索茶碱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泼尼龙联合多索茶碱应用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纪兆放张英邹冬侠
关键词:甲泼尼龙多索茶碱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病人肺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7
2017年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病人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014年10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110例老年COPD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病人为研究对象,调查病人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依据病人是否合并肺部真菌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及未感染组,比较2组一般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一步探究影响病人肺部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 110例老年COPD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病人中有50例病人合并肺部真菌感染,肺部真菌感染率为45.45%;感染组COPD分级(3、4级)、合并糖尿病、使用糖皮质激素、长期使用抗菌药物、既往有机械通气、既往有侵入性操作百分比以及住院时间显著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使用糖皮质激素、长期使用抗菌药物、既往有机械通气及侵入性操作是老年COPD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病人肺部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COPD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病人合并肺部真菌感染发生率较高,而合并糖尿病、使用糖皮质激素、长期使用抗菌药物、既往有机械通气及侵入性操作为其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可据此为病人实施合理的防治措施。
邹冬侠纪兆放张腊梅张英李军刘莹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真菌感染
阿托伐他汀治疗血脂正常高血压病患者临床研究
2011年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血脂正常的高血压病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和踝臂指数的影响。方法将126例血脂正常的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ACEI制剂、钙拮抗剂等常规降压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每天加用阿托伐他汀10mg口服,治疗12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血清炎性因子标志物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踝臂指数和血脂等变化。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hsCRP水平明显下降、踝臂指数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对于血脂正常的高血压病患者,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血清hsCRP水平,升高踝臂指数水平。
张英胡昌亮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高血压C反应蛋白踝臂指数
腹水浓缩经静脉与腹腔回输治疗顽固性腹水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李军朱铁兵王军升张英徐丰
关键词:静脉顽固性腹水自体腹水腹水浓缩回输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噻托溴胺联合呼吸操训练对肺通气功能生活质量及运动耐力的影响被引量:18
2017年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噻托溴胺联合呼吸操训练对其肺通气功能、生活质量以及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六诊就诊的8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噻托溴胺治疗,实验组患者则加施呼吸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通气功能、运动耐力、呼吸困难、生活质量与不良临床事件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FVC、FEV1、FEV1/FVC、FEV1、MMEF与PEF水平组间比较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治疗后6MWD水平组间比较显著性高于对照组,Borg分级显著性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症状评分、活动能力评分、疾病影响评分与总分组间比较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治疗期间总体不良临床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噻托溴胺联合呼吸操训练对COPD患者的肺通气功能、生活质量以及运动耐力影响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具有借鉴意义。
邹冬侠王先明张英张腊梅纪兆放沈永侠
关键词:COPD噻托溴胺呼吸操训练肺通气功能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症的康复治疗进展
2020年
非流畅性失语症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患者在语言表达的过程中,出现发音费力、缓慢、不清楚或笨拙等情况,部分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导致其自理能力明显下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针对卒中非流畅性失语症患者,临床常采用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措施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但部分患者依从性较低,伴随着自卑、痛苦等不良情绪,康复效果并不理想.重复经颅磁刺激是一种非创伤性的脑刺激技术,通过兴奋或抑制大脑皮层的兴奋性起到治疗作用,主要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近些年来,重复经颅磁刺激较多用于急性中风及其并发症的治疗中,其中包含非流畅性失语症.此次对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的原理以及非流畅性失语症予以简述,且对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症的康复治疗进展予以综述.
张费武士勇张英沈慧
关键词:重复经颅磁刺激卒中康复治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