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浩

作品数:8 被引量:52H指数:4
供职机构:郑州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细胞
  • 2篇衰竭
  • 2篇纤维化
  • 2篇呼吸衰竭
  • 2篇肺纤维
  • 2篇肺纤维化
  • 2篇肺炎
  • 1篇蛋白
  • 1篇信号
  • 1篇血气
  • 1篇血气指标
  • 1篇血清
  • 1篇血清嗜酸性粒...
  • 1篇阳离子蛋白
  • 1篇氧疗
  • 1篇预治疗
  • 1篇早期康复
  • 1篇支气管
  • 1篇支气管肺泡
  • 1篇支气管肺泡灌...

机构

  • 7篇郑州人民医院

作者

  • 7篇张浩
  • 4篇卢滨
  • 2篇吴红科
  • 2篇李利华
  • 2篇姚菲菲
  • 1篇常娟

传媒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临床医学
  • 1篇实用医院临床...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嗜酸性粒细胞、免疫球蛋白E及MP-IgM检测在肺炎患者病情监测中的应用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分析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嗜酸性粒细胞(EOS)、免疫球蛋白E(IgE)及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检测在肺炎患者病情监测中的应用。方法我院收治的88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研究组),采用CURB-65评分标准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组25例、中症组30例和重症组33例,按疾病结局分为生存组70例与死亡组18例,选择同期我院健康体检成人30例(健康组)。检测血清ECP、EOS、IgE及MP-IgM水平,分析血清ECP、EOS、IgE及MP-IgM水平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疾病结局的关系,并应用ROC曲线分析ECP、EOS、IgE及MP-IgM在肺炎病情监测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研究组血清ECP、EOS、IgE水平高于健康组,MP-IgM例数多于健康组(P<0.05);轻症组、中症组与重症组血清ECP、EOS、IgE水平依次升高(P<0.05),MP-IgM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组血清ECP、EOS、IgE水平高于死亡组,MP-IgM例数多于死亡组(P<0.05);血清ECP、EOS、IgE及MP-IgM与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疾病结局呈正相关(P<0.05);血清ECP、EOS、IgE及MP-IgM水平AUC分别为0.675、0.851、0.735、0.906,灵敏度分别为55.60%、72.20%、66.70%、94.40%,特异度分别为78.60%、91.40%、90.00%、77.10%,三者联合检测的AUC为0.967、灵敏度为88.90%、特异性为91.40%,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P<0.05)。结论肺炎患者血清ECP、EOS、IgE及MP-IgM水平较高,其表达水平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疾病结局呈正相关,血清ECP、EOS、IgE及MP-IgM联合检测有助于监测肺炎患者病情,对肺炎患者预后评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张浩卢滨贾金广
关键词: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嗜酸性粒细胞免疫球蛋白E病情监测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血清及肺泡灌洗液中IL-32、PCT的表达及其临床价值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 探究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介素-32(IL-32)、降钙素原(PCT)表达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人民医院2017年4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29例机械通气>48 h的ICU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VAP发生情况分为VAP组(32例)及非VAP组(97例)。记录两组一般资料情况、住院结局(病死率及存活者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比较两组血清及BALF IL-32、PCT水平差异,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血清及BALF IL-32、PCT对VAP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 129例ICU患者中VAP 32例(24.81%),纳入VAP组;无VAP 97例(75.19%),纳入非VAP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VAP组住院期间病死7例(21.88%),非VAP组住院期间病死5例(5.15%),VAP组病死率高于非VAP组(χ^2=6.115,P=0.013);且VAP组存活者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均高于非VAP组(P<0.05)。VAP组血清及BALF IL-32、PCT水平均高于非VAP组(P<0.05)。血清及BALF IL-32、PCT对VAP均具有较高早期诊断价值(AUC=0.900、0.909、0.841、0.885,P<0.05),其截断值分别为17.155 pg/ml、1.345 ng/L、22.640 pg/ml、1.940 ng/L。结论 ICU VAP患者具有较高水平血清及BALF IL-32、PCT,临床可根据上述指标诊断早期VAP,以及时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张浩朱婉玲贾金广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经鼻高流量湿气氧化治疗对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2021年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湿气氧化治疗(HFNC)对呼吸衰竭(RF)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郑州人民医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诊治的80例RF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分别进行无创正压通气(NPPV)救治与HFNC救治。在救治前、救治2 h后对患者相关监护仪指标和血气参数进行测定记录;以及利用劳累度评估量表(Borg)在救治1 h、12 h对患者舒适度进行测评。结果在救治前两组患者相关监护仪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救治2 h后观察组患者呼吸频率、心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血氧饱和度显著升高(P<0.05)。救治前两组患者血气参数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救治2 h后两组体内p H值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动脉氧分压显著高,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显著低(P<0.05);在救治1 h后即刻两组患者舒适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RF患者行HFNC方案救治,能明显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症状,对血气参数改善明显,疗效稳定。
