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丹丹

作品数:4 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郑州市儿童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神经电
  • 1篇点穴
  • 1篇点穴疗法
  • 1篇点穴治疗
  • 1篇电刺激
  • 1篇电生理
  • 1篇厌食
  • 1篇厌食症
  • 1篇婴儿
  • 1篇婴儿型
  • 1篇婴儿型脊肌萎...
  • 1篇神经电刺激
  • 1篇神经电生理
  • 1篇捏脊
  • 1篇捏脊疗法
  • 1篇脾胃
  • 1篇脾胃虚
  • 1篇脾胃虚弱
  • 1篇脾胃虚弱证
  • 1篇重复神经电刺...

机构

  • 3篇郑州市儿童医...

作者

  • 3篇郭丹丹
  • 2篇张璘
  • 2篇孔林河
  • 1篇胡勇军

传媒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儿童重症肌无力56例重复神经电刺激检测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肌无力(MG)重复神经电刺激(RNS)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对56例MG患儿分别进行双侧面神经、腋神经及尺神经1Hz、3Hz、5Hz、10Hz频率电刺激,观察其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第4波与第1波比较的波幅降低百分比,比较患儿不同MG类型、不同神经以及面神经不同频率刺激的RNS阳性率,分析5Hz刺激面神经时各型患儿CMAP幅值衰减的变化及不同分型与幅值衰减的相关性。结果 56例MG患儿共检测270条神经,RNS总阳性率为73.21%(41/56)。Ⅰa型、Ⅰb型、Ⅱa型MG类型RNS阳性率分别为62.96%(17/27)、75.00%(12/16)、92.31%(12/1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面神经、腋神经、尺神经RNS阳性率分别为73.21%(41/56)、60.87%(14/23)、8.93%(5/56),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3、5、10 Hz电刺激时面神经RNS阳性率分别为42.86%(24/56)、53.57%(30/56)、58.93%(33/56)、23.21%(13/56),组间两两比较,1Hz、3Hz、5Hz电刺激时RNS阳性率均高于10Hz电刺激时(均P<0.05),3 Hz、5 Hz电刺激时RNS阳性率均高于1 Hz电刺激时(均P<0.05),3Hz电刺激时与5Hz电刺激时比较RNS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 Hz刺激时Ⅰa型、Ⅰb型、Ⅱa型患儿面神经RNS衰减的幅值分别为(19.14±3.27)%、(24.55±5.34)%、(52.13±10.49)%,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并且3型患儿面神经RNS衰减的幅值与患儿分型有相关性(r=0.744,P=0.000)。结论 RNS是一项无痛无创、相对不需要患儿配合、敏感度较高的电生理检查,客观性较强且能量化观察指标;3Hz、5Hz电刺激时面神经RNS检测阳性率较高;儿童检测操作方法的改进有助于提高其阳性率。
张璘宋银俏孔林河郭丹丹薛莹洁胡勇军
关键词:儿童重症肌无力重复神经电刺激
捏脊疗法联合点穴治疗脾胃虚弱证小儿厌食症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研究捏脊疗法联合点穴疗法在脾胃虚弱证小儿厌食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厌食症患儿60例,分为脾胃气虚组、阴虚组,每组3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捏脊点穴治疗。统计对比治疗后两组患儿的症状、症候改善情况。结果两组疾病治疗有效率均大于90%,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主症、兼症积分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各项症状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捏脊疗法联合点穴治疗脾胃虚弱证患儿厌食症治疗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儿症状和中医证候,且操作手法简单易学,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郭丹丹孔林河张璘宋银俏
关键词:点穴疗法捏脊疗法厌食症脾胃虚弱证
婴儿型脊肌萎缩症22例临床及神经电生理特征分析
2017年
目的婴儿型脊肌萎缩症22例临床及神经电生理特征。方法选取本院收治并诊断为婴儿型脊肌萎缩症的22例患者,采用临床观察及神经电生理检查,分析其特征。结果 (1)22例患者均表现为对称性肌无力和肌肉松弛,其中母亲有胎动减少病史的3例,肌束震颤者1例,多出现肌萎缩和矛盾式呼吸现象,45.4%伴有吸入性肺炎,18.2%伴有畸形症。(2)共检测患者四肢神经88条,其中动作电位波幅均降低,运动传导速度减缓,终端潜伏期延长。患者肌电图显示有77.2%可见纤颤电位,63.6%可见失神经电位,50.0%运动单位电位时程增宽,45.4%运动单位电位波幅增高。结论婴儿型脊肌萎缩症对患儿影响深远,本研究结果为临床上该病种的早期诊断和控制提供了依据。
郭丹丹
关键词:婴儿型SMA神经电生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