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俊
- 作品数:69 被引量:518H指数:15
- 供职机构:山西农业大学林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更多>>
- 枯落物厚度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天然更新的影响被引量:2
- 2024年
- 以关帝山林区华北落叶松人工纯林为对象,将枯落物分为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基于厚度将其划分为8组,探究枯落物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厚度对林地天然更新的影响,以推动华北落叶松天然更新及生态恢复。结果表明:枯落物未分解层厚度在0.32~0.83 cm,半分解层厚度在0.18~0.89 cm时,更新指数较大(≥0.15),林下更新较好;未分解层厚度>1.1 cm,半分解层厚度>0.5 cm时,更新指数较小(≤0.07),林下更新较差。冗余分析显示,枯落物未分解层厚度对天然更新解释能力高且稳定,贡献率为38.7%;半分解层厚度对天然更新影响不显著。结构方程模型表明,枯落物未分解层厚度增加种子萌发机械阻力,对天然更新有负向直接影响(-0.617),同时通过影响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对天然更新产生正向间接影响(+0.178),综合双重作用(-0.439)表现为对人工林天然更新过程的抑制作用。综上,华北落叶松林下枯落物未分解层厚度与天然更新关系最为密切,半分解层厚度对天然更新影响较小。
- 姚佳峰郭钰董媛隋想吉星宇杨南魏曦梁文俊
- 关键词:华北落叶松结构方程模型
- 油松人工林的更新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松人工林的更新方法,首先在所需要的造林地上按照设定的行、列间距栽植健壮的油松苗,栽植以后的2至3年内对没有成活的油松苗进行补植;当油松苗能够结出健康成熟的种子的当年春天进行整地,整地的方法采用穴状整地,...
- 丁国栋梁文俊包岩峰高广磊吕仁猛肖萌石星万丽王新星丁泊元
- 不同密度华北落叶松林天然更新及其影响因子被引量:18
- 2022年
- 以关帝山区8种林分密度(128、240、320、400、480、560、640和720株·hm^(-2))华北落叶松纯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密度下华北落叶松天然更新优劣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更新指数随林分密度增大先升高后降低,中密度(400~560株·hm^(-2))林分更新效果明显优于过疏和过密林分;林下光环境、草本植物及凋落物对落叶松更新有双重作用,光照过强、草本植物盖度过大或凋落物过厚不利于林下更新,土壤有机质可使土壤质地松软、水分含量充足并形成低磷高氮环境促进林分更新;各因子对更新指数的影响依次为:土壤含水量(0.798)>全氮(0.621)>凋落物厚度(-0.597)>土壤孔隙度(0.504)>土壤有机质(0.493)>全磷(-0.404)>林下总光照(-0.274)>草本植物盖度(-0.021)。在后续森林经营中,可通过抚育间伐或补植将林分密度控制在480株·hm^(-2)左右,并适当清理林下凋落物,改善土壤条件,促进华北落叶松天然更新。
- 卫舒平梁文俊魏曦卜瑞瑛姚佳峰
- 关键词:华北落叶松土壤因子
- 行带式沙蒿灌丛的防风阻沙效益模拟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研究不同配置人工模拟行带式黑沙蒿防风阻沙效益的差异,为沙区人工植被建设以及荒漠生态系统的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模拟试验的方法,模拟了3种不同配置的沙蒿灌丛,对其剖面风场以及输沙率进行观测。[结果]单行配置防风效能较低,双行和3行配置防风效能较高,且随着风速的增大,3种配置林带的防风效能都呈递减趋势。林带能有效增加粗糙度,在林带后的粗糙度呈递减趋势。从输沙率来看,双行和3行配置也优于单行。单行矮林在其背风面7H内都能减少风蚀,而双行和3行矮林在其背风面10H处都能有效减少输沙率,防控风蚀。[结论]在沙区沙蒿林营造中,生产配置上侧重双行一带的行带式配置,使其疏透度在45%左右,带距在7H~10H为宜。
- 韦立伟宋翻伶丁国栋王翔宇梁文俊郭跃
- 关键词:黑沙蒿防风效能粗糙度输沙率
- 冀北山地天然次生林土壤有机质空间异质性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以冀北山地山杨白桦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探讨该群落土壤垂直方向有机质的分布格局和空间变异特征。【方法】采用大面积野外调查数据,运用统计学、GIS空间结构分析技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的是0~20cm层,20~40cm有机质含量最小。变异系数随土壤深度的增加逐渐增大,3层都属于中度变异;3层有机质含量的最佳理论模型分别为指数模型、高斯模型和球型模型;各层有机质含量集中区和插值分析分级面积有所不同,但总体变化规律是一致的。0~2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最大,20~40cm层是有机质消耗集中区,有机质含量最小,40~60cm层处于中等水平。【结论】研究区是属于次生山杨白桦林,土壤环境受外界破坏较少,土层垂直方向空间变异不显著,母质层有机质的形成和表层土壤有机质的消耗都处在合理的范围内,体现了该区域土壤处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状态。
- 梁文俊魏曦朱宝才
- 关键词:次生林土壤有机质空间异质性变异函数
- 不同林分密度华北落叶松林的土壤养分特征被引量:16
- 2021年
