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杰

作品数:13 被引量:82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江苏省太湖水污染治理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4篇水生
  • 4篇水生植物
  • 3篇污水
  • 3篇湖泊
  • 3篇沉积物
  • 2篇营养化
  • 2篇营养盐
  • 2篇植物
  • 2篇水处理
  • 2篇水质
  • 2篇碳库
  • 2篇碳同位素
  • 2篇同位素
  • 2篇群落
  • 2篇群落结构
  • 2篇菹草
  • 2篇稳定碳同位素
  • 2篇污水处理
  • 2篇共代谢
  • 2篇富营养化

机构

  • 13篇南京师范大学
  • 3篇江苏省环境演...
  • 2篇临沂大学
  • 1篇江苏省环境监...
  • 1篇中日友好环境...
  • 1篇湖北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大学盐城...
  • 1篇索邦大学

作者

  • 13篇马杰
  • 9篇王国祥
  • 5篇冀峰
  • 4篇韩睿明
  • 3篇曹勋
  • 2篇董彬
  • 2篇李时银
  • 2篇马月
  • 2篇许晓光
  • 1篇魏宏农
  • 1篇章婷曦
  • 1篇彭云
  • 1篇彭云
  • 1篇毛丽娜
  • 1篇王小云

传媒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 2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湖泊科学
  • 1篇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2篇2018
  • 3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0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菹草茎叶微界面O2时空动态被引量:6
2015年
采用高分辨率光纤氧微电极测定了富营养化水体中沉水植物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茎叶微界面(0—2.0 mm)氧(O_2)。菹草叶微界面O_2浓度梯度具明显的时空变化。时间上,菹草叶微界面O_2浓度具有明显的生长阶段变化和昼夜变化。幼苗期和快速生长期微界面O_2浓度增加幅度较小,稳定期叶表O_2浓度梯度增加幅度最大,衰亡期叶微界面O_2浓度受附着物影响具明显的空间梯度。菹草叶微界面O_2表现为昼高夜低的单峰变化模式,主要受光照和温度的影响。空间上,越接近茎叶表面,O_2浓度越高。顶部幼叶微界面O_2浓度梯度增加较平缓,中部成熟叶微界面O_2浓度梯度变化最陡,波动幅度最大,中部茎和基部衰老叶微界面O_2浓度梯度由于受密集附着物的影响,在附着物表面达到最大值,进入附着层后略有下降。结果表明,菹草茎叶微界面O_2时空变化主要受附着物和植物光合放氧能力的影响。光纤微电极是一种分析植物叶微界面氧时空分布的理想工具,对深入研究植物微界面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养分的迁移转化具有重要意义,可为水生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提供有力工具。
董彬韩睿明王国祥毛丽娜冀峰马杰
关键词:微界面微电极菹草附着物
冬季水生植物分解过程及其对水质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7
2015年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太湖3种常见水生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和荇菜(Limnanthemun nymphoides)冬季分解过程以及对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芦苇、马来眼子菜和荇菜的快速分解期为前4 d,在这4 d内干物质分别减少了15.9%、12.9%和38.8%;第4~48 d为缓慢分解期,3种水生植物干物质剩余量差异显著(P<0.01)。分解速率k与植物残体内的C/N显著负相关(P<0.01,n=54),与C/P呈显著负相关(P<0.01,n=54)。实验前4 d,植物组水体p H、DO值迅速下降,之后缓慢上升,总体都表现为对照组>芦苇组>马来眼子菜组>荇菜组;实验初期,植物分解向水体中释放大量N、P营养物质,水体TN、TP分别在第2、4 d达到最大,但是其对水质影响具有时效性,实验后期各组水质均无明显差异。
曹勋韩睿明章婷曦王国祥魏宏农马月冀峰马杰
关键词:水生植物环境因子营养盐
无锡市农村黑臭河流沉积物营养盐垂向分布与污染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为揭示太湖流域农村黑臭河流沉积物中碳、氮、磷营养盐的垂向分布与污染特征,以无锡市周铁镇掌下浜(北段)为例,沿河流上游至下游共采集13个沉积物柱状样,分析总氮(TN)、总磷(TP)、氨氮(NH_4^+-N)、硝氮(NO_3^--N)、有机氮(Org-N)、有机碳(TOC)的垂向分布特征,并对沉积物中碳(C)、氮(N)、磷(P)的组分分布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TN、TP、Org-N含量在各点位间变化幅度不同,但均表现出随深度增加减小的趋势,即出现明显的"表层富集"现象,TN、TP、OrgN含量在沉积物中的最大降幅分别为55.82%、69.59%和68.12%;相反,沉积物中NH_4^+-N含量在垂直距离上呈现随深度加大升高的趋势,上升幅度在25.39%~72.77%;在垂直方向上,NO_3^--N含量在1号、4号~8号采样点处含量随深度加大而升高,增幅最大为107.51%,在2号、3号和9号~13号采样点处含量随深度增加降低,降幅最大为65.17%;TOC含量呈现随深度增加递减的趋势,含量在13.12~37.52 g·kg^(-1)变化;沉积物中C/N在8.31~19.90之间,均值为13.21,有机物以外源有机质为主;C/P比在12.24~51.84之间,均值为26.71;N/P在1.04~2.86之间,均值为2.02;沉积物中TOC、TN、TP含量两两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n=13),表明C、N和P具有同源性。
冀峰王国祥韩睿明李时银马杰曹勋
关键词:营养盐沉积物垂向分布污染特征黑臭河流
巴拉萨——萨缪尔森假说对人民币汇率的适用性研究
