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乐
- 作品数:10 被引量:58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 “伊斯兰国”组织与“基地”组织关系探析被引量:7
- 2017年
- 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兴起是国际恐怖主义与极端主义发展的新动向。在"伊斯兰国"组织的发展过程中,它与"基地"组织的关系经历了合作、隶属、离心与自立的历史演变。目前,这两个恐怖组织为争夺全球"圣战"运动的主导权和正统性,围绕领导权威、话语叙事和国际声誉展开了一系列的斗争,反映出二者关于全球"圣战"运动围绕首要敌人、核心关切和暴力程度的路线分歧与战略较量。"伊斯兰国"组织与"基地"组织双煞并立的两极格局导致国际反恐形势日益严峻,也使得国际秩序和地区安全所面临的冲击和挑战不断加深。对此,国际社会需要审慎研判"伊斯兰国"组织与"基地"组织之间合流、分立或共治这三种可能的关系发展趋向,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 刘乐
- 关键词:恐怖主义反恐
- “伊斯兰国”兴起与国际安全新挑战被引量:8
- 2016年
- "伊斯兰国"的兴起标志着恐怖主义浪潮与吉哈德运动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而这是根植于中东地区深层的宗教、政治和社会因素。同时,"伊斯兰国"自身的组织建设、经济管理和民众动员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伊斯兰国"的兴起产生了重要的国际影响,它不仅与"基地"组织争夺全球"圣战"的主导权,而且对外输出暴力恐怖和意识形态,导致国际冲突与地区动荡,挑战传统观念和国际规范,加速了中东地缘政治关系的重塑与国际反恐力量的分化和重组。此外,"伊斯兰国"的兴起还推动着国际体系边缘群体的宗教化、集体化实践,造成了对国际秩序的冲击和挑战。为此,国际社会需要认识到"伊斯兰国"背后的恐怖主义运动与重建哈里发国家政治实践的双重属性,关注其背后的滋生土壤,以求更加妥善有效的应对之策。
- 刘乐
- 关键词:地区与国别政治恐怖主义反恐
- 反恐时代的生命政治:反思与重构
- 2017年
- 生命政治既是审视全球反恐治理的一个全新视角,也是当代国际反恐政治重要的构成维度。当前反恐时代的生命政治突出地表现为对生命权力的社会建构、对生命健康的卫生治理以及对生命价值的双重标准的衡量。对反恐时代生命政治的反思,旨在反映当前反恐治理面临的双重威胁:一方面是恐怖主义及其行为实践本身造成的现实威胁,另一方面则是反恐实践行动中的权力扩张与价值撕裂。因此,在对当前反恐时代的生命政治进行重构的过程中,践行化敌为友的"协和"精神远比树敌后再改造与消灭的"同化"举措更加契合世界政治视域下反恐治理的基本旨向。
- 刘乐
- 关键词:恐怖主义生命政治世界政治
- 中国海事外交:现状与未来被引量:1
- 2017年
- 随着国际社会在海洋事务领域的交往互动日益频繁而密切,以海上安全保障和海洋环境保护为主要内容的海事外交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对于中国海事来说,其国际职能就主要包括国际派驻、国际建设和国际履约。但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我国海事还存在话语权与领导力有限、制度建设与规范扩散欠缺,以及国际合作与协调机制亟待加强等问题不足和发展空间。为此,我国需要加强对海事议题的政治关注和战略规划。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海事近期就可以首先实现担当"海上丝路"的核心海事保障国,中期可以寻求扮演能够发挥地区领导作用的海事大国,远期则可以努力建设有全球影响力和号召力的海事强国。
- 刘乐
- 关键词:海洋安全
- 关系的负面效应与身份间消极互动被引量:9
- 2018年
- 关系具有正负两面性。其中,关系的负面性是指行为体在关系联结与互动过程中所承担的风险和付出的代价。关注关系的负面性,有助于我们理解行为体之间相互弱化彼此身份认知的消极互动:关系的负面效应催生特定身份与其反向身份之间产生角色规范不协调与行为预期不匹配的身份错位,进而引发彼此在不一致方向上高强度往来的互动失衡,最终使得互动双方围绕不对称关系的疏密程度而陷入强权方担心"被牵连—被离心"、弱权方忧虑"被束缚—被抛弃"的关系困境。美国和巴基斯坦对于两国不对称反恐联盟在"议题伙伴"与"安全盟友"之间的身份错位引发双方在充分行动配合与实质安全合作之间的互动失衡并最终使得美巴双边安全关系陷入疏密失宜的两难困境就是一个例证。鉴于此,行为体之间的身份互动应该根据双方共有的关系基础而确立适宜的交往边界并保持恰切的关系距离,以期缓解关系的负面效应。
