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永刚

作品数:16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细胞
  • 6篇乳腺
  • 6篇乳腺癌
  • 6篇腺癌
  • 5篇肿瘤
  • 5篇晚期
  • 5篇小细胞
  • 5篇肺癌
  • 4篇细胞肺癌
  • 4篇小细胞肺癌
  • 4篇非小细胞
  • 3篇乳腺肿
  • 3篇乳腺肿瘤
  • 3篇顺铂
  • 3篇紫杉
  • 3篇紫杉醇
  • 3篇晚期非小细胞
  • 3篇晚期非小细胞...
  • 3篇腺肿瘤
  • 3篇疗效

机构

  • 16篇山东大学
  • 2篇山东省医学科...
  • 1篇山东省胸科医...

作者

  • 16篇王永刚
  • 9篇郑天郢
  • 5篇于学军
  • 5篇张昕
  • 5篇黎莉
  • 4篇扈东艳
  • 3篇张文东
  • 2篇张华宁
  • 2篇王秀问
  • 2篇高雪芹
  • 1篇于学燕
  • 1篇郝静
  • 1篇高峻岭
  • 1篇衣翠华
  • 1篇魏军民
  • 1篇刘亚民

传媒

  • 4篇山东医药
  • 3篇中国老年学杂...
  • 3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山东医科大学...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现代免疫学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5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2
  • 4篇200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老年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D44v5、CD44v6表达及化疗对其影响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研究老年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D44v5、CD44v6表达水平与血行转移的关系及化疗对其影响。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49例老年大肠癌患者手术前外周血CD44变异体 (CD44v5、CD44v6)表达水平 ,与健康老年人及非老年大肠癌患者进行对照 ,并在应用化疗后观察黏附分子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老年大肠癌组外周血CD44v5、CD44v6的表达水平分别为 1 0 71± 5 44、1 4 62± 6 34 ,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1 ) ,与非老年大肠癌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CD44v5、CD44v6的表达水平与老年大肠癌患者肿瘤大小、肿瘤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 ,老年大肠癌组肿瘤≥ 5cm、肿瘤浸润深度≥深肌层、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外周血CD44v5、CD44v6的表达水平分别高于肿瘤 <5cm、肿瘤浸润深度 <深肌层、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 (P <0 0 1、P <0 0 5、P <0 0 1 )。老年大肠癌患者化疗后外周血CD44v5、CD44v6表达水平较化疗前明显下降 (P<0 0 1 )。结论 黏附分子具有介导老年人大肠癌细胞血行转移的作用 ,化疗可降低老年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D44v5、CD44v6的表达水平 。
王永刚郑天郢扈东艳
关键词:大肠癌黏附分子肿瘤转移流式细胞术
乳腺癌MDA-231细胞中IL-8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信号通路的关系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IL-8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以及IL-8信号通路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信号通路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HSA方法检测乳腺癌MDA-231细胞IL-8的分泌及rhEGF、anti-EGFR对IL-8分泌的影响;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其膜受体CXCRI和CXCR2的表达;MTT和mabel invasion(基质凝胶侵袭)方法分析rhIL-8及anti-IL-8对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Western blot分析rbIL-8及anti-IL-8对EGFR活化的影响。结果乳腺癌细胞可分泌大量IL-8,其细胞膜表面表达CXCRI和CXCR2两种受体。rhIL-8及其中和抗体对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无明显影响,但可影响其侵袭能力:rhIL-8可提高癌细胞的侵袭活性(P〈0.05),其中和抗体则对癌细胞的侵袭有抑制作用(P〈0.05)。rhEGF及anti-EGFR均明显抑制了MDA-231细胞IL-8的分泌(P〈0.05,P〈0.01);未发现rhIL-8对EGFR的酪氨酸磷酸化有任何影响,相反anti-IL-8却诱导了EGFR活化。结论IL-8不是乳腺癌自分泌的促细胞生长因子,IL-8主要通过促进癌细胞的侵袭而影响肿瘤的发展。乳腺癌中G蛋白耦联受体(GPCR)介导的IL-8信号通路与EGFR信号通路之间并无cross-talk,而是竞争抑制的关系。
