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宇
- 作品数:111 被引量:568H指数:10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 单侧完全性唇裂解剖功能修复被引量:12
- 2009年
- 目的研究单侧完全性唇裂修复同期矫正鼻、牙槽嵴裂畸形的方法。方法运用唇裂胚胎发育理论与Carstens的手术设计方法,唇裂修复同时行鼻翼软骨畸形的矫正,并运用基因重组成骨蛋白(rhBMP-2)修复牙槽嵴裂。结果2004至2008年在美国完成唇裂手术45例,随访3~5年;2007年至今在国内完成单侧唇裂手术10例,随访1年;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运用Carstens技术能够早期矫正完全性唇裂鼻畸形与牙槽嵴裂。
- 赵宇Carstens Micheal陈秋思
- 关键词:唇裂鼻畸形牙槽嵴裂成骨蛋白
- 巯基烷基化壳聚糖载绿色荧光蛋白质粒基因纳米粒子的制备与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合成了新型的基因载体巯基烷基化壳聚糖(TACS),采用复凝聚法制备了巯基烷基化壳聚糖基因纳米粒子,并表征其形态和粒径。利用体外转染实验定性评估了纳米粒子的转染效率。结果表明,粒子形态不很均一,粒径在390nm左右;凝胶电泳实验证明了载体能有效地包裹和保护基因不受DNaseⅠ酶的消化;溶解实验证实了巯基化增强了TACS的水溶性;体外基因转染实验证实了TACS能够在人胚胎肾细胞(HEK293)转染基因,并且其转染效率远高于壳聚糖纳米粒子。这些结果表明,巯基烷基化壳聚糖有望成为有价值的基因载体。
- 慕卿赵伟亮白欣李树宝卢迪方月娥赵宇
- 关键词:壳聚糖烷基化基因转染水溶性
- 新型生物可降解材料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相容性研究被引量:5
- 2004年
- 目的 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与第 3代聚羟基烷酸酯 (PHA)类聚酯 :3-羟基丁酸、3-羟基己酸无规嵌段共聚物 [p(3HB- co- 3HH) ]的生物相容性 ,以及材料植入体内的组织相容性。 方法 将培养的人 MSCs分别接种于细胞载体 p(3HB- co- 3HH)上 ,通过相差显微镜和电镜 ,以及 HE、Von Kossa染色和 型胶原表达等分析 ,了解细胞载体复合物体外立体培养 2周、或裸鼠体内植入后经过培养的 MSCs在支架材料上生长、扩增和分泌基质等与材料的相容性。 结果 p(3HB- co- 3HH)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及细胞亲和力 ,材料表面不需特殊处理 (如卵磷脂、多聚赖氨酸包埋等 ) ,可以作为种子细胞的载体 ,接种的 MSCs能够在材料中均匀分布 ,贴壁生长良好 ,维持骨髓干细胞表型。在培养体系中加入成骨诱导分化试剂后 ,贴壁生长的 MSCs可向成骨细胞分化并分泌基质 ,表达 型胶原。 结论 p(3HB- co-3HH)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细胞亲和性 ,是较好的可降解的高分子生物材料。
- 赵宇胡平陆应麟高峰乔群戚可名
- 关键词:生物可降解材料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相容性聚羟基烷酸酯3-羟基丁酸
- 羟丁基壳聚糖-巯基烷基化壳聚糖质粒核壳结构制备及其在体内外缓释基因的研究
- 2014年
- 目的 制成以羟丁基壳聚糖(HBC)为壳,以巯基烷基化壳聚糖(TACS)包埋基因质粒为核的核壳结构,探讨其作为缓释基因载体的可行性.方法 TACS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pEGFP)以复凝聚法制成纳米微球作为核结构(TACS/pEGFP),然后与温敏性HBC混合包裹以及冷冻干燥合成羟丁基壳聚糖-巯基烷基化壳聚糖/pEGFP(HBC-TACS/pEGFP)核壳结构;利用动态光散射仪器、透射电镜对核及核壳结构进行表征.凝胶电泳实验检测复合基因纳米粒子对pEGFP的携载以及保护作用.对HEK293T细胞和小鼠的骨骼肌进行体外和体内转染,检测基因复合纳米粒能否作为缓释基因载体.结果 HBC-TACS/pEGFP纳米微球多呈球形,粒径为(317.6±55.9) nm,表面Zeta电位为(2.3 ±1.1) mV,可有效保护pEGFP免受DNase I的降解.在体外转染经流式细胞仪测定,HBC-TACS/pEGFP的基因转染率为(8.00±5.69)%,明显小于TACS/pEGFP[(37.66±5.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在小鼠体内随着时间的推移,核壳结构组EGFP荧光蛋白表达量逐渐增加,第45天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HBC-TACS/pEGFP的荧光强度强于TACS/pEGFP.结论 HBC-TACS/pEGFP可以作为基因载体并且在体内有缓释基因,延长基因表达的作用.
