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媛媛 作品数:10 被引量:69 H指数:5 供职机构: 福建中医药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福建省科技厅资助项目 陈可冀中西医结合发展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基于"体表脏腑相关"的穴位敏化现象探讨腧穴的不同状态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本文旨在从"体表脏腑相关"的穴位敏化现象探讨腧穴的不同状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梳理古今医家学者们对"体表脏腑相关"的认识以及其与腧穴敏化现象、腧穴状态、腧穴状态不同对临床疗效的影响等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 叶国平 张媛媛 张霖云 朱定钰 吴明霞关键词:敏化 腧穴 健骨颗粒含药血清对体外破骨细胞CAⅡ、CK、MMP-9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通过观察补肾健脾中药健骨颗粒含药血清对体外破骨细胞CAⅡ、CK、MMP-9mRNA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揭示健骨颗粒有效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用M-CSF和RANKL诱导破骨前体细胞RAW264.7分化为成熟破骨细胞,alamar Blue法检测破骨细胞血清干预的最佳浓度,于破骨细胞培养第7天开始干预,分别用25%浓度的健骨颗粒含药血清和25%浓度的生理盐水血清干预,培养48小时后抽提总RNA,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实时荧光定量SYBR GREEN法检测CAⅡ、CK、MMP-9mRNA表达,并取骨片行甲苯胺蓝染色,计算分析骨陷窝数和骨吸收面积,同时运用氧化显色法检测破骨细胞培养液中TRAP含量,ELISA法检测骨磨片培养液中CTx含量。结果健骨颗粒含药血清组破骨细胞CAⅡ、CK、MMP-9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生理盐水血清组(P<0.05),含药血清组骨磨片的骨陷窝数和骨吸收面积以及TRAP和CTx含量均低于生理盐水血清组(P<0.05)。结论健骨颗粒能有效抑制破骨细胞CAⅡ、CK、MMP-9mRNA表达,降低破骨细胞功能活性,抑制破骨细胞对骨基质的分解,从而抑制骨吸收。 张媛媛 何嘉承 林煜 张文明 黄云梅 吴银生 陈翔 贾晓康 林燕萍关键词:健骨颗粒 破骨细胞 骨吸收 组织蛋白酶K 基于“体表脏腑相关”的穴位敏化现象探讨腧穴的不同状态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0 2019年 文章旨在从"体表脏腑相关"的穴位敏化现象探讨腧穴的不同状态及其临床意义。通过梳理古今医家学者们对"体表脏腑相关"的认识以及其与腧穴敏化现象、腧穴状态、腧穴状态不同对临床疗效的影响等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发现腧穴起源于"体表脏腑相关"的部位敏化"手诊医学"模式;"腧穴脏腑相关"决定腧穴的不同状态"开"与"合";腧穴的状态是动态可变的,会因内脏功能状态的变化而改变其"开/合"状态,使其处于相对的"静息态"或"敏化态",以发挥其功能的强反应或弱反应;腧穴从"沉默"状态变换至"觉醒"状态的动态过程即为腧穴敏化,腧穴敏化能够使腧穴的位置、大小以及形态特征等发生相应改变,并能增强其腧穴功能,产生"小刺激大效应";腧穴敏化是机体实现自我稳态调节的基础和触发点;同时腧穴敏化也是提高针灸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穴位敏化现象是"体表脏腑相关"的外在体现,"体表脏腑相关"决定腧穴"开/合"的不同状态及其动态可变性,其对临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叶国平 黄艳峰 朱定钰 张媛媛 张霖云 吴明霞关键词:敏化 腧穴 基于"体表脏腑相关"的穴位敏化现象探讨腧穴的不同状态及其临床意义 文章旨在从"体表脏腑相关"的穴位敏化现象探讨腧穴的不同状态及其临床意义.通过梳理古今医家学者们对"体表脏腑相关"的认识以及其与腧穴敏化现象、腧穴状态、腧穴状态不同对临床疗效的影响等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发现腧穴起源于"体... 叶国平 黄艳峰 朱定钰 张媛媛 张霖云 吴明霞关键词:针灸疗法 腧穴 电针对实验性膝骨关节炎大鼠软骨细胞凋亡及软骨基质的影响 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观察电针对膝骨关节炎大鼠软骨细胞凋亡及软骨基质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月龄清洁级雄性SD大鼠40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10只和造模组30只。造模组在第1、4、7天双膝关节腔注射0.2 m L 4%木瓜蛋白酶。造模成功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电针15 min组(EA15组)和电针30 min组(EA30组)3组,每组10只。EA 15组给予电针治疗15 min/(次·d),5次/周;EA 30组给予电针治疗30 min/(次·d),5次/周;空白组和模型组不给予任何治疗。