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增

作品数:8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野战输血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细胞
  • 4篇核细胞
  • 3篇单个核细胞
  • 3篇脐血
  • 3篇脐血单个核细...
  • 3篇分化
  • 2篇诱导分化
  • 2篇造血
  • 2篇胎血
  • 2篇体外
  • 2篇祖细胞
  • 2篇巨核
  • 2篇巨核细胞
  • 2篇基因
  • 2篇肝癌
  • 1篇毒作用
  • 1篇多倍体
  • 1篇多能干细胞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机构

  • 8篇军事医学科学...
  • 4篇广西医科大学
  • 3篇华南生物医药...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裴雪涛
  • 8篇岳文
  • 8篇范增
  • 5篇陈琳
  • 4篇何丽娟
  • 4篇谢小燕
  • 4篇习佳飞
  • 3篇房芳
  • 3篇曾泉
  • 3篇南雪
  • 2篇周军年
  • 2篇李艳华
  • 2篇刘大庆
  • 2篇吕洋
  • 2篇田宇
  • 2篇王海洋
  • 2篇张彪
  • 2篇曲洺逸
  • 1篇王静雪
  • 1篇李思婷

传媒

  • 4篇军事医学
  • 3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生物技术通讯

年份

  • 1篇2018
  • 5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泊洛沙姆188对体外三维培养脐血单个核细胞向巨核细胞分化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观察泊洛沙姆188(P188)对体外三维(3D)培养诱导脐血单个核细胞向巨核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将分离的脐血单个核细胞分别接种于细胞瓶和细胞培养袋中,后者采用WIGGENS摇床模拟生物反应器进行3D培养。在巨核细胞诱导培养基中加入P188体外培养14d,观察细胞形态、计数细胞数并计算细胞存活率,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巨核细胞表面标志表达情况。结果与采用传统的细胞培养瓶二维(2D)培养诱导巨核细胞相比,2D+P188培养组巨核系CD41+、CD41+/CD61+、CD61+细胞数明显增加(P值均〈0.01);在3D培养中加入P188,细胞体积变大,核形状不规则,胞质含紫红色颗粒,细胞分化更接近成熟。2D培养、3D培养及3D+P188培养组组间巨核细胞表面标志CD41、CD41/CD61、CD61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LSD—t检验两两比较显示,与2D培养相比,3D培养诱导巨核细胞存活率及细胞数均降低(P值分别为0.018、0.027),3D+P188培养组细胞数、细胞存活率与2D和3D培养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3D培养组巨核细胞CD41/CD61表达水平为(36.30±1.27)%,高于2D培养组的(23.95±1.34)%(P=0.002),3D+P188培养组CD41/CD61表达水平更高[(59.45±1.20)%]。结论3D培养有利于巨核系祖细胞诱导分化,但细胞存活率低,加入P188,细胞生存状态好,且诱导效率更高。
陈琳岳文谢小燕张秀媛吕洋刘大庆习佳飞曲洺逸范增房芳裴雪涛
关键词:巨核细胞泊洛沙姆诱导分化
小分子化合物Me6TREN促进小鼠骨髓中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小分子化合物Me6TREN对小鼠骨髓中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作用。方法:采用细胞计数、细胞集落形成能力检测、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等实验技术,观察Me6TREN对小鼠骨髓细胞的影响。结果:皮下注射Me6TREN 12 h后,Me6TREN组的集落形成能力、造血干/祖细胞表面标志lin-Sca-1+c-Kit+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体外分离培养的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4 d后Me6TREN组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及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能力均高于对照组。结论:Me6TREN对小鼠骨髓造血干/祖细胞有一定的促增殖作用。
杨舒张静张静王思涵范增王静雪韩毅田宇何丽娟陈琳岳文李艳华
关键词:扩增