- 刘乐
- 关键词:身份政治美巴关系反恐联盟
- 反恐时代的生命政治:反思与重构
- 2017年
- 2001年发生的事件拉开了反恐时代的历史大幕,“伊斯兰国”的崛起再次加深了国际社会对这一时代特征的认识。与此相伴,反恐治理的理论与实践则在知识和行动上进行了这一时代的社会再生产。
- 刘乐
- 关键词:社会再生产反恐时代
- 社会网络与“伊斯兰国”的战略动员被引量:16
- 2016年
- "伊斯兰国"的快速崛起使其成为当前国际安全研究的重要议题。它在兴起过程中成功的战略动员,集中体现了当代恐怖主义的"进化"与变形。首先,它通过开动"国家"机器,编织了一张可供战略动员的恐怖主义社会网络;其次,它通过配合使用媒体、人力与财政三大战略动员手段,汲取了充分的国际关注、人力资本和经济资源;再次,它通过与"基地"组织的战略竞争、在中东地区的渗透扩张和向国际社会输出暴力的对外行为,力图实现自身的战略目标:组织的生存和发展以及在其治下的政治秩序。长远来看,"伊斯兰国"庞大的恐怖网络和强大的战略动员能力将使得国际反恐形势日益严峻。为了克服其战略动员造成的多重影响,国际社会需要采取更具针对性和系统性的举措予以应对,以求有效化解这一组织对国际安全和地区秩序不断加深的威胁和挑战。
- 刘乐
- 关键词:社会网络恐怖主义
-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海事保障与中国角色被引量:5
- 2017年
- 海事是指关于人和船在何种航行环境下进行哪些水上活动的事务。为了有效应对人类在利用和经略海洋过程中遇到的海洋环境威胁和海上安全挑战,国际社会加强了对于海洋安全的海事保障,并进一步兴起了以海上安保与海洋环保为主要内容的海事合作。随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逐步推进,有关各方必然将面临一系列的安全风险。在此基础上,中国与相关国家产生了提供充分海事保障与加强国际海事合作的现实需求。对于中国海事来说,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可以从大国协调与机制完善、规范重塑与标准修订、国际交流与队伍建设三个方面入手,寻求建立一个涵盖重点港口、支点国家与辐射对象的国际海事合作网络,这将会有利于保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顺利建设,有益于促进中国周边外交的有效开展,有助于推动大国间的安全合作。
- 戚凯刘乐
- 关键词:海事海洋安全中国外交
- 左右逢源还是进退两难:朴槿惠时期的韩国在中美间的两端外交被引量:7
- 2016年
- 随着中美两国在东亚地区战略竞争态势的日益加剧,这一地区的国际行为体以中等国家为代表展开了一系列的两端外交,并将在中美间实现左右逢源作为最优的战略目标。以韩国为例,其在中美间的两端外交就是四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首先,它受到韩国灵活平衡战略文化传统的影响;其次,它是当前国际体系鼓励的战略行为;再次,它是韩国国内基于国家利益的战略共识;最后,它是朴槿惠总统审时度势的战略决策。对于中等国家来说,实现左右逢源的两端外交需要具备五个基本条件:缓和的两极体系结构,自身充分的战略价值,领导人的战略胆识和外交技巧,克服两端外交的负面效应以及管控各端关系中的冲突因素。具体来说,在战略实践和外交操作方面就包括灵活务实、议题主导和大国关系的积极第三方等核心要素。对于中美两国来说,中等国家实施两端外交,有助于避免双方为争取后者而展开恶性竞争。与此同时,这种战略尝试的成功,也将使得中等国家乐于在中美间扮演积极第三方的角色,从而发挥某种外部战略稳定的作用,进而促进中美间宏观战略环境的整体优化。
- 刘乐
- 理解国际关系中的身份退化被引量:7
- 2015年
- 身份退化是指行为体对特定身份从习得到抛弃的过程和状态。但囿于主流建构主义的"进化偏好",学界对此问题一直缺乏足够关注。要理解国际关系中的身份退化,就需要回答身份为何退化,如何退化。在理论部分,身份可以划分为权力型和观念型两种基本类型,二者经由权力与观念在关系式微基础上利弊权衡的不同退化路径,分别通过变革与内隐,退化为死亡状态和休眠状态。在案例部分,李氏朝鲜在朝贡体系中经历了既有身份退化的嬗变过程:首先,在明清鼎革时期,李氏朝鲜对华观念型身份退化为休眠状态,表现为前期的北伐大义论和中后期的尊周思明思想。与此同时,随着清朝重塑正朔的努力以及积极推行王道外交,这一身份逐渐被激活。其次,由于东亚近代化进程中清朝衰落、日本崛起和列强环伺,导致李氏朝鲜对华权力型身份退化为死亡状态,表现为朝贡体系的瓦解和东亚的殖民化进程。
- 刘乐
- 关键词:李氏朝鲜朝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