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记文

作品数:13 被引量:136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经济管理
  • 9篇社会学
  • 2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5篇老年人
  • 3篇老年
  • 2篇幸福感
  • 2篇志愿
  • 2篇中国老年人
  • 2篇生命表
  • 2篇退休
  • 2篇退休老人
  • 2篇青年
  • 2篇主观幸福
  • 2篇主观幸福感
  • 2篇就业
  • 1篇低生育
  • 1篇低生育率
  • 1篇调查数据
  • 1篇多维度
  • 1篇性别
  • 1篇性别差异
  • 1篇影响因素
  • 1篇志愿活动

机构

  • 12篇中国人民大学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12篇王记文
  • 3篇宋健
  • 2篇曹杨

传媒

  • 4篇老龄科学研究
  • 3篇人口与发展
  • 1篇中国青年研究
  • 1篇青年探索
  • 1篇人口与经济
  • 1篇西北人口
  • 1篇中国心理卫生...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公益活动参与对退休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基于北京市西城区的调研被引量:13
2015年
在积极老龄化的政策框架下,国外研究开始关注社会参与,尤其是公益活动参与对退休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本研究以活动理论为基础,提出"参与公益活动的退休老人的生活满意度相对更高吗"的疑问,采用交互分析和有序逻辑斯蒂(Ordinal Logistic)回归模型,考察退休老人参与公益活动对其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并分性别检验回归结果的稳健性。参与公益活动能显著提高退休老人的生活满意度,且与女性老人相比,男性老人参与公益活动更有可能提高其生活满意度。基于此,提高男性退休老人的公益活动参与意识,并设计年龄导向的公益活动,将能有效引导我国退休老人参与公益活动,促进其积极老龄化。
曹杨王记文
关键词:退休老人生活满意度
很低生育率背景下中国的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CGSS(2010~2015)重复调查数据的分析被引量:29
2018年
在很低生育率背景下,本文结合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0、2012、2013和2015年数据,使用广义Poisson回归模型,选用理想子女数指标,对大陆31个省份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女性的生育意愿低于男性;农村的生育意愿高于城市;未婚群体的生育意愿低于已婚群体,与以往研究一致。然而,年龄与生育意愿无关;汉族的生育意愿低于少数民族,但存在省份和时间的变异;收入与生育意愿之间的关系呈倒U型分布;受教育程度与生育意愿呈V字型分布;养老靠子女的居民生育意愿更低;就业单位为国有部门的生育意愿与非国有部门并无差异。本文认为,生育意愿受到外部制度环境的制约,避免低生育率陷阱的根本是提供支持性的就业和家庭政策。
王记文
关键词:生育意愿理想子女数
中国城市退休老人参与老年大学的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利用"2000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一次性抽样调查"和"2010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数据,分析城市老年大学的供给和参与的变化情况。中国城市老年大学存在参与不足的现象。进一步探讨生物属性、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对城市退休老人参与老年大学的影响。城市退休老人是否参与老年大学与其自身的心理状况、经济条件、社会属性均有显著关系,精力充沛、经济条件越好、受教育程度较高、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帮助子女料理家务、愿意走出家门接触新鲜事物、喜欢结交朋友、邻里互动频率越高以及子女孝顺的城市退休老人参与老年大学的可能性更高。
曹杨王记文
关键词:影响因素
志愿活动参与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为了探究参加志愿活动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是否有影响以及有何影响,结合2013年北京市西城区老年人调查数据,首先对志愿活动参与和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进行单变量分析,发现志愿活动参与程度更高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更高;但通过进一步的一般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经常参加志愿活动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并不会提高,反而会下降,这与我们通常的认识形成鲜明的对比;随后对这种矛盾现象进行了尝试性的解释。研究认为,老年人参加志愿活动并非越多越好,恰当的家庭支持和社区服务应该及时配给,以提高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王记文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老年人
