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士强

作品数:4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知识发现
  • 2篇数据挖掘
  • 2篇咳喘
  • 2篇病例
  • 1篇电针
  • 1篇电针刺
  • 1篇电针刺激
  • 1篇电针治疗
  • 1篇抑郁
  • 1篇抑郁状态
  • 1篇针刺
  • 1篇针灸
  • 1篇针灸治疗
  • 1篇生活质量
  • 1篇呕吐
  • 1篇中医
  • 1篇中医治疗
  • 1篇肿瘤
  • 1篇足三里
  • 1篇细胞

机构

  • 4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作者

  • 4篇张士强
  • 2篇李芸
  • 2篇杨蕴
  • 1篇余小萍
  • 1篇余小萍
  • 1篇蒋海燕

传媒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实用中西医结...
  • 1篇全国中医内科...
  • 1篇全国中医内科...

年份

  • 2篇2019
  • 2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针灸治疗化疗后迟发性呕吐及对P物质含量的影响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观察针刺与艾灸足三里治疗化疗后迟发性呕吐效果以及对外周血P物质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90例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脱落3例,最终对照组30例、针刺组28例、艾灸组29例纳入统计。对照组给予格拉司琼常规止吐治疗,针刺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针刺治疗,艾灸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艾灸治疗。比较三组止吐效果以及外周血P物质含量。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艾灸组总有效率虽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灸组与针刺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后外周血P物质含量明显上升,针刺组治疗后外周血P物质含量明显下降(P<0.05);艾灸组治疗前后外周血P物质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灸组、针刺组治疗后外周血P物质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艾灸组与针刺组治疗后外周血P物质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针刺与艾灸对化疗后迟发性呕吐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而针刺的治疗效果较艾灸更为显著,且能显著降低患者外周血P物质含量,表明针灸治疗化疗后迟发性呕吐可能与调控P物质含量有关。
杨蕴张士强张士强周张杰李芸
关键词:P物质足三里
黄吉赓教授咳喘病例的数据挖掘及知识发现
黄吉赓教授为全国第二届老中医专家学术思想继承班指导老师,以擅长治疗肺系顽疾享誉沪上。他善用经方,注重方证相应,在长期临床实践中针对咳喘疾病形成了自己的协定处方。通过收集了黄吉赓教授回顾性及前瞻性肺系咳喘病门诊病例共计21...
张士强余小萍
关键词:中医治疗数据挖掘聚类分析
黄吉赓教授咳喘病例的数据挖掘及知识发现
黄吉赓教授为全国第二届老中医专家学术思想继承班指导老师,以擅长治疗肺系顽疾享誉沪上。他善用经方,注重方证相应,在长期临床实践中针对咳喘疾病形成了自己的协定处方。通过收集了黄吉赓教授回顾性及前瞻性肺系咳喘病门诊病例共计21...
张士强余小萍
关键词:数据挖掘知识发现
文献传递
电针刺激对肿瘤抑郁状态患者生活质量及细胞因子表达影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电针对肿瘤并发抑郁状态患者生活质量、HAMD评分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使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60例恶性肿瘤伴抑郁状态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肿瘤相关的治疗复查等,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电针针刺百会、印堂、四神聪治疗两个疗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KPS评分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IL-2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IL-6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电针治疗可以改善患者KPS及HAMD评分,同时可以降低IL-2水平,但对IL-6含量无影响。
夏晓婷杨蕴杨蕴蒋海燕张士强钟薏
关键词:恶性肿瘤抑郁状态电针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