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红梅

作品数:25 被引量:115H指数:7
供职机构: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宁夏高等学校科研基金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指导性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5篇农业科学
  • 7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6篇荒漠
  • 16篇荒漠草原
  • 16篇草原
  • 15篇土壤
  • 14篇灌丛
  • 8篇织物
  • 7篇水分
  • 7篇土壤水
  • 6篇土壤水分
  • 4篇灌丛化
  • 4篇玻璃纤维
  • 4篇传热
  • 3篇数值模拟
  • 3篇土壤呼吸
  • 3篇土壤微生物
  • 3篇微生物
  • 3篇纤维
  • 3篇纤维织物
  • 3篇镶嵌体
  • 3篇隔热

机构

  • 18篇教育部
  • 16篇宁夏大学
  • 8篇天津工业大学

作者

  • 24篇王红梅
  • 16篇王红梅
  • 12篇赵亚楠
  • 7篇郑振荣
  • 7篇赵晓明
  • 6篇张玉双
  • 2篇张楠楠
  • 2篇陆琪
  • 1篇梁丹妮

传媒

  • 5篇应用生态学报
  • 4篇生态学报
  • 3篇草业学报
  • 2篇材料科学与工...
  • 2篇工程热物理学...
  • 1篇林业科学
  • 1篇纺织学报
  • 1篇产业用纺织品
  • 1篇草业科学
  • 1篇草地学报
  • 1篇中国草地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7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低温固化有机硅耐高温涂层织物的制备被引量:5
2015年
为降低有机硅树脂固化的温度和时间,利用环氧树脂对自制有机硅低聚物进行改性,并进一步在改性硅树脂中添加铝粉、高岭土及白炭黑等功能填料制备复合有硅树脂溶液,将其涂覆在玻璃纤维织物表面,最终制备出具有低温固化功能的隔热涂层玻璃纤维织物.结果表明:环氧树脂分子侧链上的仲羟基与有机硅低聚物发生了接枝反应,环氧基团的保留也为涂层过程中实现低温固化提供了条件;改性硅树脂在700℃时的残留质量为66.2%,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复合有机硅树脂涂层后的织物可在60℃下烘10 min,完成固化过程,烧蚀试验表明涂层后织物的隔热性能显著提高.
郑振荣张玉双王红梅赵晓明
关键词:有机硅环氧隔热耐烧蚀玻璃纤维织物
基于织物几何结构的传热模拟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织物几何结构的传热模拟方法。本发明根据织物参数建立了织物三维仿真模型,用有限元方法对织物模型模拟,模拟受热状态下织物内温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特性。本发明使模拟织物传热变得简单,模拟过程中只需输入织物材...
张玉双郑振荣赵晓明王红梅
文献传递
宁夏东部荒漠草原灌丛引入过程中土壤呼吸响应特征被引量:4
2019年
为探究宁夏东部荒漠草原灌丛引入过程中土壤呼吸响应特征,选取封育草地、放牧地及不同灌丛年限(22、12、3年)和间距(40、6、2 m)的柠条灌丛地(Caragana korshinskii),开展草原-放牧-灌丛引入中土壤呼吸、水分、碳氮、微生物及相关研究。结果表明:0-10 cm土层土壤水分具有明显季节变化,灌丛引入加剧深层土壤水分消耗。土壤呼吸响应表层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灌丛引入后土壤呼吸减弱,不同年限灌丛地与封育、放牧草地无显著差异(P>0.05),但随间距的缩小差异显著(P<0.05)。土壤有机碳在封育、放牧草地随土层加深而降低,且随着灌丛年限的增大和间距的缩小而降低;全氮在封育草地都较高,而放牧地含量较低,随着灌丛年限的增大和间距的缩小而增加,但差异不明显(P>0.05)。灌丛引入使各菌群数量显著增加(P<0.05),但在间距最小(2 m)时显著降低。随着灌丛引入土壤微生物量碳降低,且随年限增长而增加,而在生长到一定年限又随间距的缩小而降低;土壤呼吸熵(qCO2)随年限的增加而减小,随间距的缩小而增大。土壤呼吸与土壤水分、土壤微生物量碳正相关,且与土壤水分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微生物数量负相关,其与放线菌数量显著负相关(P<0.05)。
郭天斗赵亚楠周玉蓉王红梅
关键词:荒漠草原土壤呼吸土壤碳氮土壤微生物
多孔纤维织物热湿传递数值模拟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6年
