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腰椎
  • 6篇内固定
  • 5篇突出症
  • 5篇椎间盘
  • 5篇椎间盘突出
  • 5篇椎间盘突出症
  • 4篇腰椎间盘
  • 4篇腰椎间盘突出
  • 4篇腰椎间盘突出...
  • 4篇治疗腰椎间盘...
  • 4篇治疗腰椎间盘...
  • 4篇融合术
  • 4篇椎弓
  • 4篇椎弓根
  • 4篇椎间融合
  • 4篇脊柱
  • 3篇椎间融合术
  • 3篇脊柱融合
  • 3篇脊柱融合术
  • 3篇骨折

机构

  • 8篇江苏大学附属...
  • 3篇常州市武进人...

作者

  • 11篇杨雷
  • 7篇厉晓龙
  • 7篇王生介
  • 6篇刘伟峰
  • 5篇夏才伟
  • 5篇刘俊
  • 4篇朱建国
  • 4篇蒋小军
  • 3篇刘海峰
  • 2篇赵小强
  • 2篇刘志元
  • 2篇殷刚
  • 1篇钱文杰
  • 1篇陆贝晨
  • 1篇谭红略
  • 1篇潘飞龙
  • 1篇钟萍

传媒

  • 2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脊柱外科杂志
  • 1篇国际骨科学杂...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卫生应急...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讨论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讨病变椎体部分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脊柱结核患者,在2003年1月-2008年1月采用前路病变椎体部分切除、植骨融合、前路或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其中颈椎结核2例,胸椎结核18例,腰椎结核15例,前路固定26例,后路固定9例。所有病例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早期无局部窦道形成。2例术后3个月结核窦道形成行二次翻修外,余患者结核症状均消失,病灶全部愈合,无复发。椎体间植骨5个月融合,12例术前有神经损伤症状者Frankel分级平均提高1.5级,15例后凸畸形术后平均矫正23°。结论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前路(后路)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可重建脊柱稳定性、缩短卧床时间,纠正和预防后凸畸形,是治疗脊柱结核的理想方法。
厉晓龙王生介刘俊杨雷陆贝晨
关键词: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内固定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的效果被引量:8
2015年
股骨粗隆下骨折是指股骨小粗隆下5 cm范围内的骨折,或者从小粗隆到股骨近、中1/3交界部骨折,此区域为张应力和压缩应力集中部位。老年人多为低能量损伤,年轻人多为高能量损伤。过去髓外钢板固定容易造成髋内翻、骨折不愈合,特别是内固定断裂松动失效的发生。2008年本科采用PFNA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杨雷殷刚刘志元刘海峰朱建国
关键词:股骨粗隆下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髓核摘除单侧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早期疗效被引量:24
2011年
目的:比较单侧及双侧内固定联合髓核摘除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初期临床疗效,探讨单侧内固定的可行性。方法:2008年3月~2009年6月在我科行髓核摘除椎体间融合固定术治疗的单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54例,其中行单侧内固定22例,平均随访20.3个月;双侧内固定32例,平均随访19.5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融合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前一般资料(性别、年龄、手术节段)无统计学差异,术前VAS评分及ODI评分单侧组分别为7.23分和42.36分,双侧组分别为6.96分和41.88分,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及ODI评分单侧组分别为2.77分和16.82分,双侧组分别为2.91分和18.75分,与术前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单侧组手术时间比双侧组平均减少22min,出血量平均减少57ml,住院费用平均减少6007元,两组住院天数无差异。结论:单侧内固定椎间融合治疗单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达到双侧内固定同样的疗效,且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费用低等优点。
王生介厉晓龙夏才伟刘伟峰刘俊杨雷蒋小军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
锁骨钩钢板内固定与Endobutton带袢钢板喙锁韧带重建治疗急性不稳定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对比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比较锁骨钩钢板内固定和Endobutton带袢钢板重建喙锁韧带两种方法治疗急性不稳定性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以及放射学影像差异。方法将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收治的50例接受手术的急性不稳定性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分为锁骨钩钢板组(A组,20例)和喙锁韧带重建组(B组,30例)。采用CMS评分,VAS评分以及喙突锁骨间距(coracoclaviculardistance,CCD)来观察和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A组CMS评分为(94.4±6.97)分,B组为(95.87±3.50)分。A组VAS评分为(0.85±0.93)分,B组为(0.87±0.82)分。放射影像学:肩锁关节在两组中均得到满意复位,手术前后CCD:A组为术前(15.91±5.29)mm,术后(6.94±2.90)mm,间距改善率为(263.00±181.45)%;B组为术前(15.10±6.43)mm,术后(5.54±2.10)mm,间距改善率为(293.67±116.39)%。间距的改善A组与B组无明显差异(P>0.05)。并发症:A组和B组均发生肩锁关节半脱位,但A组发生率(15%)低于B组(26.7%)。但A组存在很高的肩峰下骨溶解(80%)以及较高的肩锁关节骨关节炎发生率(25%),喙锁韧带骨化的发生率(35%)同样明显高于B组(13.3%)。结论锁骨钩钢板内固定和喙锁韧带重建治疗急性不稳定性肩锁关节脱位均能够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锁骨钩钢板长期放置会引起较多的并发症,建议尽早去除。肩锁关节半脱位是喙锁韧带重建常见的主要并发症。
刘志元朱建国杨雷
关键词:肩锁关节脱位锁骨钩钢板
单侧椎弓根螺钉及单枚融合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探讨单侧经椎间孔后路神经减压、椎间融合和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对45例一侧肢体为主要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腰椎经单侧椎间孔椎间融合内固定手术。结果 4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24(12±6)个月。6个月后X线及CT提示椎间融合,钛网椎间融合器无移位,无沉降,内固定无松动、断裂。疗效评定按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评定,术前(4±0.5)分,术后(13±0.8)分,平均改善率为85%。结论单侧神经减压椎间融合和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是可行的脊柱外科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厉晓龙王生介刘伟峰夏才伟刘俊杨雷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椎弓根螺钉脊柱融合术
