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晓琴

作品数:11 被引量:32H指数:4
供职机构:山西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细胞
  • 3篇多态
  • 3篇多态性
  • 3篇生育力
  • 3篇染色
  • 3篇染色体
  • 3篇染色体多态性
  • 2篇生育
  • 2篇体外成熟
  • 2篇胚胎
  • 2篇未成熟
  • 2篇未成熟卵
  • 2篇未成熟卵母细...
  • 2篇粒细胞
  • 2篇流产
  • 2篇卵母细胞
  • 2篇母细胞
  • 2篇男性生育
  • 2篇男性生育力
  • 2篇精子

机构

  • 11篇山西省人民医...
  • 1篇山西大学

作者

  • 11篇冯晓琴
  • 4篇王治平
  • 3篇李弘
  • 3篇任文娟
  • 3篇刘建荣
  • 3篇雷鑫
  • 2篇惠董娜
  • 2篇王毅民
  • 2篇王怀秀
  • 1篇徐瑞琴
  • 1篇袁彩霞
  • 1篇李经纬
  • 1篇曹莹丽
  • 1篇秦国华
  • 1篇秦琴
  • 1篇冯晓琴
  • 1篇韩晓芳

传媒

  • 3篇生殖医学杂志
  • 2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健康世界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中国产前诊断...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冻融卵裂期优质胚胎过夜培养后形成桑椹胚对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
2022年
目的探讨冻融卵裂期优质胚胎过夜培养后形成桑椹胚对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中心行冷冻复苏双胚胎移植的311个周期。根据过夜培养后胚胎卵裂球是否分裂生长分为2组:A组(生长组,n=275)和B组(未生长组,n=36);并根据冻融优质胚胎过夜培养后是否发育成桑椹胚以及达到桑椹胚的胚胎个数将A组分为A0组(均未发育为桑椹胚,n=82)、A1组(1枚胚胎达到桑椹胚,n=105)和A2组(2枚胚胎均达到桑椹胚,n=88)。比较各组移植后的临床妊娠结局。结果纳入的311个周期中,临床妊娠周期数为177个,临床妊娠率56.9%。A组的胚胎种植率(40.7%vs.20.8%)、临床妊娠率(59.6%vs.36.1%)以及活产率(50.2%vs.30.6%)均显著高于B组(P<0.05)。亚组分析中,相较于无桑椹胚形成的A0组,A1组和A2组胚胎种植率(41.9%,51.7%vs.27.4%)、临床妊娠率(61.0%,70.5%vs.46.3%)、多胎妊娠率(37.5%,46.8%vs.18.4%)以及活产率(52.4%,59.1%vs.37.8%)均显著升高(P<0.05);A2组多胎妊娠率高于A1组(46.8%vs.37.5%),但无显著差异(P>0.05);3个亚组间流产率、早期流产率以及早产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冻融卵裂期优质胚胎过夜培养后发育为桑椹胚,预示有更好的临床妊娠结局;复苏2枚冻融优质胚胎过夜培养后均发育为桑椹胚者,可以考虑选择性单胚胎移植,以减少多胎妊娠发生。
雷鑫冯晓琴任文娟
关键词:冻融胚胎桑椹胚临床妊娠多胎妊娠
颗粒细胞复合体在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中作用的研究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探讨颗粒细胞复合体应用于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IVM)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生殖医学科接受ICSI-ET治疗的156例不育患者促排卵周期中废弃的未成熟卵母细胞为研究对象。共收集MⅠ期和GV期未成熟卵母细胞305枚,以随机方式入组到对照组(C组,培养时不添加颗粒细胞复合体)和实验组(T组,培养时添加颗粒细胞复合体)进行培养,并按照MⅠ期和GV期未成熟卵母细胞的不同分为4个亚组:MⅠ-C组、MⅠ-T组和GV-C组、GV-T组。观察各组的体外成熟及受精后胚胎发育情况等。结果 MⅠ-T组体外培养48h后的总成熟率显著高于MⅠ-C组(88.42%vs.73.62%,P<0.01),体外培养24h的成熟率(80.00%vs.65.93%)、正常受精率(69.74%vs.53.33%)、受精率(75.00%vs.55.00%)及优质胚胎率(35.56%vs.12.00%)均显著高于MⅠ-C组(P<0.05),且MⅠ-T组的卵母细胞利用率亦显著高于MⅠ-C组(21.05%vs.5.00%,P<0.01);MⅠ-T组获得4个囊胚,多于MⅠ-C组(1个囊胚)。GV-T组体外培养48h的总成熟率显著高于GV-C组(65.00%vs.35.59%,P<0.01);GV-T组培养24h的各项指标与GV-C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GV-T和GV-C两组均未获得囊胚。结论含有颗粒细胞复合体的共培养体系可以提高促排卵周期中不同来源未成熟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率,改善MⅠ期成熟卵母细胞的发育潜能,但是否能改善GV期卵母细胞的发育潜能尚需进一步研究。
