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娟

作品数:20 被引量:260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天文地球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多通道
  • 3篇月平均
  • 3篇气象
  • 3篇中纬
  • 3篇中纬度
  • 3篇纬度
  • 3篇降雨
  • 3篇MODIS
  • 2篇月平均温度
  • 2篇数值天气预报
  • 2篇同化
  • 2篇突变
  • 2篇突变分析
  • 2篇平均温度
  • 2篇气象卫星
  • 2篇青藏
  • 2篇青藏高原
  • 2篇卫星资料
  • 2篇温度重建
  • 2篇均温

机构

  • 18篇中国气象局
  • 3篇国家卫星气象...
  • 2篇成都信息工程...
  • 2篇中国气象科学...
  • 2篇中国气象局成...
  • 2篇新疆气象局
  • 1篇新疆师范大学
  • 1篇国家气象信息...
  • 1篇青海省人工影...

作者

  • 20篇李娟
  • 5篇喻树龙
  • 4篇何清
  • 4篇张广兴
  • 4篇袁玉江
  • 3篇延昊
  • 3篇崔彩霞
  • 3篇刘桂青
  • 3篇吴门新
  • 3篇黄静
  • 2篇韩威
  • 2篇龚建东
  • 2篇蒋兴文
  • 2篇李跃清
  • 2篇张华
  • 2篇李霞
  • 1篇刘涛
  • 1篇张同文
  • 1篇窦芳丽
  • 1篇金海龙

