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彭
- 作品数:2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天津市胸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清醒体外膜肺氧合成功治愈重症心肌炎1例被引量:3
- 2015年
- 1病例资料患者,女,28岁,75kg,间断发热伴恶心呕吐5d,突发晕厥1d。患者入院前5d出现发热,伴恶心呕吐,1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突发晕厥2次,遂就诊于我院,期间突发心脏骤停3次,行紧急复苏术下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抢救治疗。患者既往体健,无其他基础疾病与手术史,无家族遗传病,顺产一女婴8个月,仍在哺乳期。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心脏停搏,心肺复苏后)。
- 武婷史国宁耿立柱陈彭纪振华王澍
- 关键词:体外膜肺氧合心肌炎心律失常
- 婴幼儿体外循环心脏术中不同胶体渗透压水平影响末梢循环及氧合功能的研究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探讨婴幼儿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中不同胶体渗透压(COP)水平对末梢循环与氧合情况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体质量10k以下行CPB心脏直视手术的非紫绀先天性心脏病患儿60例,通过术中超滤和补充胶体溶液等手段调整COP数值,并按照术中COP水平分为3组,每组20例,即COP10-15mmHg(1mmHg=0.133kPa)组(A组)、16-18mmHg组(B组)与〉18mmHg组(c组)。通过观察CPB围手术期(T1-T6时点)的动脉乳酸水平、皮肤温度与直肠温度差、末梢血氧饱和度(SpO2)和氧合指数(0I)等数值判断术中维持不同COP水平对患儿术中、术后末梢组织循环与氧合功能的影响,同时记录每位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结果动脉血乳酸水平术中各组变化趋势相似,乳酸水平T3、T4时间点C组明显高于A、B组,停机后rr6时间点A、C组高于B组(P〈0.05);SpO2术中各组变化趋势相似,T5时间点c组明显低于A、B组,T6时间点A、c组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皮肛温差术中(T1、T2)A组明显高于B、c组(P〈0.05),T3-T6差异不显著;OI各组数值在T4点均降至最低,B组在各时点数值均高于A、c组,以C组为最低,T4-T6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时间B组(2.13±1.36天)和C组(2.93±1.69天)明显低于A组(3.83±1.47天),P〈0.05;ICU时间B组(3.9±1.1天)明显低于A组(5.7±2.5天)与C组(6.0±1.5天),P〈0.05。结论COP在CPB过程中相对过高或过低均可对患儿的氧合与末梢循环功能造成不利影响,最终影响预后,探索并维持合理的转机COP水平将对患儿的手术治疗起到积极作用。
- 武婷史国宁陈彭纪振华王澍
- 关键词:婴幼儿体外循环胶体渗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