单侧椎弓根钉固定结合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被引量:13
2012年
背景:脊柱双侧内固定广泛应用于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但长期随访发现坚强内固定形成的应力遮挡效应会导致融合椎体的骨量丢失以及临近椎体退变加速。目的:观察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01/2010-01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对45例一侧肢体为主要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经椎间孔后路椎间融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果与结论:4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全部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切口感染。JOA评分和目测类比疼痛评分两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固定后及末次随访与固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45例患者中优36例,良5例,可4例,优良率为91%。6个月后X射线及CT提示椎间融合,椎间融合器无移位,无沉降,内固定无松动、断裂。提示单侧神经减压椎间融合和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是可行的脊柱外科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厉晓龙王生介夏才伟刘伟峰杨雷蒋小军
关键词:椎弓根螺钉椎间融合腰椎间盘突出症内固定置入
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被引量:19
2012年
目的评价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术治疗伴有椎间不稳的单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3月至2009年11月,采用后入路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术治疗26例伴有椎间不稳的单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性16例,女性10例;L4~5椎间盘突出症19例,L5~S1椎间盘突出症7例。记录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学会(JOA)腰腿痛评分等功能参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末次随访时VAS、ODI及JOA评分,融合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16~28个月,平均22个月;末次随访时功能参数均优于术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术治疗伴有椎间不稳的单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期随访表明,单侧内固定能提供与双侧内固定相同的疗效,且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费用低。
刘伟峰王生介夏才伟厉晓龙杨雷蒋小军
关键词:腰椎椎间盘突出内固定器脊柱融合术
“T”形锁定加压钢板在桡骨远端骨折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研究运用锁定加压接骨板(1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固定桡骨远端骨折处的临床效果。方法该研究方便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30例,行切开复位LCP内固定,术后定期随访,采用Dienst功能评分系统判定疗效。结果采用掌侧入路的27例,采用背侧入路的3例,最终的治疗效果均较好。疗效为优27例,占90.0%,全部为行掌侧入路的患者;良3例,占10.0%,全部为行背侧入路的患者。总的优良率达100.0%。行背侧入路的3例患者中,有2例发生了正中神经损伤和伸肌腱炎。结论运用"T"形锁定加压接骨板固定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确切,其中采用掌侧入路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较背侧入路的患者更好。
潘飞龙朱建国钟萍杨雷刘海峰赵小强
关键词:内固定桡骨骨折锁定加压钢板
单双侧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初期疗效比较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探讨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间融合术治疗L4/L5椎间盘突出症的初期临床疗效及优势。方法 2008年3月~2009年6月行内固定椎体间融合术治疗L4/L5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0例,其中单侧内固定16例,平均随访22.1个月;双侧内固定24例,平均随访20.8个月。比较2种手术患者术前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末次随访时的VAS及ODI评分、融合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2种手术患者术前VAS和ODI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的VAS及ODI评分、融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的功能参数均优于术前,单侧固定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费用方面优于双侧的患者。结论初期临床结果表明单侧内固定能够提供和双侧内固定同样的疗效,且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费用更低,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夏才伟王生介厉晓龙刘伟峰刘俊杨雷蒋小军
关键词:腰椎椎间盘移位内固定器脊柱融合术
膝关节不同屈伸状态下髂胫束的形态学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 :研究正常青年人在膝关节不同屈伸状态下髂胫束(iliotibial band,ITB)与股骨外上髁的距离变化及ITB长轴与股骨干长轴的夹角关系。方法:男女青年志愿者各50人,通过体格检查和B超分别测量ITB宽度、厚度;并在膝关节伸直位、屈曲30°、屈曲90°及屈曲135°位时测量ITB与股骨外上髁的距离及ITB长轴骨长轴的夹角。结果:方差分析均显示,男女两组志愿者不同膝关节屈伸程度时ITB与股骨外上髁的平均距离不等(P<0.01),随着膝关节屈曲程度增大,股骨外侧髁水平的ITB中心点逐渐由股骨外侧髁前方向后方移动。两组志愿者不同膝关节屈伸体位时ITB长轴与股骨长轴的平均夹角角度不等,且存在统计学差异。当膝关节由伸直位向屈曲位变化过程中,ITB长轴逐渐由股骨长轴后方向前方偏转。男性组的ITB平均宽度大于女性组(P<0.01),ITB平均宽度、厚度大于女性组(P<0.01)。结论:健康男女青年当膝关节屈曲时,ITB均由股骨外侧髁前方向其后方滑动,屈曲30°时与股骨外侧髁摩擦最为明显这可能是导致髂胫束综合征的病因之一。
殷刚钱文杰管小军杨雷刘海峰赵小强朱建国
关键词:膝关节髂胫束形态学屈伸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