惠董娜任文娟冯晓琴雷鑫王治平刘建荣李弘
关键词:体外成熟培养未成熟卵母细胞共培养发育潜能
男性染色体多态性与精液质量及生殖结局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男性染色体多态性与精液质量及生殖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329例男性的精液质量和染色体核型结果,按精子浓度和活力分为4组:少精症伴活力异常组(A组)552人,少精症伴活力正常组(B组)511人,精子浓度正常活力异常组(C组)595人,精子浓度正常活力正常组(D组)671人。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评估4组染色体多态性发生率的差异。结果2329例男性中,多态性230例,正常核型2099例。4组中inv(9)、Yqh-和inv(Y)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82,P=0.002;χ^(2)=22.683,P<0.01;χ^(2)=17.331,P=0.001);其他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组间比较显示,A组的inv(9)、Yqh-和inv(Y)发生率均显著高于B组、C组和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inv(Y)的发生率显著高于D组(χ^(2)=4.538,P=0.033)。这三类多态性在B组、C组和D组中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评估这三类多态性男性与正常核型男性的精子参数,将所有inv(9)、Yqh-和inv(Y)男性作为多态核型组,按配对秩和Wilcoxon Rank相关1∶1严格匹配111例正常核型男性为正常核型组。两组精液参数比较显示,精子浓度、前向活动率和总活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29,P=0.003;Z=2.580,P=0.010;Z=2.048,P=0.041);而两组的总精子数和形态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态核型组(5.48%)与正常核型组(5.62%)的自然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性inv(9)、Yqh-和inv(Y)与少精症伴精子活力异常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对生殖结局无明显影响。在精子浓度正常时,inv(Y)与精子活力异常存在相关性。应重视评估inv(9)、Yqh-和inv(Y)对精子浓度及活力的潜在效应。
冯晓琴王治平秦琴付静郭丽瑶武永爱王保秀
关键词:染色体多态性精子浓度精子活力男性生育力
臭氧暴露诱导卵巢氧化应激及卵泡颗粒细胞凋亡的研究
2023年
目的 探讨臭氧暴露诱导卵巢氧化应激及卵泡颗粒细胞凋亡的毒理影响。方法 48只6周龄的无特异性病原体C57BL/6雌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臭氧暴露组,臭氧暴露组(1.2 mg/m^(3),10 h)连续暴露30d,对照组于每天的同一时段被放置于同一类型装置中,不发生暴露。实验完成后采集卵巢组织及卵泡颗粒细胞。采用活性氧水平检测方法分析2组小鼠卵巢组织的活性氧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q RT-PCR)测定2组小鼠卵巢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6、 IL-8、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2组小鼠卵巢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 (Caspase3)、切割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Caspase3)蛋白的表达量,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卵泡颗粒细胞的凋亡状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臭氧暴露组中小鼠卵巢组织的活性氧水平升高(t=16.99,P<0.01);臭氧暴露组中小鼠卵巢组织的炎性因子IL-6(t=10.18,P<0.01)、IL-8(t=19.06,P<0.01)、IL-1β(t=6.39,P<0.01)、TNF-α(t=19.11,P<0.01)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降低。与对照组凋亡相关蛋白Bax表达(0.16±0.05)相比,臭氧暴露组中小鼠卵巢组织的Bax表达(0.25±0.06)升高(P<0.01);与对照组Bcl-2表达(0.212±0.041)相比,暴露组的Bcl-2表达(0.131±0.022)降低(P<0.01);与对照组Cleaved-Cas-pase3表达(0.120±0.021)相比,暴露组的Cleaved-Caspase3表达(0.192±0.023)升高(P<0.01)。对照组相比,臭氧暴露组中小鼠的卵泡颗粒细胞的凋亡升高。结论 臭氧暴露引起卵巢组织活性氧水平升高,炎性因子IL-6、 IL-8、IL-1β、TNF-α表达降低,卵泡颗粒细胞凋亡增加。
