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飞
- 作品数:8 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海南省博物馆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浙江象山县“小白礁Ⅰ号”清代沉船2014年发掘简报被引量:5
- 2018年
- 2014年,"小白礁Ⅰ号"沉船进行了船体发掘与现场保护。船体残存龙骨、肋骨、船壳板、隔舱板、铺舱板等构件。出水遗物有青花瓷、五彩瓷、陶器、金属制品等。"小白礁Ⅰ号"沉于清代道光年间,是从事海运贸易,具有远岸航行能力的木质帆船,是研究清代贸易史、造船史、航路航线等的重要实物资料。
- 林国聪金涛王光远周春水梁国庆赵哲昊罗鹏许超雷少李泽琛贺俊彦史伟任记国黎飞艳韩飞韩飞刘春健司久玉孙兆锋赵鹏禾多米顿贺刘晓红
- 关键词:道光年间
- 西沙群岛水下遗产保护探索
- 2021年
- 西沙群岛是中国南海陆地面积最大的群岛,海域面积50多万平方公里。在广阔的海域和礁盘上分布着丰富的水下文化遗产资源,目前经水下考古发掘出水的仅有“华光礁Ⅰ号”沉船遗址全部船板、船货和“珊瑚岛Ⅰ号”沉船遗址部分文物,剩余大多数水下文化遗存遵循原址保护原则,被考古工作者们“留在”原地。
- 韩飞
- 关键词:水下文化遗产考古工作者水下考古海域面积文化遗存
- 西沙群岛水下文化遗产原址保护的探索
- 西沙群岛广阔的海域和礁盘上分布着丰富的水下文化遗产资源,目前经科学水下考古发掘出水的仅有"华光礁Ⅰ号"沉船遗址全部船板、船货和"珊瑚岛Ⅰ号"沉船遗址部分文物,剩余绝大多数水下文化遗存遵循原址保护原则,被考古工作者们"留在...
- 韩飞张聪
- 关键词:考古发掘水下文化遗产
- 海南渔民开发南海之考古遗迹述略
- 2018年
- 南海及南海诸岛是我国先民最早发现并逐步开发经营的,是我国固有领海和领土。海南文昌、琼海等地渔民自古以来就在西沙、中沙、南沙群岛进行渔业生产,在部分岛礁季节性居住,留下一批遗存。海南渔民组织船队,在南海海域捕捞鱼虾、螺贝、海参和珊瑚,在一些岛礁修建庙宇祭拜佑海诸神以求平安,在发现、认知、开发南海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 李钊韩飞
- 关键词:明清时期
- 清代海南槟榔生产管理探析——兼谈清代崖州“奉官示禁”碑
- 2024年
- 槟榔具有多种药用价值,是我国的“四大南药”之一。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奉官示禁”碑,记述了崖州、感恩两地禁止盗窃窝赃、提早开割槟榔、纠众抢夺槟榔家财的史实,是研究清代海南槟榔生产、经营、管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海南岛气候炎热、降水充沛,自汉代以来就是槟榔种植的重要区域。槟榔在海南岛种植经营历经两千余年,不仅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还推动了岛上产业结构变化,对海南岛古代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之形成的独特槟榔文化一直延续下来,成为海南岛乃至南方地区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至今仍在海南人民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韩飞
- 关键词:槟榔清代
- 海南青铜绹纹环形器初探
- 2024年
- 20世纪90年代初,在海南省昌江县发现9件青铜器物。这组器物呈环状,外缘有锯齿,中孔为圆形,环上布满类似绳索的绹纹装饰,故名青铜绹纹环形器。这组青铜绹纹环形器可能为具宗教祭祀、驱魔辟邪等意义的礼仪用器,应与汉代军队在海南岛的军事征伐活动相关,也有可能与汉代移民的迁入有关。海南青铜时代与中原及岭南地区相比要晚许多,这组青铜绹纹环形器传入海南的时间应晚于战国,推测最早是在汉代传入。环形器所饰绹纹与海南出土铜釜、铜鼓上的绹纹如出一辙,而后者又与两广和云贵地区的汉代铜釜、铜鼓风格相似,因此该组青铜绹纹环形器的制造年代极可能是汉代,产地为两广及云贵地区。
- 高文杰韩飞
- 关键词:汉代
- 摄影技术在水下考古工作中的运用——水下考古摄影简述
- 2013年
- 水下考古摄影是水下考古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担负着水下考古工地资料记录和考古工作宣传的重任。由于水下考古摄影工作环境和使用设备的特殊性,在其拍摄过程中也有着不同于田野考古摄影的方面。
- 韩飞
- 关键词:水下考古摄影
- 从海南省博物馆藏沉香木雕观音像看海南沉香
- 2021年
- 沉香是瑞香科植物经自然或人为原因刺激后,经过长时间的分泌凝结而成的特殊树脂,主要产地为中南半岛、加里曼丹岛、越南和中国的两广、海南等地区。不同产地产出的沉香品质千差万别,海南沉香为其中佳品。海南沉香素有“琼脂天香”“冠绝天下”等美誉,出产历史悠久。2018年,海南省博物馆在完成总体改、扩建后重新开放,“香中魁首—海南沉香陈列”作为海博“南溟奇甸”大型展陈体系展览之一被正式推出,展出了一件通高20.7厘米、通宽16厘米的明代沉香木雕漆金观音像。
- 韩飞
- 关键词:木雕观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