张浩
关键词:呼吸衰竭血气指标
早期康复干预治疗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8
2020年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干预治疗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7例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分为观察组(共39例)及对照组(共38例)。2组患者均给予重症监护病房(ICU)常规处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床上被动关节训练、吸气肌训练及床边主动训练等。对比2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脱机成功率及ICU获得性衰弱(ICU-AW)发病率,并于拔管前采用超声检测2组患者膈肌厚度分数(DTF)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ICU住院时间[(16.58±5.78)d]、机械通气时间[(201.57±26.67)h]均较对照组[分别为(22.54±6.21)d和(261.12±37.43)h]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患者ICU-AW发病率(28.2%)较对照组发病率(44.7%)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脱机成功率(87.2%)较对照组成功率(68.4%)明显提高(P<0.05);拔管前观察组患者DTF[(39.38±5.29)%]较对照组[(26.95±8.69)%)]明显提高(P<0.05)。结论对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实施早期康复干预,能显著缩短患者ICU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改善膈肌功能,提高脱机成功率,且治疗过程中安全性较好,该疗法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张浩卢滨杨付红常娟贾金广
关键词:急性呼吸衰竭早期康复膈肌功能
干扰TRPM7对人肺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研究干扰瞬时受体电位通道7(TRPM7)对人肺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的影响。方法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刺激人胚肺成纤维细胞WI-38和MRC-5,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胶原Ⅰ的表达,来评价细胞的转化。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TRPM7的表达。将特异性的TRPM7 si RNA转染到细胞中,并将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TRPM7 si RNA组、转染非特异性si RNA组(Scramble组)。检测转化过程中相关蛋白α-SMA、胶原Ⅰ、Smad3、p-Smad3及Smad7的表达。结果 TGF-β1(15μg/L)作用24 h后,成功诱导肺成纤维细胞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中TRPM7 m RNA和蛋白高表达,且细胞中α-SMA、胶原Ⅰ、Smad3及p-Smad3的蛋白表达增多,Smad7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TRPM7 si RNA转染组细胞TRPM7 m RNA和蛋白低表达,且α-SMA、胶原Ⅰ、Smad3及p-Smad3的表达下降,Smad7的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调TRPM7可在一定程度上干预肺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该作用可能与TGF-β1/Smads信号通路有关。
李利华卢滨吴红科张浩姚菲菲
关键词:肺纤维化肺成纤维细胞
白藜芦醇抑制Sonic hedgehog信号并减轻大鼠肺纤维化的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对博莱霉素诱导大鼠肺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完全随机分组法将40只SD雄性大鼠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25μmol白藜芦醇组和50μmol白藜芦醇组。模型组大鼠气管内滴注博莱霉素,25和50μmol白藜芦醇组大鼠气管内滴注博莱霉素后分别用25和50μmol白藜芦醇灌胃,对照组大鼠气管内滴注生理盐水。处理30 d后,观察各处理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并检测大鼠肺组织羟脯氨酸(HYP)和Ⅰ型胶原蛋白含量。分离各组大鼠肺成纤维细胞,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 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SHH(Sonic hedgehog,SHH)、Smo、Gli-1 m RNA和蛋白的表达,同时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结果模型组大鼠肺泡结构严重破坏并伴有胶原纤维沉淀,白藜芦醇处理可减轻纤维化病变。白藜芦醇可降低肺组织中博莱霉素诱导的HYP和Ⅰ型胶原蛋白含量。博莱霉素能显著上调成纤维细胞中SHH、Smo、Gli-1m RNA和蛋白的表达,而白藜芦醇则可抑制SHH、Smo和Gli-1的表达。博莱霉素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并减少凋亡,白藜芦醇抑制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结论白藜芦醇可抑制博莱霉素诱导的SHH信号活化并减轻大鼠肺纤维化。
李利华卢滨吴红科张浩姚菲菲
关键词:白藜芦醇肺纤维化博莱霉素成纤维细胞
结缔组织病合并急性间质性肺炎6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病合并急性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11月~2015年2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结缔组织病合并急性间质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纳入60例患者,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28例(46.67%)、类风湿关节炎19例(31.67%)、多发性肌炎/皮肌炎13例(21.67%),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干咳、呼吸困难,X线/CT检查均有双肺弥漫性病变,氧分压降低,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6.67%,病死率为18.33%。结论:结缔组织病合并急性间质性肺炎病死率较高,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是有效的治疗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意义。
张浩
关键词:结缔组织病间质性肺炎糖皮质激素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