冯晓琴罗锦洪黄紫微
关键词:卵巢卵泡颗粒细胞细胞凋亡
卵丘颗粒细胞复合体在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胚胎发育中的作用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探讨卵丘颗粒细胞复合体在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治疗周期中人类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胚胎发育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56例不孕不育患者行ICSI治疗周期中获得的305枚未成熟卵[MⅠ期(A):186枚;GV期(B):119枚],随机分为加颗粒细胞组(A1组、B1组)和对照组(A2组、B2组),体外培养24-48h后比较不同时间段两组的成熟情况、受精后胚胎的发育情况以及培养液中雌二醇(E2)和孕酮(P)的分泌水平。结果加入颗粒细胞复合体共培养24-48h后,A1组24h成熟率和48h总成熟率高于A2组(P<0.05&P<0.05),B1组25-48h新增成熟率和48h总成熟率显著高于B2组(P<0.01&P<0.01),成熟后正常受精率、卵裂率、囊胚形成率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但是A1组的优质胚胎率高于A2组(P<0.05);加颗粒细胞组的培养液中E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与卵丘颗粒细胞复合体共培养可以提高ICSI治疗周期中所获未成熟卵的体外成熟率且MⅠ期来源的成熟卵母细胞可以获得更高的优质胚胎率。
任文娟惠董娜雷鑫王治平冯晓琴韩晓芳李弘
关键词:未成熟卵母细胞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胚胎发育
人类白细胞抗原-G和干扰素γ与复发性流产相关性的初步探讨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分析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和干扰素γ(IFN-γ)与复发性流产(RPL)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9年7月在本院生殖医学中心和妇产科诊治的70例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流产发生的起因分组,分为RPL不孕症患者的RPL组(n=29)和正常终止妊娠的早孕女性的对照组(n=41)。采用酶联免疫反应测定两组患者血清HLA-G和IFN-γ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测定两组患者外周血和流产绒毛组织中HLA-G和IFN-γ的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基础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和雌二醇(E2)水平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RPL组患者在胎停7~8周的血清HCG和孕酮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酶联免疫反应结果显示,RPL组血清HLA-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IFN-γ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qRT-PCR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外周血和流产绒毛中均有HLA-G mRNA和IFN-γmRNA表达,RPL组患者外周血和流产绒毛中的HLA-G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IFN-γmRNA表达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妊娠初期HLA-G和IFN-γ的表达失衡与RPL的发生存在一定相关性。
冯晓琴曹莹丽郭尧徐瑞琴王治平李经纬
关键词:人类白细胞抗原-G复发性流产干扰素-Γ
“小蝌蚪”生育的烦恼
2024年
我国人口协会《不孕不育现状报告》显示,我国男性精子质量逐年骤降,同时伴有活力下降和精子形态损伤加剧,这一事实意味着男性不育风险增加。男性生育能力的减退威胁着每个有生育需求的家庭。现代社会中,有害的环境因素暴露是损害男性生育力的危险因素。
