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宝梅
- 作品数:5 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高流量血液滤过在感染性休克中的应用及护理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高流量血液滤过(HVHF)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对3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应用HVHF治疗10h以上,血流量为120~150ml/h,置换液为3~4L/h。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体温、氧合指数、血流动力学及去甲肾上腺素使用剂量等变化,观察并及时处理操作中出现的护理问题。结果:感染性休克患者行HVHF治疗和护理后体温、氧合指数、血流动力学及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均显著改善。结论:临床上熟练的技术、细致的护理可减少并发症,使治疗顺利完成。
- 孔颖单雪芹范宝梅
-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护理
- 机械通气患者声门下吸引的最佳间隔时间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声门下吸引的最佳间隔时间。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4月入住ICU带声门下吸引气管切开导管机械通气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各30例。三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护理措施,A组患者间歇声门下吸引1 h/次,B组患者间歇声门下吸引3h/次,C组患者间歇声门下吸引6 h/次。比较三组患者声门下分泌物量及培养结果、VAP的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的VAP发生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组患者声门下分泌物含量、气道黏膜隐血的发生率、气道黏膜肉眼可见出血的发生率显著高于B、C两组(P<0.05),C组患者发生吸引管堵塞的次数明显高于A、B两组患者(P<0.05)。结论机械通气患者声门下吸引的最佳间隔时间为3 h/次。
- 范宝梅郭凌翔窦英茹朱庆捷郑瑞强单雪芹戴雪梅肖媛媛潘春芳刘秀
- 关键词:机械通气声门下吸引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ICU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ICU患者机械通气期间如何有效实施肠内营养(EN)以及减少并发症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9例机械通气患者实施肠内营养的资料,并对其肠内营养支持综合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无1例患者发生误服,未发生鼻胃管脱落、堵塞。40例成功脱机转出ICU,6例死亡,3例出院。结论:对于机械通气仍需要实施肠内营养患者,应强调综合护理措施,达到预防各种并发症,有利于患者早期脱机拔管。
- 范宝梅
- 关键词:机械通气肠内营养护理
- ICU气管切开术后患者行声门下持续负压吸引加间断冲洗的效果分析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 探讨ICU气管切开术后患者行声门下持续负压吸引加间断冲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ICU治疗并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给予间断冲洗,观察组采用持续声门吸引。对照组使用间断声门吸引,比较两组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经皮血氧饱和度、治疗相关指标、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经皮血氧饱和度(SpO_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的痰量、滞留物吸引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机械通气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持续声门吸引联合间断冲洗,能够减少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术后并发症及VAP的发生,临床预后效果良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郭凌翔窦英茹朱庆捷潘春芳范宝梅
- 关键词:ICU气管切开术
- 高职护生护理科研现状分析及对策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调查高职护生护理科研现状,提出相应对策,促进高职护生科研能力的提高。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从江苏的两所高职院校选取187名护生,应用自行编制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对护理科研的认知、参加科研活动的情况、对护理科研的态度、科研中所存在的困难。结果护生能意识到护理科研的重要性和对专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但参与科研活动的情况不容乐观。影响护生科研的因素有很多,最重要的是缺乏护理科研知识。结论学校的行为和态度对于护生科研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积极探索适合高职护生科研能力提高的教学方法,创造良好的科研氛围,逐步提升高职护士科研的整体素质。
- 王晋举孙鑫范宝梅
- 关键词:高职护生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