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涛

作品数:5 被引量:28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地动仪
  • 4篇张衡地动仪
  • 2篇史料
  • 1篇地震
  • 1篇地震学
  • 1篇地震学研究
  • 1篇学史
  • 1篇艺术造型
  • 1篇置疑
  • 1篇失传
  • 1篇史料研究
  • 1篇自然科学
  • 1篇自然科学史
  • 1篇历史贡献
  • 1篇米尔恩
  • 1篇科学史
  • 1篇汉书
  • 1篇后汉
  • 1篇后汉书
  • 1篇报警

机构

  • 5篇中国地震台网...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北京机械工业...
  • 1篇河南博物院

作者

  • 5篇武玉霞
  • 5篇朱涛
  • 4篇冯锐
  • 1篇朱晓民

传媒

  • 4篇自然科学史研...
  • 1篇中国地震

年份

  • 1篇2007
  • 4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张衡地动仪的科学性及其历史贡献被引量:13
2006年
介绍了地面振动的两大分类、验震器和报警器的基本区别以及地面振动的科学检测方法,指出地动仪是对天然验震器——悬挂物的模仿和发展,史料中有关地动仪的结构、大小、反应、关系和应用5个方面的记述具有明确的地震学意义,并给出了3个重要的限制性参数。正是由于史料中存在这些实质性的技术内容和定量参数,使仪器的真实性和科学性得以确认,并使地动仪的科学复原成为可能。张衡利用惯性摆原理成功地开创了人类测震实践的先河,并在保留地动记录和检测微弱信号方面做出了两个重要的贡献。地动仪的成功曾经在现代地震学起步阶段起过重要的思想启迪作用,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
冯锐朱涛武玉霞李先登
关键词:张衡地动仪报警器米尔恩
对地动仪传统模型的置疑被引量:12
2006年
王振铎1951年设计的地动仪展览模型存在偏谬和失误:直立杆工作原理不正确,其科学性与可行性被严格的理论计算、实验检验和地震观测所否定。把地动仪复原成报警器而非验震器是致命性失误;外部基形不合理,与史料记载和出土汉代酒尊的形制不符合,并使仪器整体不稳定;龙和蟾蜍的艺术造型不符合史料,特别是日本人服部一三首创的那种离散的蟾蜍摆设不符合中国传统。因此,这个模型被否定。把它作为惟一的复原模型进行宣传,已出现负面社会影响,国内外学术界长期的批评和否定意见中肯而严肃,应予重视。
冯锐武玉霞朱涛李先登
关键词:张衡地动仪艺术造型
地动仪的史料和模型研究被引量:14
2006年
史料对地动仪的记载并不是孤证,在范晔前70—150年就有记载。研究了国内保存最早的7种有关地动仪的史料刻本,逐字对比了它们与《后汉书.张衡传》196个字的异同,共得到238个字。司马彪《续汉书》对仪器有3点重要的限定,袁宏《后汉纪》又增6点重要信息。初步澄清了研究上的11项疑虑,介绍了近年间国内外的7个地动仪复原模型,依其原理可分为悬垂摆、斜置垂直摆、自由杆3类,进行了分析评述。
冯锐武玉霞朱涛
关键词:《后汉纪》《后汉书》
张衡地动仪的科学复原被引量:15
2006年
研究工作遵循“原理正确,结构合理,造型有据,逼近历史”的原则开展。介绍了科学复原模型应满足的6个条件,以及在史料研究、地震学研究、试验研究三方面取得的新结果。新模型的工作原理是悬垂摆,内部结构有五部分,形似汉代温酒尊,蟾蜍为器足,更加符合史料和汉代的历史特征。原大框架结构已经具有良好的验震和抗干扰功能,陇西地震现象得到重现,实现了从概念模型到科学仪器复原的历史跨越。目前,1/3原大的外型与结构小样已在河南博物院和北京海淀公共安全馆正式展出。
冯锐田凯朱涛武玉霞朱晓民李先登孙贤陵
关键词:史料研究地震学研究
张衡地动仪的失传被引量:9
2007年
武玉霞朱涛
关键词:自然科学史地动仪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