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茜 作品数:6 被引量:33 H指数:3 供职机构: 兰州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政治法律 更多>>
肠道微生态干预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影响:系统评价和网状meta分析 2024年 目的评估肠道微生态干预对成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肝脏特异性、代谢、炎症和肠道微生物群影响的最新证据。方法检索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筛选符合条件的随机临床试验,对纳入研究的数据进行提取和分析。结果纳入37项随机对照试验:20项评估益生菌,2项评估益生元,10项评估合生元,2项评估益生菌和益生元,3项评估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元,治疗时间7~48周。经网状meta分析,对于大部分临床指标,益生元与合生元组干预效果优于对照组,且呈现出时间相关性,但肠道微生态干预各组干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网状meta分析表明肠道微生态干预改善了NAFLD的临床指标和肠道微生态,提示合生元可能是一种优于益生菌和益生元的干预措施,但需要足够的剂量和干预时间,我们的研究建议至少连续使用24周。 聂瑞 高洁 陈丹妮 王世令 任茜关键词:益生元 合生元 随机临床试验 间隙连接蛋白46基因G143R突变型致病机制的研究 间隙连接蛋白(Connexin,Cx)是一类存在于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是构成间隙连接通道、半通道的基本组成单位。六个间隙连接蛋白单体聚合在一起形成间隙连接子表达在细胞质膜表面,又称为半通道。两个相邻细胞膜表面的间隙连接子... 任茜关键词:基因突变 白内障 文献传递 幽门螺杆菌通过胃癌干细胞诱导胃癌发生的机制 被引量:6 2021年 胃癌干细胞(GCSCs)具有无限自我更新、多重分化、启动肿瘤生长和转移的潜能,CD44、CD133、CD24、Musashi-1等标志物的发现揭示了肿瘤细胞学行为和疾病进展相关的新信息。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有共同的流行病学特点,胃癌高发区人群Hp感染率较高,且Hp抗体阳性人群发生胃癌的危险性高于阴性人群。虽然Hp感染与胃癌的关系已得到证实,但其在肿瘤早期发生和进展中的机制仍不清楚。随着肿瘤干细胞生物学领域研究的不断扩大,研究Hp通过GCSCs诱导胃癌发生的机制,可能成为Hp诱导胃癌发生机制的重要步骤,为胃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方法。 杨静 杨静 杨静 王军 王军 路红 任茜关键词:胃癌 幽门螺杆菌 胃癌干细胞 上皮-间充质转化 管理者收购及其法律分析 MBO是在西方国家产生,在西方国家的发展已有近20年的历史,由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原因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政府就已经在企业体制改革的问题上做了尝试,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各行各业都有了飞速发展,但是MBO在我国的发展仍... 任茜关键词:上市公司 法律规制 幽门螺杆菌与胃肠黏膜病变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2018年 自首次培养出幽门螺杆菌(Hp)以来,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断已发生重大改变,目前胃肠黏膜病变正向感染性疾病的范畴靠近,临床普遍认为该菌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致病菌,也是胃淋巴瘤的致病因子,且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关系有待明确,不仅如此,还与其他疾病也有关联。临床认为,Hp在胃黏膜的定居能力和致病因子是其主要致病因素,与胃黏膜免疫反应有很大关系。Hp会降低血浆、胃液表皮生长因子及生长抑素的含量,破坏黏液结构,促使胃黏膜血流量下降,最终导致溃疡的发生。长期慢性炎症会导致胃黏膜发生异化,促使细胞的异常增殖、凋亡,增加胃癌发生的危险性。 刘舒 任茜 任茜 王玉平 李强关键词:幽门螺杆菌 致病机制 胃炎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药物治疗进展 被引量:4 2020年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旧称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2015年欧洲肝病学会(EASL)建议将"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更名为"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但仍延用"PBC"这一缩写。PBC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特征为小叶间胆管的炎症导致胆汁淤积及肝细胞损伤,逐渐进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 苏红霞 李转 路红 任茜 任茜 王玉平 关泉林关键词:贝特类药物 生物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