- 王云林福星汪谟贞葛学武赵宇
- 关键词:壳聚糖缓释基因载体转染
- 影响大鼠自体脂肪组织移植后留存体积的变量因素
- 2019年
- 背景:自体颗粒脂肪组织移植后高且不稳定的吸收率限制了其临床运用,除早期建立血供的方法外,寻找新的提升存活率的途径尤为重要。目的:从细胞凋亡角度探究机械剪切及抗凋亡药物依达拉奉对自体脂肪组织移植后体积留存的影响。方法:实验方案经安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取4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A、B、C3组,模拟临床自体脂肪组织移植行大鼠脂肪组织移植。A组为对照组,6只大鼠,移植中给予脂肪组织130次基础剪切次数;B组又细分为B1、B2和B3组,分别给予脂肪组织230,330,及430次机械剪切;C组细分为C1、C2和C3亚组,分别注射给予脂肪0.1%、0.2%及1%浓度依达拉奉1mL处理5min后,再给予脂肪组织130次剪切次数。于脂肪组织移植后即时(术中收获脂肪时留取)及1,4,8周取标本,对标本形态学特征及体积观察记录、苏木精-伊红染色后光镜下观察组织学改变、应用流式细胞仪AnnexinV/PI双染法检测比较各组脂肪细胞凋亡比例。结果与结论:①与对照组比较:B组移植后即时和1周时标本细胞凋亡比例明显增多,移植物吸收速率快;移植后4,8周时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脂肪细胞体积大小不一、排列紊乱,移植物留存体积减少(P<0.05);C1和C2组移植后即时和1周时标本的细胞凋亡比例明显降低,移植后4,8周时脂肪细胞形态较规则、体积较一致、可见较多血管增生、移植物留存体积明显增多(P<0.05);②C3组移植后脂肪吸收率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由此得出结论,自体脂肪组织移植中,机械剪切会减少移植后脂肪组织的留存体积,一定浓度的抗凋亡药物依达拉奉能增加移植后脂肪组织的留存体积。
- 贾大平马莉吴亮亮赵宇
- 关键词:脂肪细胞脂肪组织
- 骨形态发生蛋白4转基因治疗大鼠的胫骨缺损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观察基因工程技术构建人骨形态发生蛋白4复制缺陷腺病毒的成骨效果。方法:实验于2006-03/08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实验分组:选取普通级雄性SD大鼠30只,体质量(200±10)g,全部动物胫骨上端部分分别造成8mm×5mm长方形缺损。采用自身对照法,右侧骨缺损为实验组,左侧骨缺损为对照组。实验组植入人骨形态发生蛋白4复制缺陷腺病毒复合明胶海绵,对照组植入单纯明胶海绵。实验评估:术后分别于4,6,8周麻醉后处死10只动物,取材行X线、组织病理、免疫组织化学、透视电镜检查,观察成骨情况。结果:纳入3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大鼠胫骨缺损X线、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术后8周实验组和对照组骨缺损均得到修复,但实验组无论从成骨时间、成骨效果、新生骨量等方面都要优于对照组。其中各时间点实验组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4周:(95.91±16.33),(87.93±11.52);6周:(128.34±10.64),(102.41±9.81);8周:(138.36±10.49),(121.56±9.63);P<0.01]。各时间点实验组新生骨占骨缺损面积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4周:(41.39±5.65)%,(26.58±5.62)%;6周:(80.35±7.25)%,(65.41±6.52)%;8周:(96.45±2.76)%,(82.22±7.30)%;P<0.01]②术后4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实验组软骨及骨痂内呈强阳性反应,而对照组骨痂内骨形态发生蛋白4表达微弱。结论:人骨形态发生蛋白4重组腺病毒具有良好的成骨活性,骨形态发生蛋白4直接转基因治疗能够加快骨缺损的修复。
- 孙洋赵宇汪春兰丁浩王帮河程文丹
-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基因疗法骨缺损
