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谭显政

作品数:11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湖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人民医院仁术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影像
  • 4篇肿瘤
  • 3篇胰腺
  • 2篇胰腺肿瘤
  • 2篇影像学
  • 2篇神经内分泌
  • 2篇神经内分泌肿...
  • 2篇腺癌
  • 2篇腺肿瘤
  • 2篇良恶性
  • 2篇内分泌
  • 2篇内分泌肿瘤
  • 2篇恶性
  • 2篇分泌
  • 2篇CT影像
  • 1篇胆囊
  • 1篇胆囊扭转
  • 1篇碘剂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新型冠状病毒

机构

  • 11篇湖南省人民医...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作者

  • 11篇谭显政
  • 7篇刘鹏
  • 7篇刘建滨
  • 3篇黄锋
  • 2篇毛志群
  • 2篇郭一清
  • 2篇邓中华
  • 2篇谢安
  • 2篇廖金卯
  • 2篇曾禹莉
  • 1篇雷衍军
  • 1篇李国光
  • 1篇刘宇
  • 1篇史凤霞
  • 1篇李光义
  • 1篇刘昌军
  • 1篇刘芳
  • 1篇喻宏
  • 1篇范立新
  • 1篇刘宁

传媒

  • 3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T增强扫描对良恶性胰腺无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 :探讨CT增强扫描在良恶性胰腺无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NF-p NETs)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经临床病理证实为NF-p NETs的CT资料,比较良恶性NF-p NETs相关CT征象的差异。结果 :恶性组病变平均直径(6.2±1.8)cm,良性组病变平均直径(4.5±1.5)cm,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NF-p NETs中,11个病变具有侵袭性,其中良性组3个,恶性组8个,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2组动脉期及门脉期肿瘤绝对强化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动脉期及门脉期肿瘤绝对强化值可作为除病变大小、侵袭性外鉴别NF-p NETs良恶性的有价值的指标。
谭显政刘鹏刘建滨郭一清毛志群喻宏
关键词:胰腺肿瘤
外伤后高流量型阴茎异常勃起CT诊断及介入治疗一例
2015年
患者男,26岁。因阴茎异常勃起20d于2014年11月26日就诊。患者20d前行走时摔倒致会阴部骑跨伤,会阴部肿胀、疼痛,尿流变细,无排尿困难和肉眼血尿,无尿频、尿急、尿痛,无发热、寒战。伤后阴茎呈持续半勃起状态,可射精。体检:外生殖器无畸形,阴茎呈半勃起状态,阴茎、阴囊无瘀斑,阴茎与阴囊交界处可见一个直径1cm硬结,局部压迫硬结观察3~5s,可见阴茎逐渐疲软。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无异常。
谭显政刘宁郭一清刘建滨
关键词:阴茎异常勃起CT诊断高流量外伤后勃起状态
新型容积定量技术评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CT影像特征
2020年
目的:利用3DPulmo软件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T表现进行定量评价。方法:收集符合软件分析要求的43例COVID-19确诊患者的肺部薄层CT数据,运用西门子Snygo.via工作站中Syngo.CT Pulmo3D软件,定量分析不同分割区域肺组织的平均密度、病灶容积及病灶容积百分比。结果:女性患者21例,男性22例,平均年龄(51.08±15.32)岁。通过肺叶自动分割发现,35例(81.40%)患者累及2个及以上肺叶,且以累及下肺者多见(52.50%)。上中下均等分割左右肺显示,区域肺组织平均密度有统计学差异(P分别为0.00、0.04、0.00、0.00、0.04、0.00、0.00、0.00、0.03),上部1/3肺密度最低,下部1/3肺密度最高。左、右肺病灶容积表层所占百分比高于核心区,二者有统计学差异(P分别为0.01、0.00),左、右肺相同区域(核心和表层)病灶容积所占百分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分别为0.11、0.13)。按不同年龄分组进行比较,肺部病灶总容积两者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分别为0.08、0.11),但双肺病灶容积百分比有统计学差异,50岁以上组病灶容积百分比高于50岁以下组(P=0.04)。结论:3DPulmo可定量评价新冠肺炎CT特征,提供了病灶容积和病灶容积百分比的客观指标,是一种全新的评价方法。