热湿传递数值模拟的研究可为多孔纤维织物的制备和热湿性能评估提供理论基础。在阐述了织物热湿传递机制的基础上,从织物热湿传递数值模型、数值模拟计算方法以及织物热湿传递性能测试方法 3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关于织物热湿传递方面的新进展,分析了现有织物传热传湿数值模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创建织物三维方向上的热湿耦合模型时,要综合考虑织物本身的交织结构特征和纱线的物理性能;在数值分析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实际应用条件下织物材料物理性能的变化,进一步优化织物传热传湿数值模型,提高模拟计算的准确度。
王红梅郑振荣张楠楠张玉双赵晓明
关键词:织物热湿传递数值模拟热湿耦合
宁夏东部荒漠草原向灌丛地人为转变过程中土壤胞外酶活性响应被引量:8
2020年
以宁夏东部荒漠草原-灌丛地典型镶嵌体内部荒漠草地、草地边缘、灌丛边缘、灌丛地为对象,对各样地植丛和空斑下土壤特性及6种土壤胞外酶活性(纤维二糖水解酶、β-1,4-木糖苷酶、β-1,4葡萄糖苷酶、β-1,4-乙酰基氨基葡萄糖苷酶、亮氨酸氨基肽酶和碱性磷酸酶)进行分析,研究荒漠草原向灌丛地人为转变过程中胞外酶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荒漠草原向灌丛地转变过程中,土壤水分、有机碳、全氮、全磷、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均显著降低,且灌丛地显著低于草地26.0%~88.5%;除草地边缘土壤水分、有机碳空斑略高于植丛外,其他指标均表现为各样地植丛显著高于空斑3.9%~82.3%。6类土壤胞外酶活性在转变过程中均呈下降趋势,降幅为22.1%~82.4%,其中亮氨酸氨基肽酶和碱性磷酸酶降低最为显著,分别降低82.4%和75.5%;除灌丛地β-1,4-乙酰基氨基葡萄糖苷酶在空斑显著高于植丛外,其他胞外酶活性均表现为各样地植丛高于空斑10.7%~42.7%;转变过程中6类胞外酶活性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且均与土壤特性呈不同程度正相关,其中各类土壤胞外酶活性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全氮响应较为积极。
郭天斗于露孙忠超马彦平赵亚楠梁丹妮李志丽王红梅
关键词:荒漠草原土壤特性
宁夏东部荒漠草原灌丛引入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变化及其空间格局预测被引量:15
2019年
以宁夏荒漠草原封育草地、放牧地为对照,对不同年限(3、12、22年)和间距(2、8、40 m)柠条地开展灌丛引入对土壤有机碳(SOC)的影响研究,并模拟预测该地区人工灌丛引入过程中0~40 cm土层SOC空间特征及格局.结果表明:SOC含量随着柠条灌丛引入年限增加和间距的减小而呈增加趋势,各年限和间距柠条灌丛地SOC均值分别比放牧地高42.7%和32.8%,且均与封育草地无显著差异,但SOC的增加趋势在灌丛引入22年出现降低,降幅为27.0%.SOC空间异质性表明,研究区内人工灌丛引入后0~40 cm土层SOC含量为0.21~26.04 g·kg-1,均值为3.75 g·kg-1,变异系数为90.9%~114.7%;0~5、15~40 cm土层符合高斯模型,5~15 cm土层符合球状模型;0~5、5~15 cm土层变程均小于15~40 cm土层,三者分别为3.11、3.00和10.10 km.0~5、5~15 cm土层SOC的块金系数C0/(C0+C)为0.2%~16.3%,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15~40 cm土层的块金系数为36.9%,为中等程度相关.人工灌丛引入过程中加速了退化荒漠草地0~40 cm土层SOC的累积与固定,同时加剧了土壤表层SOC空间异质性、破碎化,且与封育14年荒漠草地SOC含量无显著差异,其空间异质性、破碎化程度随土层深度增加均呈减弱趋势.
赵亚楠杜艳艳马彦平赵延兵周玉蓉王红梅
关键词: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灌丛化
环保型耐高温涂层织物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为制备受热熔融或分解后放出毒害气体低于致毒量的高性能热防护织物,通过在苯甲基有机硅树脂溶液中添加多种填料,利用改性的复合有机硅树脂溶液制备了玻璃纤维涂层织物.探讨了填料粒径及偶联剂等对涂层液存贮稳定性的影响,并对涂层织物的热防护性能和物理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涂层后织物的烧蚀隔热性能显著提高,涂层织物为不燃材料;在不超过600℃受热30 min,其性能稳定;遇热释放的烟气中仅有少量的CO和NO_x,其含量远远低于制毒量;涂层后织物具有良好的强力、拒水、拒油及抗静电性能.该涂层织物在产业用和建筑领域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郑振荣王红梅张玉双赵晓明