-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新型生物材料向软骨分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培养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经过软骨诱导分化植入体内形成软骨组织的方法。方法 分离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接种至新的高分子生物材料 3-羟基丁酸、3-羟基己酸无规嵌段共聚物p(3HB co 3HH)中 ,加入成软骨诱导培养体系 ,1周后植入裸鼠体内 ,10周后取出后行HE与阿尔新蓝染色。结果 HE与阿尔新蓝染色提示有软骨组织形成。结论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向软骨细胞分化 ,复合生物材料体内植入后能够构建软骨组织。
- 赵宇胡平陆应麟乔群杜芝燕徐元基戚可名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材料软骨细胞
- 腓骨肌腱鞘筋膜与脂肪筋膜瓣联合转移修复跟后组织缺损研究与应用
- 朱飞宁金龙王文静张林王珩左宗宝宁晖赵宇翁晓娟刘烨
- 所属科技领域:生物技术(临床医学整形外科、创伤外科、骨科及基础医学解剖学)。主要内容:随着社会建设的高速发展,自然灾害的增多,外伤患者越来越多,小腿是外伤的高发部位,而跟后、踝周又是小腿下段损伤的常见部位,该部位软组织垫...
- 关键词:
- 关键词:脂肪筋膜瓣
- 人脂肪干细胞与聚L-谷氨酸/海藻酸钠可注射水凝胶的生物相容性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天然高分子聚合物聚L-谷氨酸(PLGA)与氧化海藻酸钠(OAg)共价交联合成PLGA/OAg水凝胶,将人脂肪来源干细胞(hADSCs)接种于水凝胶内,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支架中的存活、增殖、黏附情况,DNA定量法检测细胞的增殖。体外证实该水凝胶材料生物相容性良好,具有性能可控性和微创性等优势,对于进一步开发脂肪组织工程材料具有指导性意义。
- 于文渊崔磊赵宇颜世峰朱捷
- 关键词:人脂肪干细胞水凝胶脂肪组织工程
- 缓释FGF2基因壳聚糖核壳微球提高颗粒脂肪移植存活率的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 构建一种缓释FGF2基因的“核壳”结构的壳聚糖缓释微球,“核”是包埋FGF2基因质粒的巯基烷基化壳聚糖(TACS)、“壳”是羟丁基壳聚糖(HBC)。探讨该壳聚糖核壳微球对颗粒脂肪移植存活率的影响。方法 制备HBC@TACS-pFGF2-EGFP壳核缓释微球,检测该壳核结构包载基因相较于核结构包载基因缓释的释放规律。Western-blot检测该缓释微球体外转染293T细胞后表达FGF2蛋白的情况。取18只新西兰白兔用于颗粒脂肪移植实验。兔左耳作为实验组,移植2 mL脂肪颗粒和HBC@TACS-pFGF2-EGFP,兔右耳作为对照组,移植2 mL脂肪颗粒和HBC@TACS-空载质粒。分别于颗粒脂肪移植术后第4周、第8周、第12周切取标本,并行大体观察、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移植物的生物学特性、脂肪移植成活率及新生血管密度。结果 HBC@TACS-pFGF2-EGFP在体外可缓慢释放pFGF2-EGFP基因,而且在转染293T细胞后可成功表达FGF2蛋白。颗粒脂肪移植术后不同时间点取材,发现移植后的脂肪组织体积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小,整个实验过程中实验组的脂肪移植成活率均大于对照组(P<0.05);HE染色显示,实验组的新生脂肪组织细胞排列较对照组更为规则;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实验组脂肪组织的新生血管密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缓释FGF2基因的HBC@TACS-pFGF2-EGFP微球可提高颗粒脂肪移植存活率。
- 马莉蒋思静贾大平赵宇
- 关键词:基因治疗颗粒脂肪移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