汇率是影响一国的国际收支、宏观经济内外均衡的重要经济变量。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国际经济中所处地位的日益提高,人民币汇率的变动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和金融的安全稳定。因此,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要。考...
马杰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变动巴拉萨-萨缪尔森假说
文献传递
易分解碳输入模式对沉积物共代谢效应的影响
2021年
通过构建室内微宇宙系统,运用稳定碳同位素示踪法,解析混合处理组中各有机组分代谢释放的CO2含量,探讨相对易分解碳源的输入对湖泊沉积物有机碳矿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相对易分解碳源的处理组中,CO2排放量明显升高,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45.49%(单次添加组)、52.61%(重复添加组)和57.65%(连续添加组),分次添加模式明显造成更高CO2排放量.各组中由沉积物矿化产生的CO2排放量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6.92%(单次添加组)、24.26%(重复添加组)、27.40%(连续添加组).尽管不同添加模式下,各组均表现为正向共代谢效应(即促进沉积物有机碳分解),但在培养结束时整体有机碳含量均净增加.葡萄糖促进了沉积物有机碳的矿化能力,但对自身代谢影响较小.考虑到富营养化湖泊中藻类的爆发频次和范围都进一步增加,藻类碎屑源源不断激发的共代谢效应不可忽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湖泊沉积物的“碳汇”功能.
马杰吴晓东石瑞洁闫兴成季铭许晓光王国祥党馨逸蒋燕妮叶子
关键词:富营养化湖泊稳定碳同位素
菹草腐解-金鱼藻生长耦合作用对水质及植物生长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通过室内实验模拟沉水植物季相交替过程,分析菹草腐解-金鱼藻生长耦合作用对水质变化影响,探讨菹草不同残体量腐解对金鱼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残体量条件下,金鱼藻均能将水体营养盐及有机质保持在相对较低水平,且实验第29 d后基本保持稳定,其中DTN<0.514 mg·L-1,TN<0.559 mg·L-1,TP<0.080 mg·L-1,DTP<0.014 mg·L-1,TOC<13.94mg·L-1,Chl-a<26.546 mg·L-1,菹草腐解-金鱼藻生长耦合作用对水质的改善效果明显,其中在20 g残体条件下处理效果较好,对水体TN、DTN、TP、TOC和Chl-a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9.67%、52.51%、94.99%、55.59%和98.55%;不同残体量条件下金鱼藻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丙二醛含量均比初始值增加,残体释放的营养盐促进了金鱼藻生长,在20 g残体条件下其对金鱼藻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好.结果表明在水体含有20 g残体条件下,菹草腐解-金鱼藻生长耦合作用对水质的改善及植物生长的促进效果最显著.
马月王国祥曹勋王小云马杰
关键词:金鱼藻菹草水质植物生理
浅水湖泊典型沉水植物附着细菌群落结构特征
水生植物是浅水湖泊生态系统的关键生物,其附着细菌不仅直接影响水生植物的生长发育,而且对营养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有重要影响。研究水生植物附着细菌,对于深入理解富营养化湖泊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以太湖、...
马杰
关键词:水生植物浮游细菌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
太湖近岸带草藻残体分解对水质的影响被引量:4
2018年
为探究蓝藻(Cyanobacteria)、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残体及其混合分解过程对水质的影响,在实验室进行了模拟实验,共设置B、C、D三个处理组,分别加入2 g蓝藻、2 g芦苇及蓝藻、芦苇各2 g,监测其分解过程中水体溶解氧(DO)、氧化还原电位(Eh)、总氮(TN)和总磷(TP)等理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加入草藻残体后,水体DO和Eh迅速下降。蓝藻-芦苇混合分解组一直处于厌氧状态,水体Eh值最终稳定在-150 m V左右,水体具极强还原性;同时,厌氧强还原条件又加速了草藻残体分解过程,促进了营养盐向上覆水的释放,B、C、D组TN含量分别于实验第2 d、第7 d和第2 d达到峰值,是初始值的5倍、2倍和6倍,水体无机氮以NH+4-N为主;厌氧环境下,间隙水中磷酸盐向上覆水迁移转化以及沉积物中Fe-P的还原释放,使水体TP和Fe2+浓度升高,TP平均增长速率分别为0.38、0.10、0.52 mg·L^(-1)·d^(-1),Fe2+最高浓度达到1.62 mg·L^(-1)。研究表明,蓝藻和芦苇在分解过程中会向水体中释放大量营养盐,引发"湖泛"或"黑水团"现象,加剧水体富营养化。因此,应当密切关注芦苇丛及近岸带漕沟等区域,避免引发水质快速恶化等问题。
余岑涔马杰许晓光许晓光刘慧超
关键词:水生植物蓝藻水质太湖
一种用于沿河分散居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沿河分散居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属于生活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预处理池、前置式集水滤池、水培蔬菜表面流人工湿地、植物集水池和沟槽,前置式集水滤池、水培蔬菜表面流人工湿地和植物集水池顺着木桩...
王国祥冀峰彭云马杰李时银
文献传递
典型富营养化湖泊沉积物有机碳共代谢效应及其影响机制
两种及以上来源的有机碳聚集在一起发生共代谢过程,已经在土壤、森林等陆生生态系统中得到深入研究,对完善全球碳循环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湖泊沉积物碳库是有机碳固存和迁移转化的主要场所,在全球碳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受气候变暖与...
马杰
关键词:湖泊富营养化稳定碳同位素二氧化碳排放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