中国青年的婚姻状态与主观幸福感被引量:26
2016年
以18~44岁中国青年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3年数据,实证研究了婚姻状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特别关注年龄和性别差异,及受教育程度和城乡特征对性别差异的调节作用。还将二者间的关系在青年与中老年人群中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结婚有助于提升青年的主观幸福感,尤其会显著提升大龄青年的比较幸福感。婚姻状态对非常幸福感的影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婚姻状态对幸福感影响的性别差异受到城乡特征的调节,但与受教育程度无关。婚姻状态对于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在青年和中老年人群间存在显著差异,中老年未婚者比青年未婚者幸福感水平更低。
宋健王记文
关键词:青年婚姻状态主观幸福感婚姻挤压
中国老年人认知功能减退的性别和城乡差异被引量:21
2019年
目的:了解中国老年人认知功能减退的性别和城乡差异,为改善老年人的认知功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项目,收集2005、2008、2011、2014年各4393、4122、2398、1760名65~104岁老年人追踪数据,采用简易认知量表修订版(MMSE-R)评估认知功能。应用增长曲线模型拟合出老年人的认知轨迹,分析老年人认知轨迹的性别和城乡差异。结果:男性、城市、经济状况好、参加社会活动、不患相关慢性病老年人的MMSE-R得分高于女性、乡村和镇、经济状况差、不参加社会活动、患相关慢性病的老年人(均P<0.05)。增长曲线模型结果显示,老年人的认知功能随年龄增长呈现非线性下降趋势。结论:中国老年人的认知功能随年龄的增长加速下降,不同性别、城乡老年人的认知轨迹存在明显差异。
魏蒙王记文
关键词:性别差异城乡差异老年人
中国人口生存曲线的矩形化与平均预期寿命的变动分析:1981—2015年被引量:2
2018年
利用1981年、1989年、2000年、2010年、2015年的分年龄死亡率数据构建了生命表,并根据生命表的函数计算了平均预期寿命,以此对我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死亡率和平均预期寿命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发现:我国死亡率在2000年之后下降较快,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下降较慢;生存曲线呈现出矩形化的特征;作为死亡率下降和存活曲线矩形化的结果,我国的平均预期寿命也在逐渐延长,生命表的矛盾现象在2010年消失。
王记文
关键词:生命表
中国城乡居民平均预期寿命变化趋势:2000-2010年被引量:4
2017年
通过时期生命表的编制技术,比较了2000年至2010年我国城乡居民平均预期寿命的差异及其变化趋势。研究发现:我国城乡居民的平均预期寿命经历了一个较大幅度的增长过程,其中,乡村居民平均预期寿命的增长幅度大于城市和镇,但城市和镇的居民平均预期寿命高于农村的基本格局仍未被打破;与此同时,不论是城市、镇,还是乡村,女性人口平均预期寿命高于男性人口的状况仍然维持不变,且女性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增加绝对额还要大于男性人口,这主要归功于乡村女性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大幅增加;由乡村性别差异引起的居民整体预期寿命差异,也经历了一个扩大的过程。
王记文
关键词:生命表
孙子女照料与老年人就业的关系研究被引量:27
2018年
利用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分析我国有18岁以下孙子女的60—79岁老年人孙子女照料和其就业间的关系。结果发现,近六成老年人承担着孙子女照料责任;近1/4的老年人还在工作。就整体和城镇老年人而言,孙子女照料与其就业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但在60—64岁老年人中,二者则存在非常显著的负向关系。乡村老年人虽呈现出孙子女照料与就业兼顾的特征,但在控制变量内生性后,这一特征消失。文章还就老年人的工作家庭平衡问题与积极老龄化政策措施进行了讨论。
宋健王记文秦婷婷
关键词:就业老年人积极老龄化
青年就业的多维度观察与思考被引量:1
2019年
目前衡量就业问题最常用的指标是失业率,对失业率指标能否准确、全面地测度青年就业问题还缺乏深入思考。本文构建了青年就业的多维度量框架,利用全国人口普查和相关抽样调查的数据,从数量维度、时间维度和稳定性维度,对21世纪初期中国青年就业状况进行观察与讨论。主要判断包括:研究当代青年就业问题,以20岁作为年龄下限更为合理,反映基本完成中高等教育的青年群体参与社会劳动的状况;仅用失业率高低来判断青年就业问题有失偏颇,青年经济活动人口群内特质性更强,应结合劳动参与率指标进行精细化考察;基于统一框架,从多维度、运用多个指标进行观察,有助于寻找青年就业的规律性特征,并探索就业问题的解决方案。
宋健王记文王中汉
关键词:青年就业失业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