SIRT1对肝癌细胞耐药敏感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构建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or,Sir)样蛋白1(Sirtuin 1,SIRT1)的特异性短发夹RNA(shRNA)慢病毒载体,获得敲低SIRT1的肝癌细胞系,以探讨其对肝癌细胞的增殖和耐药敏感性的作用。方法设计针对SIRT1靶点特异性的干涉序列,连接到经HpaⅠ和XhoⅠ双酶切的pSicoR-GFP载体,慢病毒包装293T产生病毒,感染肝癌细胞,建立肝癌细胞SIRT1低表达的稳定株。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SIRT1的干涉效果;通过平板克隆形成实验、CCK8细胞增殖实验检测SIRT1被干涉后对肝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通过细胞耐药敏感性实验及实时定量PCR检测耐药基因的表达,考察SIRT1干涉对肝癌细胞耐药敏感性的影响。结果实时定量PCR实验证明该慢病毒干涉载体能显著抑制肝癌细胞中SIRT1的表达,SIRT1干涉可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能力,下调耐药基因的表达,增强肝癌细胞的药物敏感性。结论 SIRT1抑制肝癌细胞耐药性。
纪光红阎新龙王海洋张彪曾泉周军年范增黄映辉岳文裴雪涛
关键词:RNA干扰基因敲除肝癌耐药
脐血单个核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粒系细胞的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索脐血来源单个核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粒系细胞的方法。方法采用羟乙基淀粉沉降红细胞,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单个核细胞。选择不同的培养基、添加剂以及培养模式诱导粒系细胞分化,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型,免疫荧光测定粒系细胞CD18表达,并检测细胞吞噬功能。结果采用X-VIVOTM15中添加细胞因子TPO、SCF、G-CSF诱导粒系细胞,细胞存活率、细胞数、粒系细胞分化效率均优于添加胎牛血清组。与SCGM培养基诱导粒系细胞相比,X-VIVOTM15培养基效果更佳,且成本低。采用造血干细胞扩增和在基础培养基X-VIVOTM15中添加细胞因子TPO、SCF、G-CSF诱导粒系细胞的两阶段扩增、诱导模式,21 d细胞扩增倍数近132倍;流式细胞术检测表明,粒系细胞分化效率滞后于直接诱导模式,粒系标志CD15表达分别为(69.60±1.06)%和(97.73±0.39)%;瑞氏-吉姆萨染色可见成熟的分叶核粒细胞;免疫荧光方法检测显示溶酶体蛋白CD18的表达;成熟的粒细胞具有较强吞噬墨汁的功能,吞噬效率为(51.43±0.05)%。且在细胞趋化因子IL-8作用下,粒细胞具有趋化作用。结论优化了诱导粒系细胞培养体系和培养模式,获得了具有一定功能的粒系细胞。
陈琳谢小燕聂纪芹陈东丽黄安平房芳曲沼逸南雪何丽娟范增岳文裴雪涛
关键词:胎血单个核细胞
内皮微环境NOTCH信号通路促进人多能干细胞造血分化
2017年
目的体外诱导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human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hiPSC)向造血分化,富集生血内皮细胞,将其与高表达NOTCH信号通路配体DLL4的内皮细胞共培养,体外建立内皮微环境促进多能干细胞造血分化的研究模型,进一步研究明确内皮微环境影响造血干/祖细胞产生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携带runx1c报告基因的hiPSC通过spin EB方法诱导分化形成拟胚体(embryonic body,EB),在诱导分化第10天通过免疫磁珠分选技术(magnetic-activated cell sorting,MACS)分选富集出CD34^+的生血内皮细胞,将生血内皮细胞与高表达DLL4的内皮微环境细胞Vera Vec共培养,进一步诱导其向造血干/祖细胞分化,最终建立体外研究NOTCH信号通路促进多能干细胞向造血干/祖细胞分化的研究模型。结果建立了单细胞培养hiPSC的技术方法,将单细胞培养的携带runx1c报告基因的hiPSC通过spin EB方法诱导其向造血细胞分化,在诱导分化第10天利用MACS技术分离富集了CD34^+的生血内皮细胞。同时获得了转染E4ORF1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UVEC)Vera Vec细胞,并对其NOTCH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其在m 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均高表达NOTCH信号通路的配体DLL4。将分离富集的生血内皮细胞与高表达DLL4的内皮细胞共培养。结果显示,其能明显促进携带runx1c报告基因的hiPSC诱导分化时红色荧光td Tomato的表达和造血细胞的形成,以此作为模型可进一步研究内皮微环境促进多能干细胞向造血干/祖细胞分化的模型。结论成功建立了spin EB方法诱导多能干细胞分化的技术方法,能高效在体外富集生血内皮细胞,并将生血内皮细胞与高表达NOTCH信号通路配体DLL4的内皮细胞共培养,在体外构建了内皮微环境促进内皮生血转化的研究模型,供进一步研究内皮微环境促进造血干/祖细胞分化的作用及其机制,为体外利
赵月王文秀张博文何丽娟何丽娟范增曾泉裴雪涛范增
关键词:NOTCH信号通路
