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培培
- 作品数:5 被引量:70H指数:5
-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历史地理农业科学更多>>
- 1960-2012年中国天山山区极端气温的变化特征被引量:11
- 2015年
- 根据1960—2012年天山山区海拔1 500m以上的8个气象站点逐日最高、最低气温资料,利用线性倾向估计法、Morlet小波分析、主成分分析法和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该地区9个极端气温指标的时间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冷昼日数、冷夜日数、冰冻日数、霜冻日数、冷持续日数分别以-0.70,-2.36,-1.00,-5.14,-1.12d/10a的趋势减小,而暖昼日数、暖夜日数、生物生长季分别以0.87,2.70,4.03d/10a的趋势增加,气温日较差的年际倾向率为-0.34d/10a;(2)暖昼(夜)日数的变暖幅度大于冷昼(夜)日数;(3)从空间分布来看,极端气温增加或减少的趋势表现出明显空间差异;(4)天山山区近53a来各极端气温指数都在一定的时间序列中存在不同的周期变化,周期变化明显;(5)因子分析的结果表明,除了气温日较差外,各极端气温指数之间均呈现出很好的相关性。
- 赵培培张明军王圣杰周盼盼刘雪梅王杰
- 关键词:极端气温
- 高亚洲地区夏季0℃层高度变化及其影响特征研究被引量:6
- 2017年
- 基于探空资料与空间分辨率为3°×3°、2.5°×2.5°、2°×2°、1.5°×1.5°、1.125°×1.125°、1°×1°、0.75°×0.75°、0.5°×0.5°的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运用气候倾向率和线性插补法,分析了1979—2012年高亚洲地区夏季自由大气0℃层高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了其与纬度、海拔的关系,以及不同空间分辨率的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与探空实测资料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空间分辨率的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与探空实测资料得到的0℃层高度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普遍表现为上升趋势,并且分辨率为0.75°×0.75°的再分析资料所得的0℃层高度在4800~5000 m之间波动与探空实测资料所得的0℃层高度接近。不同空间分辨率的ERA-Interim再分析数据与探空实测数据得到的0℃层高度有相似的空间分布,并且其空间变化通常与纬度和海拔相关。高亚洲地区0℃层高度表现出了从北到南,从低海拔到高海拔增加的趋势。从1979—2012年将不同空间分辨率的ERA-Interim再分析数据插值到各个站点得到绝大部分站点的内插格点数据与实测资料偏差为负值,也就是说再分析资料得到的0℃层高度与探空实测结果存在冷偏差,并且分辨率相对较高的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与探空实测结果的冷偏差较小的比例更大。
- 周盼盼张明军王圣杰强芳王杰赵培培
- 关键词:ERA-INTERIM
- 2008-2014年祁连山区夏季降水的日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33
- 2016年
- 基于中国自动气象站与CMORPH降水产品融合的逐时降水量0.1°×0.1°网格数据集通过逐时降水量、降水频率和降水强度等指标研究了2008-2014年祁连山区夏季降水的日变化特征,并结合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气象要素对降水日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祁连山区逐时平均降水量和降水频率的时空分布特征较为一致,即东中段大于西段,且7月最大,6月次之,8月最小;降水强度的空间分布则与降水量和降水频率的存在差异,且6月的降水强度平均值最大。2白天和夜间的降水量均表现出东中段多于西段、山区多于平原的特点,并有明显的夜雨现象;从年际差异来看,2008-2014年白天和夜间的降水量均呈增加趋势。3祁连山区夏季降水平均相对变率介于5%~38%之间,全区20:00平均相对变率最大;逐时降水量和降水频率普遍存在较好的相关性,尤其是在东中段。4对比再分析资料发现,祁连山区降水日变化与相对湿度和地面温度等气象要素有关。
- 刘雪梅张明军王圣杰王杰赵培培周盼盼
- 关键词:夏季降水日变化
- 兰州城区绿化植物稳定氢氧同位素特征被引量:10
- 2016年
- 选取兰州城区14个公共绿地作为采样点,采集了常绿植物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大叶黄杨(Buxus megistophylla)以及落叶植物国槐(Sophora japonica)、连翘(Forsythia suspensa)的叶片、木质部,结合兰州市气象局提供的西北师范大学新校区自动气象站的监测数据,分析了4种植物叶片和木质部水稳定氢氧同位素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差异,讨论了其与气温、风速、相对湿度、气压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与常绿植物相比,落叶植物叶片水δ^(18)O更富集,而落叶植物和常绿植物木质部水δ^(18)O在采样期的变化较平缓且与叶片水δ^(18)O的变化趋势相似;4种植物叶片水d变化趋势均与δ^(18)O的变化趋势相反;植物的叶片水蒸腾线斜率和截距与兰州市大气水线相差甚远,且大叶黄杨叶片水和木质部水的蒸腾线斜率最小;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叶片水δ^(18)O、d与各气象要素的相关性是相反的,其中叶片水δ^(18)O和d与风速和气压的相关性较好。
- 周盼盼张明军王圣杰王杰赵培培刘雪梅
- 关键词:绿化植物稳定同位素
- 中国降水云云底高度的估算和分析被引量:11
- 2016年
- 基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发布的622个气象站点1960—2013年的降水量、气压、气温、水汽压和相对湿度等日数据及249个气象站点2013年8月25日至9月25日02、08、14和20时数据,利用中国气象局、Barnes和(Georgakakos的经验公式来计算抬升凝结高度从而近似降水云云底高度,归纳出中国降水云云底高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在整体、季节(除冬季外)、小时和降水量等级为Ⅰ级(P<10mm)、Ⅱ级(10 mm≤P<25 mm)时的空间分布特征基本一致,即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增高,没有显著的年际差异。(2)区域差异显著,就四大自然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而言,青藏高原地区和西北地区的降水云云底高度高于平均云底高度,且除青藏高原地区外其他地区的云底高度呈逐年下降的趋势。(3)从季节差异看,春、夏季的降水云云底高度高,冬季的云底高度最低。(4)日变化明显,08时的降水云云底高度最低,14时最高。(5)利用三种算法算出中国降水云云底高度和降水量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47、-0.46、-0.44,中国云底高度和相对湿度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81、-0.81、-0.79,均呈负相关。
- 刘雪梅张明军王圣杰赵培培王杰周盼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