谢安刘建滨欧阳欣谭显政顾潜彪曾禹莉黄锋陈翔邓中华廖金卯刘鹏
骨外尤因肉瘤的影像学表现
2024年
目的 探讨骨外尤因肉瘤(EES)的影像学表现和临床病理特征。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3年1月湖南省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EES的临床、影像学资料及病理特征,其中7例行CT检查(增强5例),9例行MRI检查(增强8例)。结果 病灶位于脊柱旁3例,右咽旁间隙1例,纵隔1例,左大腿1例,左耻骨旁软组织1例,腹膜后1例,盆腔1例,前列腺2例,左肾1例,胰腺1例,肝脏1例。14例EES均表现为单发实性肿块,13例呈团块状,病灶最大径线48.0~180.0 mm。8例密度或信号不均匀,8例可见囊变坏死,1例钙化。增强后8例呈不均匀强化,12例呈重度或中重度强化。10例形态不规则,11例有周围器官或组织侵犯,3例无周围器官和组织结构侵犯,5例合并周围骨质破坏,1例合并左肾静脉和下腔静脉癌栓和血栓、髂静脉血栓。结论 EES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影像上多表现为骨外软组织内体积巨大的实性肿块,密度或信号多不均匀,形态不规则,常伴囊变、坏死并侵犯周围器官或组织,影像学对术前诊断、临床分期、治疗及疗效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史凤霞刘宇刘鹏谭显政范立新
关键词:尤因肉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病理学
胆囊扭转的影像学特征
目的 胆囊扭转是胆囊围绕胆囊管及胆囊动脉发生旋转产生,它是腹痛的罕见病因.目前有关胆囊扭转的影像学表现鲜见报道,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1例经手术证实为胆囊扭转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总结胆囊扭转的影像学特征,以...
谭显政
关键词:胆囊影像学特征
基于影像组学分类器术前预测直肠非黏液性腺癌淋巴结转移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影像组学方法在术前预测直肠非黏液性腺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1例手术病理切片证实为直肠非黏液性腺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61例为训练样本,30例为验证样本。基于全瘤体积,从每个原发病灶术前高分辨T2加权成像(T2-weighted imaging,T2WI)图像中提取影像组学特征1 301个。基于训练样本,利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the 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逻辑回归方法筛选关键特征并构建影像组学分类器。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影像组学分类器的辨别效能,并将其与形态学标准进行比较。在验证样本中验证影像组学分类器的价值。结果:由5个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的分类器与淋巴结转移状态有关(P<0.001)。在训练样本和验证样本中,影像组学分类器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4(95%CI:0.787~0.960)和0.878(95%CI:0.727~1.000),形态学标准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19(95%CI:0.487~0.752)和0.556(95%CI:0.355~0.756)。无论是训练样本还是验证样本,影像组学分类器的诊断效能均高于形态学标准(均P<0.05)。结论:影像组学分类器可术前个体化预测直肠非黏液性腺癌淋巴结转移,而且其诊断效能高于形态学标准。
谭显政陈浩张亭吴瀚慧曾艳峰黄锋余毅龙刘建滨刘鹏
关键词:直肠肿瘤
CT影像组学评估胰腺癌生物学行为的价值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CT影像组学术前无创性评估胰腺癌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94例胰腺癌患者的CT及临床资料,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方法将患者按照7∶3分为训练组65例和验证组29例。提取肿瘤术前CT图像的三维影像组学特征。在训练组中建立预测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像组学标签并评估其预测效能,并在验证组中进行验证。结果基于7项影像组学特征建立的CT影像组学模型评分预测胰腺癌分化程度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在训练组为0.77,敏感度为69.2%,特异度为76.9%;验证组为0.71,敏感度为69.2%,特异度为75.0%。基于6项影像特征建立的影像组学模型评分预测胰腺癌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在训练组为0.80,敏感度为68.2%,特异度为88.4%;验证组为0.73,敏感度为50.0%,特异度为92.3%。结论CT影像组学可用于术前无创性评估胰腺癌的生物学行为,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参考。