传媒

  • 3篇大气科学
  • 2篇中国沙漠
  • 2篇干旱区地理
  • 2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城市环境与城...
  • 1篇冰川冻土
  • 1篇高原气象
  • 1篇气象学报
  • 1篇气候变化研究...
  • 1篇沙漠与绿洲气...
  • 1篇2007年中...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4篇2006
  • 4篇2005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疆1960-1999年第一对流层顶高度变化及其突变分析被引量:21
2005年
采用1960-1999年新疆12个探空站逐日观测资料,按气候特点把新疆划分为阿尔泰山、天山南坡、天山北坡和昆仑山4个区域进行研究。分析了40 a来新疆第一对流层顶年平均高度变化空间分布差异,用Mann-Kendall法和移动t检验法进行了突变检验。结果表明:1960年以来,新疆第一对流层顶年平均高度总体为上升趋势,期间经历了两升两降的变化,较为突出的是1987-1999年的明显上升过程。年代际变化上,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初第一对流层顶高度有所下降,70、80和90年代的30 a则明显上升,累计上升了百米之多。新疆阿尔泰山、天山南坡和北坡分别于1972、1973和1976 年发生了均值突变,昆仑山未发生显著气候突变。尽管存在差异,但在80年代末期至1999年各地呈现的上升趋势却具一致性。
张广兴李娟崔彩霞辛渝
关键词:突变分析
1468—2001年新疆精河5-8月平均温度的重建和分析
精河流域上游的3个树轮年表与精河5~8月的平均温度相关显著,考虑到温度对树木年轮生长的滞后效应,重建了精河1468~2001年的5~8月平均温度,方差解释量为62.2%。分析其变化特征发现,在这534a中共经历了7个偏暖...
喻树龙袁玉江何清李娟吴则金
关键词:温度重建平均温度
文献传递
1468-2001年新疆精河5-8月平均温度的重建和分析
精河流域上游的3个树轮年表与精河5~8月的平均温度相关显著,考虑到温度对树木年轮生长的滞后效应,重建了精河1468~2001年的5~8月平均温度,方差解释量为62.2%。分析其变化特征发现,在这534a中共经历了7个偏暖...
喻树龙袁玉江何清李娟吴则金
关键词:温度重建
文献传递
PM_(10)浓度及微观特征季节分布分析——以乌鲁木齐天山区2004年为例被引量:14
2005年
利用2004年乌鲁木齐城区(以天山区为例)PM10日平均浓度和气象要素观测资料,对不同季节PM10浓度变化特征、不同级别污染日数进行统计分析.同时,结合环境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ESEM-EDX)对不同季节的颗粒物的形貌及来源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2004年PM10浓度变化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冬季出现4级以上污染日数最多,占39.5%;夏季最为洁净,好于2级的日数占到76.1%.PM10和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浓度与风速成正比,与降水成反比,与温度,相对湿度和逆温层厚度相关比较复杂,有时成正相关,有时呈负相关。颗粒物的形貌在不同季节特征明显,冬季颗粒物多呈圆球形,春季形貌不规则,夏季既有圆球形又有不规则形貌的颗粒,而秋季颗粒物多呈链状.
李娟张广兴李霞喻树龙吴彦
关键词:PM10浓度气象要素
乌鲁木齐河源467年春季降水的重建与分析被引量:26
2007年
通过相关分析发现,乌鲁木齐河树轮宽度年表与大西沟气象站4-5月降水相关性较好,最高单相关系数为0.490(α=0.001),且具有明显的树木生理学意义。本文使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出哈熊沟C点和波尔钦沟标准化年表建立重建方程,交叉检验结果显示该方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利用该方程重建了乌鲁木齐河源大西沟气象站467年春季(4-5月)降水的变化序列,解释方差达41.6%。对该序列的特征分析表明:(1)467年来乌鲁木齐河源4-5月降水经历了13个偏湿及12个偏干阶段;(2)467年来乌鲁木齐河源4-5月降水变化中,出现276个正常年、86个偏干年、98个偏湿年、5个干旱年、2个湿润年,最长的偏湿阶段为1646-1687年(42年),最长的偏干阶段为1704-1733年(30年),最湿的偏湿阶段为1694-1703年(平均降水量为86.9mm,比最近41a平均偏多18.7%),最干的偏干阶段为1635-1645年(平均降水量为60.0 mm,比最近41年平均偏少18.0%),最湿润年为1697年(98.2 mm,+34.2%),最干旱年为1951年(42.6 mm,-41.8%);(3)467年的重建春季降水长序列具有2.04-2.15年、2.25-2.31年、2.38年、31年、34.44年、51.67年和62年的变化准周期,并且在1635年、1704年、1758年、1781年、1832年和1915年发生过降水突变。
崔宇袁玉江金海龙喻树龙李娟张同文
关键词:树轮年表
黄河上游玛曲地区雨滴谱特征的观测研究被引量:28
2006年
为了解决近年来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的现象,2000年由青海省气象局组织及多个单位合作,在黄河上游进行了人工增雨试验。通过对玛曲地区雨滴谱的分析,推测玛曲当地的雨滴较大,这对在当地实施人工增雨提供了观测依据。另外,通过分析得到当地积云降水的雷达反射率因子和雨强的相关关系式,该公式可以作为利用雷达定量测量高原地区降水的参考。分析发现,虽然高原地区冷雨过程是主要的降水机制,但是暖雨过程仍然对降水有贡献。通过对雨滴谱资料的分析,可以促进对高原地区云物理特征的了解。
李娟游来光胡志晋涂多彬李仑格
关键词:青藏高原雨滴谱
青藏高原东南部复杂地形区不同天气状况下陆气能量交换特征分析被引量:18
2016年
青藏高原地理环境复杂,已有大气陆面—边界层研究工作多集中于不同下垫面,很少有对复杂地形区的研究。本文利用青藏高原东南部林芝地区2013年5月20日至7月9日四个野外试验站点的观测资料,分析了不同天气条件下,高原复杂地形区不同下垫面的陆—气能量交换特征。结果表明:在各站向下短波辐射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地形较陡的北坡阔叶林站感热通量远大于其他3个站点;下垫面植被覆盖最多的南面麦田站潜热通量最大。各站能量通量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晴天时,感热通量和净辐射明显大于阴雨天,而潜热通量随天气状况变化不大。青藏高原复杂地形环境比不同天气条件对于感热通量的影响更显著;不同地形阴雨天时对于潜热通量有明显的影响。当南亚季风槽前的西南暖湿气流影响到林芝地区时,该地区以阴雨天为主,反之则以晴天为主。林芝地区地—气通量的月内变化明显受南亚季风活动的影响。
李娟李跃清蒋兴文高笃鸣
关键词:青藏高原下垫面
南疆盆地沙尘气溶胶光学特性及我国沙尘天气强度划分标准的研究被引量:35
2005年
依据气溶胶光学厚度测量原理,利用布设于塔里木盆地腹地塔中和盆地西南边缘和田气象站的2部CE318自动跟踪太阳光度计于2002年6月至2003年11月期间的探测结果,结合地面气象实测资料,分析了南疆盆地大气气溶胶的光学特性。同时结合我国已有的沙尘气溶胶光学特性的研究成果,初步提出了依据气溶胶光学厚度判断沙尘天气强度的标准。结果表明:塔中、和田气溶胶光学厚度随波长的增大多呈现减小趋势,塔中个别季节有些例外;2站气溶胶光学厚度的日变化基本保持对称的抛物线形,在春、夏季尤为明显;Angstrom浑浊度系数β的拟合曲线显示β随能见度增大而减小,波长指数α随能见度的变化趋势说明弱沙尘天气下,大气中主要弥漫着小粒径的气溶胶颗粒,而强沙尘天气则以大粒径为主;沙尘气溶胶光学厚度随晴空、浮尘、扬沙、沙尘暴依次增加;沙尘天气发生时,气溶胶光学厚度的临界值基本为晴空值的两倍,沙漠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1.1206,北京≥0.3174。而发生沙尘暴的阈值则有很大不同,沙漠区气溶胶光学厚度至少>3.0,北京由于大气污染等因素,其判断沙尘暴发生的阈值为1.9982。另外笔者认为AOD与水平能见度之比值能够较全面地考虑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的要素变化,衡量沙尘天气强度更具有合理意义,值得更深一步的探讨。
李霞胡秀清崔彩霞李娟
关键词:沙尘天气沙尘气溶胶光学特性太阳光度计气溶胶颗粒水平能见度
利用MODIS的多通道信息估计中纬度降雨
基于同一Aqua卫星上的中分辨率成象光谱仪MODIS的多通道数据和被动微波辐射计AMSR-E的微波数据,本文研究了由MODIS的热红外亮温TB11 μm和可见光通道反射率R0.65μm估计中纬度降雨的方法.首先利用MOD...
延昊吴门新刘桂青李娟
关键词:MODIS气象卫星
文献传递
阿克达拉可吸入颗粒物本底浓度变化特征被引量:8
2009年
通过阿克达拉区域大气本底站2007年全年监测发现,以北疆经济区为背景区域的大气中PM10的年平均本底浓度为10.08μg/m3。可吸入颗粒物的本底浓度采暖期是非采暖期的两倍左右。可吸入颗粒物本底浓度季节变化特征明显,月平均本底浓度最高为12月,次高为3月。PM10本底浓度的日变化不规则但基本呈上升趋势,PM1.0和PM2.5的本底浓度日变化呈双峰双谷特征,本底浓度1d内的最高值和次高值出现的时间段与城市相关研究结果相反。
王力福李娟刘涛
关键词:可吸入颗粒物本底浓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