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晓洁

作品数:4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安徽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理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篇氮掺杂
  • 2篇电极
  • 2篇石墨
  • 2篇石墨烯
  • 2篇掺杂
  • 1篇电化学
  • 1篇电化学分析
  • 1篇电极对
  • 1篇豆素
  • 1篇多巴
  • 1篇多巴胺
  • 1篇修饰
  • 1篇修饰电极
  • 1篇盐酸
  • 1篇盐酸异丙嗪
  • 1篇异丙嗪
  • 1篇吡啶
  • 1篇席夫碱
  • 1篇香豆素
  • 1篇联吡啶

机构

  • 4篇安徽工业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北京建筑材料...

作者

  • 4篇黄晓洁
  • 3篇吴芳辉
  • 3篇徐帆
  • 2篇刘飞跃
  • 2篇梁秀丽
  • 2篇江彬彬
  • 1篇许立信
  • 1篇陈国昌
  • 1篇孙清江
  • 1篇孔祥荣
  • 1篇董琦
  • 1篇叶明富
  • 1篇宋超

传媒

  • 2篇分析科学学报
  • 1篇中国陶瓷
  • 1篇化学研究与应...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Fe_3O_4纳米材料的制备与应用被引量:4
2014年
Fe3O4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理化性质而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了纳米Fe3O4的制备方法,包括微乳液法,共沉淀法,氧化沉淀法,还原沉淀法,溶胶-凝胶法,溶剂热法,同时对磁性Fe3O4纳米材料在磁流体和生物传感器、靶向给药载体、MRI造影材料、热疗载体等生物医药方面的应用做了简单的概述。
叶明富逯亚飞董琦黄晓洁许立信孔祥荣陈国昌孙清江
关键词:FE3O4纳米材料磁性
纳米Cu_2O/氮掺杂石墨烯复合修饰电极对多巴胺的电化学分析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本文通过化学还原法制备纳米Cu2O/氮掺杂石墨烯(NG)复合材料,用于构建一种新型的多巴胺(DA)电化学传感器。采用X射线衍射法和扫描电镜对纳米Cu2O/氮掺杂石墨烯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在pH为7.0的磷酸盐缓冲液中,采用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分别研究了DA在纳米Cu2O/氮掺杂石墨烯复合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该修饰电极对DA表现出显著的电催化活性,且DA在修饰电极上的反应受吸附控制。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催化电流与DA的浓度在0.5~700μmol/L之间呈线性关系(r=0.9943),检测限达0.17μmol/L。该修饰电极的选择性高、重复性和再现性好。方法用于实际样品中DA的检测,获得结果较好。
梁秀丽吴芳辉江彬彬徐帆刘飞跃黄晓洁
关键词:多巴胺电化学分析
联吡啶钌/氮掺杂石墨烯/Nafion复合修饰电极电化学分析盐酸异丙嗪的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本文采用电化学性能独特的联吡啶钌(Ru(bpy)32+)、氮掺杂石墨烯(NG)和Nafion膜构建了一种新型的盐酸异丙嗪电化学传感器。采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氮掺杂石墨烯的形貌进行了表征。在Nafion膜中添加导电性好、比表面积大的氮掺杂石墨烯可以增加电子传递速度并且可以防止联吡啶钌扩散到Nafion膜的非电活性区域而增加电极使用寿命。在p H 7.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盐酸异丙嗪在Ru(bpy)32+/NG/Nafion修饰电极上的循环伏安曲线表明,与单一的裸玻碳电极、Ru(bpy)32+/Nafion修饰电极以及NG/Nafion修饰电极相比,该修饰电极使盐酸异丙嗪得氧化峰电流显著增加,而峰电位明显负移,表明采用Ru(bpy)32+/NG/Nafion膜制备的复合修饰电极对盐酸异丙嗪呈现出较强的电化学催化作用。优化实验条件后,发现在1.0×10^-6mol·L^-1~1.0×10^-4mol·L^-1.浓度范围内,盐酸异丙嗪的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3.6×10^-7mol·L^-1。而且该电极的重现性、稳定性和选择性良好,采用标准加入法可成功用于商业盐酸异丙嗪注射液中盐酸异丙嗪的测定。
刘飞跃吴芳辉江彬彬徐帆黄晓洁梁秀丽
关键词:联吡啶钌复合修饰电极盐酸异丙嗪
香豆素席夫碱的Zn^(2+)识别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本文采用5-氯水杨醛与3-氨基-7-羟基香豆素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香豆素席夫碱化合物3-[(5-氯-2-羟基-苯亚甲基)-氨基]-7-羟基香豆素(CHB),并采用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合成产物进行了表征。在CHB的DMF溶液中加入Zn^(2+)后,溶液颜色由无色迅速变为橙黄色,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最大吸收峰从380nm红移至480nm,而且该分子探针在580nm处的荧光强度显著增强,可通过肉眼观察到其在365nm紫外灯下发出的荧光,而其它离子加入后荧光变化微弱或没有变化,表明该分子探针对Zn^(2+)的选择性较高。吸收光谱的变化表明CHB与Zn^(2+)形成了新的配合物,采用Benesi-Hilderbrand方程计算出两者之间以1∶1配位。
徐帆吴芳辉程立春宋超程源晟黄晓洁
关键词:香豆素席夫碱光学传感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