8周后,处死动物,腹主动脉采血,ELISA法测定Ⅱ型胶原(collagenⅡ)C端肽(CTXⅡ)和Ⅱ型胶原C前肽(CPⅡ);取大鼠右侧胫骨平台内侧软骨组织于4%多聚甲醛中固定,石蜡包埋,TUNEL法检测软骨细胞凋亡情况;甲苯胺蓝染色观察软骨基质糖胺聚糖的变化;免疫组化染色观察collagenⅡ变化;左侧胫骨平台软骨组织迅速置入液氮中保存,分别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Bcl-2、Bax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软骨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Bcl-2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P<0.05),Bax 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P<0.05);糖胺聚糖含量减少,collagenⅡ蛋白表达降低(P<0.05),血清CTXⅡ显著升高(P<0.05),CPⅡ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均能显著降低软骨细胞凋亡率(P<0.05),增加Bcl-2 mRNA和蛋白表达(P<0.05),降低Bax mRNA和蛋白表达(P<0.05);增加糖胺聚糖含量和collagenⅡ蛋白表达(P<0.05),下调CTXⅡ(P<0.05),上调CPⅡ水平(P<0.05)。结论: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是通过降低软骨细胞凋亡和减轻关节软骨基质破坏,进而减缓关节软骨退变。 吴广文 郑春松 李西海 林秋英 戴一琛 林秋祥 张媛媛 吴明霞关键词:膝骨关节炎 电针 凋亡 软骨基质 青娥方对去卵巢大鼠骨组织FAK表达及骨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研究青娥方对去卵巢大鼠骨组织FAK表达及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96只3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单纯去卵巢组、骨疏康组、青娥方组。前两组灌服0.9%氯化钠溶液,后两组分别灌服骨疏康及青娥方。分别于用药4、8、12周检测大鼠腰椎FAK m RNA及蛋白含量、胫骨骨密度(BMD)、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LP)、酸性磷酸酶(TRAP-5b)、尿脱氧吡啶吩(DPD)、尿肌酐(Cr)等的变化。结果:用药4、8、12周,与假手术组比较,单纯去卵巢组骨FAK m 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随着时间推移逐渐越低。BMD及血TRAP-5b持续下降,血BALP呈先升高后下降态势,尿DPD/Cr持续升高。青娥方干预4、8、12周,骨FAK m RNA及蛋白表达持续下降,明显低于单纯去卵巢组(P<0.05,P<0.01)。用药8、12周,与单纯去卵巢组比较,青娥方组血BALP、血TRAP-5b水平较之前明显改善(P<0.05,P<0.01);用药12周后,BMD及尿DPD/Cr明显高于单纯去卵巢组(P<0.01),与假手术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青娥方能抑制骨组织FAK的表达,提高BMD及血BALP水平,降低血TRAP-5b及尿DPD/Cr含量,降低去卵巢大鼠的骨吸收速度。 郭世明 张文明 罗文娟 张媛媛 林燕萍关键词:FAK 骨碱性磷酸酶 酸性磷酸酶 青娥方对自然增龄衰老大鼠瘦素、瘦素受体及骨代谢的影响 目的: 本课题以瘦素、瘦素受体为切入点,以自然增龄衰老大鼠为动物模型,以补肾健脾良方——青娥方进行在体干预,观察自然增龄衰老大鼠瘦素、瘦素受体以及睾酮、雌二醇和骨代谢生化指标的表达变化以及之间的关系,旨在从瘦素、瘦素受... 张媛媛关键词: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瘦素 瘦素受体 骨代谢 盘龙刺夹脊穴结合温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验案举隅 被引量:1 2020年 根据经络理论,采用盘龙刺法结合温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例,患者腰痛等症状消失,提示该治疗有效。 张媛媛 李俐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 温针灸 miRNA调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2 2016年 miRNA是一类具有转录后调控功能作用的单链小RNA。从1993年在秀丽线虫发育时期发现第一个miRNA后,miRNA的研究取得巨大突破,目前在多种生物体内发现数量庞大的miRNA,并且观察到miRNA具有极其丰富的生物学功能,对生物体的发育代谢凋亡过程均具有调控作用。miRNA是一种非编码的小RNA,长度约为19~25个核苷酸,具有高度保守性。大约占到整个人类基因组的1%,调控人类30%以上基因的表达。参与各种生物体细胞早期发育和生长、增殖、分化、分裂以及凋亡,并且参与重要基因的调控、体液调节、组织重建、内分泌调节,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都具有重要影响[1-3]。 张文明 张媛媛 林燕萍关键词:成骨分化 MIRNA BMSCS 应用microCT技术对中药干预去卵巢小鼠骨组织微结构的分析 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应用micro CT技术观察健骨颗粒对C57小鼠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骨组织骨量、骨微结构及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将4周龄清洁级C57小鼠30只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10只、卵巢切除小鼠两组各10只),两组卵巢切除小鼠术后1周开始,分别用健骨颗粒和生理盐水进行灌胃,假手术组用生理盐水灌胃。2个月后,小鼠左胫骨行micro CT检测及图像分析、右胫骨行生物力学三点抗压最大载荷检测。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去卵巢组BMC、BMD、Mean、BV、BS显著下降(P<0.01),TMC下降(0.01
张文明 邓红敏 张媛媛 黄云梅 黄美雅 林燕萍关键词:MICROCT 健骨颗粒 去卵巢小鼠 骨微结构 骨生物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