关键词:有机硅树脂填料涂层烟毒
宁夏东部荒漠草原-灌丛地转变过程土壤氮素响应被引量:3
2021年
选取近30年荒漠草原灌丛引入形成的典型草地-灌丛镶嵌体内部的荒漠草地、草地边缘、灌丛边缘、灌丛地为研究样地,对各样地及其微生境(植丛与空斑)相关土壤指标进行测定,以了解荒漠草地向灌丛地转变过程中土壤氮素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随草地灌丛化转变,草本与灌丛生物量均增加,其中一年生草本随灌丛引入增加明显;土壤水分、全碳、全氮及微生物生物量均呈降低趋势,微生物数量在草地边缘与灌丛边缘降低,而在灌丛地增加并略高于荒漠草地;从荒漠草地转变至灌丛地,硝态氮显著升高52.3%,最高为28.45 mg N·kg^(-1),铵态氮显著降低10.4%,最低为4.81 mg N·kg^(-1)。微生物生物量氮与土壤水分呈显著正相关,而矿化氮与土壤水分响应关系则随着植被转变呈非线性变化,即硝态氮和铵态氮与土壤水分在荒漠草地和草地边缘呈正相关,而在灌丛边缘和灌丛地呈负相关。荒漠草地向灌丛地近30年的转变过程中,土壤全氮、微生物生物量氮呈降低趋势,而矿化氮显著增加,其中硝态氮尤为明显,表现出从荒漠草地土壤氮素的硝化抑制向灌丛地硝化加速转变。
李志丽王红梅王红梅马彦平赵亚楠赵亚楠
关键词:荒漠草原灌丛化土壤氮素
荒漠草原灌丛转变土壤水分与地上生物量空间异质性及阈值响应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研究宁夏东部荒漠草原灌丛转变土壤含水量和植被地上生物量的空间特征,探求荒漠草原植被承载的适宜土壤水分生态阈值,以期为优化荒漠草原植被恢复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GIS和地统计学方法,对该地区43个典型的荒漠草原-灌丛镶嵌体区域分别进行草地和相邻灌丛0~2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及植被地上生物量的空间异质性分析。【结果】经典统计分析表明:0~200 cm土层的平均土壤含水量表现为草地(6.23%)大于灌丛(5.47%),在80~200 cm土层尤为明显,草地和灌丛土壤含水量分别为1.37%~25.36%和1.5%~19.58%;草地和灌丛的0~2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变异系数为28.94%~62.30%,均属中等变异,且灌丛土壤含水量的变异系数较高;草地和灌丛地上生物量分别为0.06和0.56 kg·m^(-2),两者的变异系数均为中等变异。地统计分析表明:0~2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的结构方差比[C/(C_(0)+C)]表现为草地(0.75)大于灌丛(0.64),且均随土层加深而逐渐减小;土壤含水量的变程(A_(0))表现为灌丛(45.84 km)显著大于草地(18.56 km)(P<0.05),两者在120~200 cm土层的最佳半变异函数模型均为纯块金效应模型;植被地上生物量的结构方差比表现为灌丛(0.76)大于草地(0.37),变程表现为草地(43.91 km)显著大于灌丛(12.77 km)(P<0.05)。基于植被转变地上生物量和土壤含水量现状分析,荒漠草原0~2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响应阈值为8.11%~14.19%。【结论】荒漠草原灌丛转变显著增加了地上植被生物量,使其在景观尺度上的空间异质性增强,并加速了深层土壤水分的利用消耗,降低了土壤含水量及其在景观尺度上的异质性,因调查年份及前期数年降雨偏多,草地、灌丛的较深层土壤含水量均呈纯块金效应。
赵亚楠赵亚峰王红梅王红梅李志丽
关键词:荒漠草原土壤水分生物量空间异质性
基于纱线交织结构的织物传热模拟方法被引量:4
2016年
与以往热分析中将织物看作匀质平板不同,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纱线交织结构模拟织物传热的方法。以玻璃纤维织物为例,首先基于纱线交织结构构建织物几何模型,然后利用有限元方法研究织物内温度场的分布。结果表明:基于纱线的交织路径和横截面形状,构建的玻璃纤维平纹、锻纹和方平织物模型与真实织物外观十分接近;基于织物的几何模型进行热分析时,可实现分别定义织物和空气部分的物理性能参数,不仅获得不同时刻织物受热面和截面的温度场分布规律,而且模拟结果与试验值比较接近。验证了用该方法进行织物三维热传递模拟是可行的、有效的,可为今后织物热传递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郑振荣张玉双王红梅赵晓明
关键词:织物有限元法热分析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