冯晓琴
关键词:男性生育力男性精子不孕不育男性生育能力精子形态
720例生殖异常患者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2015年
目的:探讨男性少、弱、无精症以及胎停育、畸胎、反复性流产等生殖异常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原因。方法:针对我院720例生殖异常患者,做常规技术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采用G显带法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720例生殖异常患者中,检出异常核型69例。其中,多态性核型为49例,包括9qh+3例,inv(9)1例,Ds+/Gs+10例,Yqh+35例。Turner综合征3例,Klinefelter综合征12例,平衡易位等5例。结论:染色体核型异常与生殖异常存在密切的关系,异常核型会导致男性少、弱、无精症以及畸胎孕产史和妊娠的反复失败,且染色体多态性与生殖异常关系尤为密切,建议临床应给予足够重视。
冯晓琴王毅民王怀秀刘建荣李弘
关键词:染色体核型分析生殖异常染色体多态性
OCA2基因c.1441G>A(p.Ala481Thr)位点变异的生育遗传咨询探讨
2024年
目的对OCA2基因c.1441G>A(p.Ala481Thr)位点变异白化病家系的遗传咨询和生育指导。方法丈夫,26岁,轻度白化病表现,毛发偏黄,皮肤白皙,视力正常,无白化病相关系统受累表现。妻子,27岁,G_(0)P_(0),身体良好。夫妇属非近亲婚配。现备孕咨询,评估生育白化病患儿风险。遗传咨询后,建议其进行遗传性白化病相关基因的测序检测。以“OCA2基因,c.1441G>A位点”为检索词,检索Pubmed、OMIM、Clinvar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10月),选取OCA2基因c.1441G>A(p.Ala481Thr)变异相关的白化病病例相关资料文献。结果结果显示,丈夫OCA2基因存在2个变异,分别为NM_000275.3:c.182G>A(p.Trp61*)和NM_000275.3:c.1426A>G(p.Asn476Asp),妻子OCA2基因有1个杂合变异,为NM_000275.3:c.1441G>A(p.Ala481Thr)。Sanger溯源验证,丈夫所携无义变异c.182G>A(p.Trp61*)来源其母亲,所携错义变异c.1426A>G(p.Asn476Asp)变异来源其父亲。妻子所携错义变异c.1441G>A(p.Ala481Thr)并非来源其父亲,其母亲信息不详。使用数据库搜索c.1441G>A变异的表型效应,得知c.1441G>A(p.Ala481Thr)属于一种亚等效变异,Ala481Thr在黑色素形成中有70%的野生型功能,纯合子无表现,表型正常。据c.1441G>A的亚等效作用,遗传咨询后,夫妇知情同意选择自然怀孕方式。随访这对夫妇怀孕并分娩1表型正常女儿。经测序验证,女儿遗传了父亲c.1426A>G(p.Asn476Asp)变异和母亲正常OCA2基因。结论报道一例白化病OCA2基因c.1441G>A变异相关的生育遗传咨询案例,复习文献,总结c.1441G>A(p.Ala481Thr)白化病的亚等效作用所产生的表型特异性,帮助临床医生正确认识合理运用恰当的遗传学检测手段和深刻理解临床决策前充分遗传咨询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对该类变异的遗传咨询能力,有效地避免了过度医疗。
冯晓琴袁彩霞
关键词:白化病
染色体异常及多态性与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探讨分析复发性流产与染色体异常及多态性的临床相关性。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于山西省人民医院生殖医学科的1368例(684对)复发性流产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764例(382对)无流产史且正常分娩的夫妇作为对照组。作常规技术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1368例复发性流产患者中,检出异常核型223例,异常核型检出率为16.3%(223/1368);其中多态性核型为182例,占异常核型81.6%,异常检出率13.3%;相互易位核型10例,占异常核型4.48%,异常检出率0.73%;罗式易位31例,占异常核型13.9%,异常检出率2.27%。而在764例对照组中只检出多态性核型27例,异常检出率3.53%(27/764)。研究组中多态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染色体核型异常是导致复发性流产的一类重要遗传学因素;此外,多态性的存在可能增加了复发性流产的风险,建议临床应重视多态性与复发性流产的可能潜在关系。
冯晓琴刘建荣王毅民王怀秀付静
关键词:复发性流产染色体异常染色体多态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