- 为探明华北落叶松林土壤养分对林分密度的响应,筛选适宜的林分种植密度,以利于华北落叶松林的生长和幼苗更新。采用野外样地调查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林分密度对华北落叶松林土壤养分含量和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除全磷外,土壤养分的分布都具有表聚现象;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全磷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升高趋势,全氮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呈降低趋势,速效磷含量在各土层之间变化不大,差异不显著。随着林分密度增大,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基本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林分密度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最大,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呈负相关关系,其中,与全氮含量相关关系显著(P<0.05),与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呈正相关关系;当林分密度为125株·hm^(-2)时,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在10~20 cm土层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8.20 g·kg^(-1)、1.45 g·kg^(-1)和143.27 mg·kg^(-1);当林分密度为500株·hm^(-2)时,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在0~10 cm土层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73 g·kg^(-1)和16.07 mg·kg^(-1)。综合考虑土壤养分含量、土地的承载能力和枯落物的分解程度,建议将林分密度控制在125株·hm^(-2),该密度较适宜于研究区内华北落叶松的生长,更有利于幼苗更新。
- 卜瑞瑛梁文俊魏曦卫舒平肖韦江
- 关键词:林分密度土壤养分含量
- 蔡家川流域人工刺槐生物量模型的构建与比较被引量:3
- 2024年
- 利用蔡家川流域不同立地条件下48株刺槐样木生物量的实测数据,以胸径、树高、冠幅、冠长及胸径、树高的复合因子为自变量,构建生物量异速生长模型、多元线性模型和相容性生物量模型。采用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估计标准误差(SEE)、总相对误差(TRE)、平均相对误差(ARE)和平均百分比误差(MPE)等6个指标对模型进行拟合度和精确度的检验。结果表明:以胸径(D_(BH))、树高(h)的复合因子构建的生物量模型估测效果较好。3种模型的检验指标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均适用于蔡家川流域刺槐生物量的预测。其中,多元线性模型对树枝、树叶生物量预测效果最佳,预测精度为90.11%和89.72%;相容性生物量模型对总树干、根系和总生物量的预测精度高达91.38%、90.83%、93.90%,并且解决了各器官生物量与总生物量的相容性问题。构建的模型中,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的估测效果最好,多元线性模型和生物量异速生长模型次之。
- 李福明冯泳翰赵怡朱景康魏曦梁文俊
- 关键词:刺槐多元线性模型
- 单点集雨装置及多点式林内穿透雨量的测定系统
-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点集雨装置及多点式林内穿透雨量的测定系统,包括若干,一般≥30个单点集雨装置、若干套集流管、若干集流管架杆、若干根胶管以及一个集雨箱。每套集流管包括若干通过连接管连接组成的集流分管,胶管的数量与集流管的数...
- 丁国栋臧荫桐高广磊苏薇姚国征梁文俊包岩峰赵国平安云贺宇殷小琳
- 文献传递
- 间伐强度对华北落叶松天然更新的影响被引量:12
- 2023年
- 以山西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华北落叶松纯林为对象,设置5个间伐强度(5%、25%、45%、65%、85%),利用相关性分析,构建间伐强度-林下生境-天然更新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间伐强度对华北落叶松天然更新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中度间伐(45%)和强度间伐(85%)林地的更新指数明显大于其他间伐强度并且差异显著。构建的结构方程模型适配度良好,间伐强度对各因子的影响依次为:土壤碱解氮(-0.564)>更新指数(0.548)>土壤容重(-0.462)>母树平均高度(-0.348)>草本植物盖度(-0.343)>土壤有机质(0.173)>枯落物未分解层厚度(-0.146)>土壤全氮(0.110),间伐强度对更新指数有正向影响,这种影响主要通过调整母树高度、加速枯落物分解、改善土壤理化性质,间接促进华北落叶松天然更新。抚育间伐能够有效改善更新苗的生存环境,在后续森林经营中从华北落叶松天然更新的角度考虑,间伐强度选取中度间伐(45%)和强度间伐(85%)更为合理。
- 冯泳翰闫珏郭钰赵怡董媛梁文俊魏曦毕华兴
- 关键词:间伐强度华北落叶松结构方程模型
- 冀北山地山杨白桦混交林林分空间结构研究被引量:5
- 2012年
- 为了探究山杨和白桦混交林的林分空间结构,运用林分结构参数混交度、角尺度、大小比数和直径分布指标,对木兰围场次生山杨、白桦混交林的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山杨、白桦次生混交林的树种组成很丰富,群落中当地树种占绝对主导地位;从水平结构来说,林分平均角尺度为0.502,群落呈现出随机分布格局;群落的树种隔离度很高,平均混交度为0.618,但其主要树种山杨和白桦的混交度最低为0.26和0.39;群落所有乔木树种以胸径作为大小比数的指标的优势树种排列为:落叶松>黑桦>白桦>蒙古栎>山杨>棘皮桦>花楸>云杉>黄桦>油松>五角枫;林分整体处于结构稳定发展状态.
- 梁文俊丁国栋包岩峰贺宇安云臧荫桐高广磊
- 关键词:混交度角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