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国强

作品数:6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大连外国语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文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篇中韩
  • 1篇信息和通信技...
  • 1篇信息技术
  • 1篇信仰
  • 1篇信仰结构
  • 1篇学术特色
  • 1篇研究史
  • 1篇意象
  • 1篇用语
  • 1篇在线学习平台
  • 1篇中国高校
  • 1篇儒教
  • 1篇社会
  • 1篇社会认知
  • 1篇诗歌
  • 1篇思政
  • 1篇通用语
  • 1篇情怀
  • 1篇重文
  • 1篇竹意象

机构

  • 6篇大连外国语大...

作者

  • 6篇张国强
  • 1篇马丽
  • 1篇张俊霞

传媒

  • 2篇东疆学刊
  • 1篇外语与外语教...
  • 1篇韩国语教学与...
  • 1篇教育国际交流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6
  • 1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中韩古典诗歌中的竹意象研究
一、引言竹子清脆挺拔,有节中空,凌霜傲雪、青翠长存。它的这些自然属性,受到了中韩两国文人墨客的喜爱。一句"何可一日无此君"(1)))足见中国文人对竹子的喜爱之情,韩国则有"可爱成绿竹,爱之今成癖"(2)))的名句流世。文...
张国强张俊霞
文献传递
中韩巫文化研究的回顾与比较被引量:2
2021年
中国和韩国关于巫文化的研究至今已有百年的学术历程,在广义萨满式文明视野下对巫文化多样性和价值认同方面有诸多相通点。同时,两国巫文化研究彰显出了不同的学术特色,中国学者集中于文献的梳理,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宗教理论研究巫文化取得了较多研究成果;韩国学者更加关注当地的现当代巫文化遗存研究,在民众文化论框架下采取多元的研究方法。
张国强
关键词:中韩巫文化研究史学术特色
韩国中小学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及启示
2024年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数字化已成为全球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近年来,作为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先行者之一,韩国成功地将信息技术融入教育系统,实现了从传统教学方式到现代数字化教育的显著转变。这一转型包括基础设施的广泛建设和技术的高度整合,还包括在线学习平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发展,以及教师和学生数字素养的培养。这些举措不仅推动了韩国教育体系的现代化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同时也为全球教育的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张国强王贻萱
关键词: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在线学习平台信息和通信技术传统教学方式教育数字化
朝鲜朝对巫俗信仰的社会认知和二重文化信仰结构的形成
2022年
贯穿朝鲜半岛传统社会的文化信仰有两大体系:以男性为中心的儒家文化信仰和以女性为中心的巫俗信仰。巫俗信仰因其不合理性、非伦理性、非经济性,在朝鲜朝受到儒教文化的打压和排斥。但是国家对待巫俗信仰的政策和态度自相矛盾,如组织巫觋参与一些祈福禳灾、医病祛毒活动,并给予这些巫觋相应的身份认可。同时官署和宫中嫔妃好巫、民间崇信巫俗信仰。朝鲜朝后期,儒教文化与巫俗信仰在乡村社会的对立与争夺进入胶着状态,乡村社会文化信仰二重结构逐渐形成。
张国强
关键词:朝鲜朝儒教二重结构
论中国高校朝鲜语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2015年
人才竞争的关键在于人才的创新能力。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就是要使学生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良好的思辨能力和整合运用信息资源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和人文素养。中国高校朝鲜语专业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需求为出发点,朝着培养复合创新型人才的方向发展。
马丽张国强
关键词:朝鲜语专业创新型
非通用语种专业课程思政探索:使命、情怀、视野
2024年
在中华民族伟大革命和复兴的征程中,非通用语教育始终回应时代需求,响应国家号召,服务民族复兴,致力于培养外交、改革开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的人才,体现了专业教育中实施课程思政的历史必然性。新时代非通用语种专业人才培养,还需主动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处理好国家需求、学生个人发展与外语习得规律三要素的关系,把家国情怀的培养作为课程思政的核心要义。非通用语种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要有大视野,并适应新文科背景下“价值塑造”和“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要求,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的设计,打造好主力军、建设好课程链,推进一二三课堂联动。
张国强
关键词:非通用语家国情怀课程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