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亮
- 作品数:10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宿迁市钟吾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相关并发症原因分析
- 目的:分析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并发症及相关因素,探讨并发症出现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我院自2007年7月至2013年7月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225例(共242椎)的临床资料,并对术...
- 陈庚张平张长虹钱增杰回玉宝文亮
- UPASS-Ⅱ结合PRP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 目的:探讨微创内固定结合PRP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采用UPASSⅡ脊柱微创系统结合经椎弓根球囊扩张复位、PRP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9例,并与同期同类骨折单纯开放内固定治疗9例作比较研究...
- 陈庚钱增杰张长虹田玉宝蔡彬张平文亮
- 跟骨外侧骨皮瓣入路与传统L形入路治疗Sanders Ⅲ~Ⅳ型跟骨骨折的比较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比较跟骨外侧骨皮瓣入路与传统L形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术后切口并发症、临床功能及影像学结果。方法 2013年2月—2015年2月46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将患者分为骨外侧皮瓣入路组(23例)和传统L形入路组(23例),比较两组患者切口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临床功能、跟骨宽度、Gissane角及B9ohler角。结果 46例均获得随访,骨皮瓣入路组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4.7个月,传统入路组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2.3个月,两组患者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外侧皮瓣入路组1例(4.4%)出现切口浅表感染1例;传统入路组8例(34.8%),其中出现皮缘坏死4例、切口部分裂开2例、浅表感染2例,两组患者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临床功能、跟骨宽度、Gissane角及B9ohler角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采用跟骨外侧骨皮瓣入路与传统L形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与影像学结果,但前者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 陈超陈庚钱增杰张长虹文亮闫强许昌兵
- 关键词:跟骨骨折皮瓣入路
-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相关并发症原因分析
- 目的:分析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并发症及相关因素,探讨并发症出现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我院自2007年7月至2013年7月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225例(共242椎)的临床资料,并对术...
- 陈庚张平张长虹钱增杰田玉宝文亮
- 关键词:椎体后凸成形术骨折骨质疏松
- 颈椎间盘突出症不同手术方式疗效及对颈椎曲度、邻近节段退变、安全性影响被引量:6
- 2023年
- 目的观察颈椎间盘突出症(CDH)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及对颈椎曲度、邻近节段退变、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2年6月江苏省宿迁市钟吾医院脊柱外科收治单节段CDH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2组均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A组采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内固定,B组采用传统融合器钢板内固定。比较2组手术疗效、手术情况,手术前后C2~7颈椎曲度、Cobb角、颈椎功能(JOA评分)、疼痛程度(NR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手术疗效优良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67%vs.90.00%,χ^(2)/P=0.268/0.605);A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住院时间均少于B组(t/P=3.947/<0.001、2.744/0.008、3.310/0.002);2组术后3个月、6个月C2~7颈椎曲度、Cobb角均高于术前(P<0.001),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个月、6个月JOA评分均高于术前,NRS评分均低于术前(P<0.001),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6.67%vs.26.67%,χ^(2)/P=4.320/0.038)。结论单节段CDH患者ACDF中采用Zero-P或传统融合器钢板内固定,均能获得良好手术疗效,有效改善颈椎解剖结构及功能,减轻疼痛程度,其中Zero-P在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同时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文亮李涛钱增杰张长虹陈庚
- 关键词: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曲度邻近节段退变疗效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并发症分析
- 2016年
- 我院2007年7月—2013年7月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225例(242椎),取得良好效果,患者的疼痛立刻减轻或消失,无肺栓塞及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其中185例(192椎)获得1~2年随访且资料完整。随访发现患者存在椎体高度丢失、相邻椎体骨折、成形椎体再骨折、骨水泥松动或脱落等并发症,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185例(192椎)中,男57例,
- 陈庚张平张长虹钱增杰田玉宝文亮
- 关键词:并发症分析骨质疏松性骨折再骨折椎体骨折椎体前缘高度
- CT扫描三维重建在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CT扫描三维重建在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对于Tossy分型Ⅱ、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32例,术前进行CT扫描三维重建,测量肩峰的厚度、宽度、长度并据此选择合适的锁骨钩钢板。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本组3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3.5个月。术后3个月Constant评分为80~100分,平均为92分,其中有不同程度肩关节疼痛6例(18.75%),肩峰下撞击综合征2例(6.25%),肩峰下骨侵蚀5例(15.62%),内固定断裂1例(3.12%)。结论术前通过CT扫描三维重建确定肩峰的厚度、宽度和长度,可对锁骨钩钢板进行个性化选择;预判锁骨钩在肩峰下的最佳安放位置并对钢板进行预弯,可减少术后疼痛,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肩峰下骨侵蚀及内固定物失败的发生。
- 张平陈庚闫强张长虹钱增杰文亮
- 关键词:肩锁关节脱位锁骨钩钢板个性化选择
- 锁骨钩钢板固定术后并发肩峰下骨侵蚀的原因及预防对策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分析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术后肩峰下骨侵蚀的发生原因,探讨预防肩峰下骨侵蚀的方法。方法通过对我院自2009年9月至2014年7月采用锁骨钩钢板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患者86例,出现肩峰下骨侵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55例,女31例;年龄16~76岁,平均45.6岁。对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86例中出现肩峰下骨侵蚀69例,与钢板选择相关的32例,其中钢板钩端深度过小18例,钩端深度过大5例,钩板预弯不够导致钩端不能和肩峰良好帖服9例;与手术因素相关的8例,其中钩尖插入太前2例,钩尖插入太后6例;内固定去除时机不当29例。结论锁骨钩钢板选择及安放操作不当是造成肩锁关节脱位术后肩峰下骨侵蚀发生的主要原因,术前通过CT扫描三维重建确定肩峰的高度和宽度,以便对锁骨钩钢板进行个性化选择及预弯;肩锁关节良好的显露有利于锁骨钩钢板尾钩的正确安放;在解剖复位肩锁关节的同时,重视肩锁韧带、喙锁韧带的修复,可以减少肩峰下骨侵蚀的发生。术后一旦出现肩峰下骨侵蚀发生,要尽早去除内固定装置。
- 闫强陈庚张平张长虹钱增杰文亮
- 关键词:肩锁关节脱位锁骨钩钢板
- UPASS-Ⅱ结合PRP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 目的:探讨微创内固定结合PRP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采用UPASSⅡ脊柱微创系统结合经椎弓根球囊扩张复位、PRP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9例,并与同期同类骨折单纯开放内固定治疗9例作比较研究...
- 陈庚钱增杰张长虹田玉宝蔡彬张平文亮
- 关键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微创椎体成形术
- UPASS-Ⅱ结合PRP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微创内固定结合富血小板血浆(PRP)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18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9例。A组采用UPASS-Ⅱ脊柱微创系统结合经椎弓根球囊扩张复位、PRP成形术,B组采用单纯开放内固定;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年椎体高度丢失及腰背疼痛情况。结果 A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A组腰背疼痛程度轻,伤椎椎体高度丢失率低于B组(P<0.05)。结论 UPASS-Ⅱ脊柱微创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创伤小,可避免复位椎体高度丢失,更好地预防术后腰背疼痛。
- 陈庚钱增杰张长虹田玉宝蔡彬张平文亮
- 关键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椎体成形术