顾潜彪谭显政胡小丽刘建滨刘鹏
关键词:胰腺肿瘤淋巴转移生物学行为
成人十二指肠蹼伴小肠旋转不良一例影像表现
2019年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成人十二指肠蹼伴小肠旋转不良患者一例。男,44岁,以反复上腹痛为主诉就诊。患者行腹部CT检查,可见十二指肠降部明显扩张,肠腔内有5cm×3cm充满水样密度的囊状病灶,囊壁内层见黏膜样强化,壁外还可见强化肠壁,呈"双腔征"改变。腹部MRI示十二指肠降部内囊状病灶T2WI呈混杂高信号,可见分层样改变。MR胰胆管成像显示十二指肠降部囊性病灶与胰胆管结构,胰管轻度扩张。术前影像诊断为十二指肠降部蹼伴小肠旋转不良。此病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
毛志群刘芳谭显政杨平州刘昌军
关键词:憩室磁共振成像
分时段口服稀释碘剂后全腹部平扫及增强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胰腺炎继发胃肠瘘
2024年
目的评价分时段口服稀释碘剂后全腹部平扫及增强多层螺旋CT在诊断急性胰腺炎(AP)继发胃肠瘘(GIF)中的应用。资料与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2022年12月湖南省人民医院连续收集的数据库中108例AP后期患者,记录其人口学信息和临床特征,行分时段口服稀释碘剂后全腹部平扫及增强多层螺旋CT筛查GIF,以此后5 d内的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作为参考标准,计算分时段口服稀释碘剂后全腹部平扫及增强多层螺旋CT诊断AP继发GIF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评价两种方法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分时段口服稀释碘剂后全腹部平扫及增强多层螺旋CT诊断AP继发GIF的敏感度为91.5%(95%CI 78.7%~97.2%),特异度为98.4%(95%CI 90.0%~99.9%),阳性预测值为97.7%(95%CI86.5%~99.9%),阴性预测值为93.8%(95%CI 84.0%~98.0%),准确度为95.4%(95%CI 91.4%~99.3%);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一致性非常好,Kappa值为0.905;Mc Nemar’s检验P=0.375,提示两种方法诊断GIF及其亚组的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分时段口服稀释碘剂后全腹部平扫及增强多层螺旋CT可简单、无创、快速、准确诊断AP继发GIF,为临床诊疗提供更早、更精确和更可靠的影像依据。
黄鹂周广李国光李光义谭显政雷衍军
关键词:胃肠瘘螺旋计算机
湖南首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肺部CT表现
2021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三家医院首次确诊2019-nCoV感染患者的肺部薄层CT图像,总结其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的准确率。方法:评估2020年1月24日~2月15日三家医院发热门诊2019-nCoV核酸阳性患者66例的临床资料,分析主要CT征象、分布及出现频率。结果:女性患者32例(48.5%),男性34例(51.5%),年龄(44.7±16.6)岁,所有患者均有明确的流行病学史及典型临床症状,约半数患者体温及实验室检查正常。60名肺部CT患者中,12名(20.0%)阴性,48名(80.0%)阳性,肺部病灶胸膜下分布30例(50.0%)和弥散分布18例(30.0%),共累及145个肺叶,上肺及下肺分别占37.2%及50.3%,病灶多发为主,累及1个肺叶9例(18.8%),累及2个及以上肺叶39例(81.2%)。肺部CT阳性患者多可见磨玻璃影,仅1例以实变为主,伴发的主要是征象是病灶内血管影增粗31例(64.6%)、临近脏层胸膜及叶间裂增厚18例(37.5%)、小叶间隔增厚17例(35.4%)、实变14例(29.2%),少见征象包括结节伴晕征、反晕征及蜂窝征,没有发现小气道壁增厚及胸腔积液。低龄患者肺部CT阴性多见,老年人蜂窝征常见。结论:初诊COVID-19患者CT征象以胸膜下分布的磨玻璃影为主要特点,病灶内血管影增粗、小叶间隔增厚及实变为主要伴发征象,肺部薄层CT是评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重要工具,可以为及时甄别疑似病例提供一定的价值。
谢安刘建滨欧阳欣喻奇志谭显政顾潜彪曾禹莉黄锋陈翔邓中华廖金卯刘鹏
关键词:CT征象首诊患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