NK细胞对人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以天然杀伤细胞(NK)-92细胞系为模型,研究NK细胞对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NK-92细胞系的体外培养方法,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乳酸脱氢酶细胞毒性检测实验(lactate dehydrogenase cytotoxicity assay)等体外实验验证NK-92细胞对多种肝癌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同时建立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裸鼠皮下荷瘤模型,每只裸鼠分别在荷瘤后第2、9、16、23天共4次通过尾静脉注射1×10~7个NK-92细胞,对照组注射等体积PBS,密切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裸鼠移植瘤大小、体积、质量以及裸鼠存活状态。荷瘤30 d后活杀裸鼠,取肿瘤组织进行大体观察,并对肿瘤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和免疫荧光检测,明确瘤内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蛋白的表达。结果体外长期培养的NK-92细胞能保持典型的NK细胞表型特征,细胞活性好,利用ELISA和LDH实验对NK-92细胞的体外杀瘤能力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其对多种肝癌细胞系均具有很好的杀伤作用。裸鼠抑瘤实验结果显示,体内NK-92细胞对肝癌组织有较好的杀伤作用,实验组肝癌组织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且肝癌组织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结果均表明GPC3表达明显降低。初步显示,NK细胞可能通过杀伤GPC3阳性肝癌细胞来发挥其治疗作用。结论NK细胞治疗有望作为有效的肝癌治疗手段。该研究利用NK-92细胞系为研究对象,证明其在体外和体内均对肝癌细胞有很好的杀伤作用,同时初步表明其对肝癌的杀伤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杀伤肝癌组织内的GPC3阳性细胞;该研究对进一步提高NK细胞对肝癌的治疗作用及明确其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NK细胞除抗肿瘤作用外对多种细菌和病毒等病原体有很好的杀伤作用,同时对进一步拓展NK细胞的应用范围提供了参考。
王文秀习佳飞赵月何丽娟何丽娟范增周军年王海洋范增南雪张彪裴雪涛
关键词:细胞毒作用
微小RNA-223-3p通过调节MYH10基因促进巨核细胞多倍体化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微小RNA-223-3p(miR-223-3p)对巨核细胞分化和成熟的影响,并初步探索其中可能的机制。方法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巨核细胞分化过程中miR-223-3p的内源性表达变化趋势,而后外源调节miR-223-3p在细胞系中的表达量,并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于巨核细胞分化和成熟的影响,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找到其发挥相关生物学作用的靶基因MYH10,并通过实时定量PCR、荧光素酶、流式细胞术验证MYH10是miR-223-3p的靶基因。结果内源性miR-223-3p随着巨核细胞的分化成熟表达量增加,在K562和Meg-01细胞系中转染miR-223-3p mimics后可升高巨核细胞相关表面标志CD41和CD61的阳性率,同时显著促进多倍体的形成,MYH10的基因表达随miR-223-3p表达升高而下降,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验证MYH10基因是miR-223-3p的靶基因,进一步抑制MYH10基因表达后,可促进巨核细胞多倍体化。结论 miR-223-3p可通过调控MYH10的表达调节巨核细胞的成熟。
邹晓静曲洺逸房芳房芳陈琳范增谢小燕陈琳
关键词:巨核细胞聚合酶链反应流式细胞术
脐血单个核细胞来源红系祖细胞的诱导扩增及保存的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索含多种细胞因子无血清培养基诱导脐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分化为红系祖细胞效率及红系祖细胞的保存方法。方法利用羟乙基淀粉沉降脐血中红细胞,人淋巴细胞分离液(Ficoll)分离单个核细胞,采用含FMS样酪氨酸激酶3配体、干细胞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的无血清培养基进行体外诱导脐血单个核细胞向红系祖细胞分化,并将诱导的红系祖细胞用不同的冻存液进行冷冻保存,观察红系祖细胞诱导、分化能力和红系祖细胞冷冻保存效果。结果随着诱导时间延长,细胞总数明显增多,培养14d红系祖细胞扩增约110倍,存活率为(88.92±0.95)%,红系祖细胞特异性标志CD71+细胞占(86.77±9.11)%,CD71/CD235a细胞占(64.47±16.67)%。诱导10d多为中幼红细胞,可见血红蛋白表达的阳性细胞;诱导14d开始出现晚幼红细胞,细胞沉淀呈红色。诱导7d红系集落数为326.00±97.96,高于诱导前(61.60±20.03)。10%二甲基亚砜(DMSO)+2%人血清白蛋白保存细胞复苏后红系祖细胞存活率、回收率分别为(90.32±1.80)%、(93.66±1.87)%,将50%自体脐血浆与10%DMSO、2%人血清白蛋白联用可获得更好的保护效果。结论该无血清培养基可高效诱导、扩增红系祖细胞,10%DMSO+2%人血清白蛋白+50%自体脐血血浆可很好保存红系祖细胞。
陈琳谢小燕习佳飞吕洋田宇刘大庆岳文李艳华南雪李思婷范增裴雪涛
关键词:胎血红系祖细胞冷冻保存单个核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