郑天郢王永刚张昕高雪芹张华宁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8乳腺癌
两组解救方案治疗蒽环类耐药的晚期乳腺癌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比较两组化疗方案作为晚期乳腺癌蒽环类耐药患者的解救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多西紫杉醇(DXL)+顺铂(DDP)、长春瑞滨(NVB)+顺铂方案治疗蒽环类耐药的晚期乳腺癌64例,比较患者的近期有效率、不良反应、疾病进展时间及1年生存率。DXL+DDP方案DXL60mg/m2,持续1小时静脉滴注,d1;DDP30mg/m2d2~4。NVB+DDP方案NVB25mg/m2d1,8;DDP30mg/m2,d2~4,上述两个方案每3周为一个周期。结果DXL+DDP方案的总有效率为52.9%(18/34),其中CR5.9%(2/34),PR47.1%(16/34);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8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8个月,1年生存率62.9%。NVB+DDP方案的总有效率为43.3%(13/30),其中CR3.3%(1/30),PR40.0%(12/30);中位TTP7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5个月,1年生存率54.8%。两组方案的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及胃肠道反应。结论两组方案对于蒽环类耐药的晚期乳腺癌患者均有较好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受,其近期疗效无明显差异。
郑天郢王永刚张昕王秀问黎莉于学军
关键词:乳腺肿瘤多西紫杉醇顺铂蒽环类耐药
恶性淋巴瘤的基因治疗被引量:1
2002年
王永刚
关键词:恶性淋巴瘤基因疗法疗效
血清IL-8和sApo-1/Fas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外周血IL-8和sFas在不同绝经状态、不同雌激素受体状态(ER)、不同转移情况的乳腺癌术后复发及转移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检测94例乳腺癌术后复发及转移患者和30例正常人的血清IL-8和sFas水平,并比较它们与绝经状态、ER状态、不同转移情况的关系以及化疗对其影响。结果:1)乳腺癌患者血清IL-8及sFas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2)血清IL-8与雌激素受体(ER)状态和骨转移关系密切:ER(-)者高于ER(+)者(P<0.05);有骨转移者高于局部复发及/或区域淋巴结转移(P<0.01)以及肝、肺转移者(P<0.05)。3)血清sFas水平与绝经状态及肝、肺转移关系密切:绝经后患者高于绝经前患者(P<0.05);有肝、肺转移者高于局部复发及/或区域淋巴结转移(P<0.01)以及骨转移者(P<0.05)。4)化疗后血清sFas水平较化疗前下降(P<0.05),而血清IL-8无明显变化。结论:血清IL-8和sFas水平与乳腺癌患者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有一定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郑天郢王永刚张昕
关键词:乳腺肿瘤IL-8SAPO-1/FAS
晚期乳腺癌的化学治疗
2005年
复发和转移性晚期乳腺癌的治疗较为困难,治疗目的是缓解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目前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如果患者年龄>35岁、辅助治疗后无病生存期(DFS)>2年、骨和软组织转移、ER或PR阳性,应首选内分泌治疗.而对于病变发展迅速、内脏转移(如肝、肺广泛转移)、皮肤受侵伴淋巴管转移、脑转移、DFS<2年、既往内分泌治疗无效者应首选化疗.常用且效果较好的化疗药物是ADM、表阿霉素(EPI)、紫杉醇(PTX)、多西他赛(TXT)、去甲长春花碱(NVB)、卡培他滨(Xeloda)和吉西他滨(GEM).
郑天郢王永刚
关键词:晚期乳腺癌化学治疗紫杉醇多西他赛吉西他滨
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被引量:1
2004年
扈东艳王永刚
关键词:肺肿瘤紫杉酚卡铂
乳腺癌患者血清IL-8和sFas水平的检测和临床意义
2005年
郑天郢王永刚张昕
关键词:乳腺肿瘤IL-8SFAS
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
2005年
手术前进行的化疗称为新辅助化疗.近年来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发展很快,现对相关问题进行介绍和讨论.
王永刚郑天郢
关键词: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术前阿霉素环磷酰胺三苯氧胺
芬太尼透皮贴剂与口服控释吗啡治疗癌痛的自身对照研究被引量:1
2001年
对 35例需强阿片类药镇痛的晚期癌痛患者进行芬太尼贴剂和口服控释吗啡的自身对照治疗 ,以比较两药控制癌痛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发现 ,两药治疗癌痛的总体缓解率、副反应谱及发生率均相近 ,但芬太尼贴剂控制癌痛的完全缓解率略高于口服控释吗啡 (P <0 .0 5 ) ,便秘的发生率略低 (P <0 .0 5 )。认为芬太尼透皮贴剂作为 WHO第三阶梯镇痛药具有与口服吗啡相近的疗效和安全性 ,尤其适用于不能口服镇痛药的癌痛患者。
黎莉高峻岭王永刚于学军张文东
关键词:芬太尼透皮贴剂吗啡癌痛多瑞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